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怀素观舞剑于朱雀大街。
一名女子,白衣上扬,黑发下洒,莲步前移,剑穗后吐;隐隐有空灵之姿,暗暗含阴阳之义。
怀素已不知是第几次来观剑,自其至长安,每日只三事:喝酒、观剑、写字。他处一偏僻角落,只是用冷眼觑,不扔钱,不叫好。
可长安百姓谁人不识怀素?传闻其一纸值十文钱;胡扯,该是一字值百文钱;胡扯,还是一点值千文钱,即一贯钱,一石米(唐朝九品官月俸五石米)。
最后一说法最荒唐,怀素向来是狂草,点何来之有?
怀素看剑时不喜旁人打扰,其观赏位置很固定,大家就自觉留了出来。舞剑女子名逸虚,公孙大娘之关门弟子,亦是九莲派掌门人,此番自九莲山西赴长安,乃是为了完成家师遗愿。
没来由掀起一阵风,正是秋分时节,风吹得路旁槐树叶飒飒作响,残叶飘到禁水中。秋雨说下就下,天色亦随之黑下来。朱雀大街之人群转眼便消失殆尽。逸虚却浑然不觉,身随剑动,水落刃上,倒映出一对丹凤眼。
雨渐渐下得大了起来,青石板上一滩一滩积水,怀素两眼一眨不眨,枯瘦左手摸向后腰葫芦,喝下第一口酒。往常他皆是醉里、眯着眼、看剑。但今日他尚未醉。他上半身似半尊石佛,一动不动。
逸虚舞完最后一式“回峰望月”,依旧朝东、西、南、北四方向,各行了一礼。随身侍女小墨早已将剑鞘双手捧上,逸虚将青剑缓缓插入。剑穗上有红色中国结,两颗明珠,一对流苏。剑柄刻三圈木纹。
怀素向前走了几步,双手合十道:“贫道怀素。”
逸虚头也未抬,淡淡道:“不知,有何见教?”
小墨悄悄地在逸虚耳边说,这个和尚每次都来,连位置都没换过哎。
“大师舞剑否?”逸虚突然问了一句,她又续道:“想尔佛门弟子,怕是鄙夷此等伎俩罢。”
怀素掏出葫芦,小嘬一口,一股浓醇之感在他胸内荡开:“姑娘此言差矣,自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于嵩山少林九年面壁,始传世一拳即罗汉拳、一棍即伏魔棍。小子怎敢鄙夷功夫绝学?只是贫道无此机缘,未通机窍。然吾自幼好书,尤爱草,观汝之剑法,灵动飘逸、纵横洒脱、左右开弓 、进退有节;飒飒若飘风骤雨,茫茫似落雪飞花,由此,吾知书矣!”
逸虚曰:“善。昔文惠君曰,其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今怀上人观舞剑,而知草书之道。盖此皆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汝幸得之。”
且说街上不是说话之地,两人约好于三天后在六十里外的观音禅寺会面。
终南山,亦作太乙山。《左传》称为“九州之险”;《史记》载曰“天下之阻”。
据传楚康王时,尹喜为函谷关令,其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其预感将有圣人过此关,乃守候关中。
不久,一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请老子到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于楼南高岗为尹喜讲授《道德经》凡五千言,事毕飘然而去。
唐贞观年间,钟南山得清泉一眼,试尝之,清、纯、甘、冽;幽、净、旷、透。其水汩汩,绵绵不绝,晴雨风雪,不涨不落。百姓称“观音神泉”。当时有诗赞曰:觅来南山枯木枝,燃起薪火煮清茗。一盏孤香味不差,只缘泉深源流长。
后太宗于泉边栽一千年银杏,泉浸根,树养泉,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料得千年之后必定黄金遍枝,彼时秋风拂过,金子落地,庭院中仿佛铺上一层黄金,无处不金灿灿。
说到观音禅寺,还得说一段传说。
传闻,唐太宗李世民时,魏征于梦中领旨,将泾河龙王斩十八段于南天门,后魏征复旨而归,出得南天门忽见一无首尾之青龙,浑身是血向其讨命:“还我头来!”
魏征从梦中惊醒,将所梦情形告诉太宗,太宗闻言大惊,急召茂公来见,茂公闻言道:“陛下莫惊,观音菩萨有甘露普救生灵,不妨求观音菩萨救青龙一命,以解此怨。”太宗略思片刻曰:“早上朕观那观音神泉仙气缭绕,何不在此建一座观音佛堂,以拜观音。”这便是观音禅寺之由来。
为此缘故,这观音禅寺甫建成便颇具规模。从山门之巍峨雄壮、到钟鼓楼之飞檐翘角、再到天王殿之气势雄浑、最后是大雄宝殿之宝相庄严。东西厢房供四大菩萨。在大雄宝殿之后还有一殿,名达摩殿,供禅宗数祖。
此间主持梦影是怀素密友,曾数次派小沙弥,再三致意,信颇切直。
怀上人:
禅寺后亭,银杏又开,一年转眼倏逝,前日一别,得观君之技法,行云流水,万法不拘,余观之,甚合禅理。何当共品观音泉,黄叶满地论金禅?
