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

正值新春佳节读完这本《协和医事》,而恰好这段时间是2019-nCoV的传播期,读这本书让我能体会到一位医生的不易。

协和医事,在读时有一种感觉,它并非单纯的一本传记,似乎在唤醒我对各个专业的认识,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协和的建立与否以及教学理念,甚至目的以及收益的四次考量,本着一开始的通过医学让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对西方能更加亲近。而医学并非单纯的治病救人,在开始,洛氏基金会想通过医学传播培根科学以及归纳法,在中国开启新科学。而20世纪处的中国是动荡的年代,政府的无暇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方便操作,贴近中国古老传统的建筑拉近了民心。庞大的梦想需要雄厚的基金,然而面对那样的时代战争带来的汇率波动,优质的教育需要教育人员没有社会烦恼等,基金会与中国协和代理人也不得不做出一次次的争辩与妥协,基金会不得不放弃上海成立另一个医学的计划。也最终因洛克菲勒二世的坚持让协和成为当时的医教研中数一数二,且是世界认可。而对比现在需在约翰霍普金斯获得世界认可,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国内的政治与时局的人事动荡以及技术唯上主义使得协和衰弱是多么惋惜。

当时的协和因有美国顶尖大学的支持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与洛克菲勒医学院、研究院等的教师支持,万里挑一的高质量学员,乃至几乎可为一个独立社会体系的教学、医疗、研究的环境,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烦恼。在那样的环境里,八年制长学制的学生埋头学习;实习医生后又名医导师的教学引领,帮助他们夯实基础,体验到何为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的氛围;学习最先进的医学制度住院医生制;多专业多层级的内科大查房;让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多次获得世界第一的名声,也让当时的他国认识到遥远的东方有北京协和。

当时中国也是一片理想的实验基地,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学生兰安生,他帮助中国也帮助协和创立了公共卫生学,并影响了一批批从事公共卫生的医师。也在这里留下了一句话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以及在他这里看到了本土化即世界化的缩影,因地制宜,以当地的文化作为背景与基础传播自己的公共卫生,这不仅需要做人的圆润,更需要清楚知晓中国文化关系,以及慈悲。

而最后的最后作者也不免在悲伤,医学院的合并重质量还是重数量之争,技术的进步带来医师的迷失于狂喜,还有医生的心不在焉。似乎他们都已经忘记了曾经的骄傲,江湖的传说,协和医生的医学的深入与广度的专注、独立精神的内省、以病人为中心的慈悲。而这也并仅仅是当代协和的问题,也是每所大学的问题。

从协和的病历包管中我知晓,作为人来说,首先是完整的历史记忆,完整的社会心理面貌,以及一颗热忱的心十年如一日的向病人学习。因为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便利不会削减不会消除的是作为人,成为人群的那种氛围。在那里不由自主且心向往之的行动与念头理想,是我看到医生时不会忘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协和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