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若饭的产品定位的一点思考

一些很常见的看法:

代餐是干嘛的?用来减肥的。

正常人会吃代餐吗?不吃啊,谁会吃那玩意儿,智商税。  

以上答案正确吗?不正确,若饭是代餐,但并不能用来减肥。

但,以上答案是大多数人已经根深蒂固的认知吗?是的。

想要让代餐不等于减肥,所付出的宣传成本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你能比安利、康宝莱的宣传音量更大吗?)

同样,饭是用来吃的,水是用来喝的。能喝的饭是饭吗?不是,顶多是稀饭(粥),不顶饿。

若饭顶饿吗?顶的,但没吃过若饭的人不会相信。

而没吃过若饭的人,占绝大多数。

我觉得,若饭在干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就是想要让消费者改变既有观念。

《定位》里说过,你以为的真相并不是真相,消费者以为的真相才是真相。

个人看法,若饭应该考虑推一瓶功能饮料,不要叫代餐,最多叫做代餐饮料,或者能量型功能饮料什么的。

这瓶饮料首先是饮料,不是代餐,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功能则是代替吃饭。

瓶子要更大一些,至少500毫升,到600毫升则更好,太小的瓶子,让人从心理上觉得吃不饱。能量密度可以比现在的液体版更低一些(多放水就是了),大概400-500大卡也就够了,现在的若饭喝完了经常还要再喝水冲一下,这个体验作为饭没问题,作为饮料就不太好。

举个例子,小困小饿喝点香飘飘,那玩意儿健康吗?不健康,应该是小困小饿喝点儿若饭才对。

问题是,大家都记住了香飘飘,没有人知道若饭是个什么东西。

不要再宣传液体便当了,叫液体代餐也不对,代餐是减肥的,而且,餐,是食物,是饭,饭是拿来吃的,不是喝的,只能喝的饭,不是饭。

关键是,不要宣传说,我这是代替吃饭的……尤其还“持续性代替”,太TM可怕了大哥,吃饭这么爽的事儿,你凭什么给我代替了啊?我辛辛苦苦忙了一天,连一顿好饭也捞不着吃了?我戒烟戒酒还不行,饭还得戒了?!

我就是饮料,饮料没什么不好,农夫山泉也是饮料(水),红牛也是饮料,脉动也是饮料,大家习惯于“喝”饮料,习惯于“吃”饭,不要挑战消费者既有的认知。

我就是饮料,我这个饮料很厉害,一瓶饮料,顶一盒外卖,还没有地沟油。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上,我太忙了没空吃饭的情况,有很多;但我明明有空吃饭却不吃,宁可选择难吃的代餐的情况,很少,很不情愿,很憋屈。

哪怕这样更健康也不行。人性本质上是享乐优先的,不要挑战人性。减肥食品那么流行,绝大部分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想减肥,但没有人想吃苦饿肚子。

长途自驾,几乎所有的服务区都有卖红牛的。服务区里的饭菜很垃圾,很多人宁可泡面吃,或者啃面包火腿肠。其实这些东西营养远不如若饭,可是哪个服务区里卖若饭了?

一定要找到足够明确的场景,反复雕琢和消费者对话的语气和方式。你有空的时候就去好好吃饭,没空吃饭的时候,可以选我,我比外卖要快,也比路边摊健康。重点在于,我就是一瓶饮料,不是代餐,也不是什么其他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这样是不是更好?

一个若饭粉丝的一点思考,不成体系,仅供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若饭的产品定位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