2020-04-24 - 找寻自己的路

        战争很危险,谁都想避免。可其不确定性太多,克劳塞维茨在《On War》中也提到很多次关于“战争迷雾”的问题。不确定就是不受控,一点侥幸心理都不能有。

        书中模拟了通过周边几个敏感地区可能出现的紧张局势,都极有可能擦枪走火,导致战争。就像当初雅典应对科林斯和科西斯争端时,采用的自以为“既表明自己态度又不会刺激对方”的对策,结果反而导致了问题的激化。

        尤其是对贸易战最后导致战争的模拟,个人觉得太过真实。使用网络攻击和对卫星的攻击,都认为不会刺激对方,可由于不受控,会让某一方产生恐惧,为消除恐惧而先发制人的攻击。

        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却没有导致战争的案例还是有的,但我相信我最近常听到的一句话,“只有现象,没有规律。”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争。最后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面调解,划定“教皇子午线”。解决方案是更高层的权利出面。很遗憾,现在没有这样的权利存在。联合国根本不能算,米国压根不鸟它。

        美英美洲之争。老罗斯福时期,最后由英国的退让告终。一是英国毕竟离美洲太远,二是两国毕竟同根同源。也不适合中美。米国是离亚洲很远,但他轻易不会放弃这里的利益。

        二战后的德国统一。德国把自己内嵌入欧洲体系,全盘透明化,并且放弃了军事力量。试想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如何内嵌?如何透明化?

        美苏争端。最后以前苏联的解体告终。美苏倒是发明了“冷战”这样一种新的战争形势。问题是风险实在是高,很容易就导致热战。我们的主席执政后,最想知道的就是前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党的腐败和军队向国家效忠,失去了党的领导。他最不想看到的,也是千方百计要避免的就是这种自我解体。

        毕竟时过境迁,这些都不可能适用现在的情况。笔者探讨了三种可能的避免战争的方法:

        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提高开战的成本。拥有核武是一种“相互确保摧毁”的体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是种经济上的相互确保摧毁体制。现在的中美也的确如此。

        联盟。但不是要联盟,而是避免联盟。很多次战争都是被盟国的争端牵连,这让我想起我国一直奉行的“不结盟”政策。

        最后,经济的强大。但这是解决方案吗?这更像是战争的原因。修昔底德陷阱的开端。

        无论如何,都觉得,只有自己找寻自己的路。历史的确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但仅仅是相似,不是完全相同。不能“抄作业”,照搬历史可能会适得其反。

        现在的中国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慢慢而又艰难地找寻自己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24 - 找寻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