词不达意处,望谅。梦影再拜。
一早,小沙弥拿到怀上人龙飞凤舞四个大字“三日后至”,便欢喜回去复命。
三日后,怀素一大早便至观音禅寺,远远望见四个大字——观音禅寺。字是楷书,法度严整、气象森严,旁边两行书小字——朴书。
木制牌匾左右是二泥塑金刚。左边按剑,右边持珠。剑长三尺,珠吐五色。匠人于泥胚上用彩,好金刚!端的是威风凛凛,神武赫赫。
怀素还欲再看,梦影禅师早已迎了出来。
“方闻喜鹊于树叫三遍,便知上人至,请恕老衲有失远迎之罪。”
梦影禅师甚谦,他与怀素同岁,今三十有一。七年前,弘禅师将其剃发受戒,取名梦影——源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弘禅师,原杭州人,幼出家,但不能悟道。喜游历、好交友。公元699年,周武则天圣历二年,游至观音禅寺,经朴禅师开示,明心见性,顿悟本来。
公元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朴禅师圆寂,山门始付于弘。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弘禅师二将山门托付于梦影。之后,弘禅师四海云游,从此再无音信。
怀素随梦禅师至方丈间,屏退左右。
“古人云,禅茶一味。怀上人以为如何?”梦禅师呷了一口清茶,问怀素。
怀素略作沉吟,道:“法师深明禅理,故观万物,无不含之。茶者,灵之阴也;酒者,气之阳也。余好酒而失茶也。且世之人,求好茶,钟活水;余则不然,但凡酒,优劣不论,期一醉,岂品酒乎?”
“噫!从上人之草书,吾知其意哉。子之禅在道,吾之禅在佛。此皆大丈夫之所为也欤!”梦影感叹道。
怀素将话题一转,说起了此次之因缘:“近日,吾于长安见一女子舞剑,其形也似簪花小楷,灵动不失庄重,柔美不失英气。吾深爱其剑,故来迟耳。”
“啊呀!”梦影不觉叫出了声,“听上人之言,其颇有道家风骨,莫非老庄之徒乎?恨不能相见耳。”
“只需静候佳音,其今日当至。”
逸虚与侍女小墨,纵马至终南山下。两人先去楼观台拜过老子,之后便游山玩水,直捱到天快黑,才至观音禅寺。
远远望见一颗大银杏,数人合抱,金色夕阳照耀金色叶子,秋风扫过,簌簌作响,满地落叶织一金毯,树叶翻滚,令人顿感神圣庄严。
逸虚掐指一算,银杏正处于泉眼处,故银杏与清泉互为阵眼,彼此相生,造就生生不息之势,且她素有耳闻,此位置大有讲究,乃是袁天罡所选。
袁天罡何许人也?他是隋末唐初之道士,前文说到,魏征斩泾河龙王,还有一前段。
长安城袁天罡,人称“活神仙”。一日,泾河龙王变作青年书生来长安城游玩,来至袁天罡卦摊前,觉围观者众多,便欲拿其开心取乐,龙王曰:“吾以项上人头与先生赌明日长安城有雨,如明日下雨,先生自行砸碎活神仙牌子,离开长安城,永不能返,可否?”袁天罡点头曰:“可。”
翌日,长安城突降大雨,龙王又化作书生至袁天罡曰:“先生输矣,砸牌速离长安。”袁天罡望龙王曰:“公子犯下弥天大罪,还是活命要紧。”龙王道:“难道先生想赖帐不成,吾犯何罪,性命不保?”袁天罡手指龙王冷笑道:“泾河龙王,汝私改玉帝旨意,莫非死罪?”龙王闻言大惊失色,双膝跪地连声哀求:“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逸虚至后门,敲三声。门缓缓开,原来此处连着方丈室,怀素与梦禅师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逸虚双手作揖,道声:“无量圣尊。”
梦禅师正眼瞧去:“其人一席白衣,束发不冠,插一根青玉簪,手握拂尘。”
怀素只觉其装束与平时不同,但脚上阴阳八极鞋未变。
三人见面,分外投机。一个说一会佛,一个讲一会书,一个论一会道。不觉间,天色已黑。梦禅师欲备斋饭,只其自己却不食,循“过午不食”;逸掌门亦不食,道家素辟谷;怀素见其皆不食,遂不食,但将酒灌至葫芦中。
逸掌门拿一帖,上有四篆书大字“见素抱朴”。其乃公孙大娘予之,今见怀素于朴禅师之观音禅寺,岂不正应四字谶语。言毕,三人拍案大笑。
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银杏叶柔软似掌,脚踩其上,松松垮垮,窸窸窣窣。逸掌门欲舞一回剑,怀素、梦禅师二人欣然欲观。
松韵雄风谡,月明匣水开。
出匣电飞掣,纤腰气激昂。
龙泉腾月白,秋水耀星光。
侧身轻如飞鸟,甩尾活似游鱼。
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满地落遍黄金叶,九天摇尽银河星。
又见逸虚纵身一跃,跃至银杏树上,剑风却又与方才不同,怀素、梦禅师渐渐看得呆了。
剑落惊风雨,舞成泣鬼神。
突至如旋风,飙然若电灭。
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连忽断惊飞雁。
锋芒利如欧冶剑,劲直浑是并州铁。
忽然清啸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剑。
宛若张旭走疾笔,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
再看青剑何所在,月明风轻拂薄衫。
逸虚跳回地面,调匀呼吸,从侍女怀中拿来一卷剑法,付予怀素。素不解其意。逸手夹剑韧,整仪正色曰:“公知张旭否?昔家师公孙大娘曾观其草书,其书飞动自然、率意颠沛、奔逸清秀、狂放淳穆。后家师剑法大进,创一门霓裳剑法。吾观子之草,未得其中三味。昔家师由书悟剑,今尔自剑悟书,岂不美哉?”
怀素曰:“善,由是知书剑一家矣。”
后怀素果于剑中悟得狂草书法,声名大盛。有诗赞其字曰:忽如裴旻舞双剑,又如吴生画鬼神。
古人云,书道乃道之分支也,其亦代代相承,口口相传。然不博古怎能通今?不通今怎能博古?但恐此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