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游泳之前,教练说五节课就能把我教会。我微微一笑,清楚自己是个在运动上比较迟缓的人,心想:若十节课把我教会,就算大获成功了。
我已在水里扑通多年,并亲历俩娃从蛙泳到自由泳,头脑中多多少少对蛙泳有些认知,但仍不会游泳,这是我请私教的原因。
Vicky教练人偏瘦,皮肤透着健康的光泽,一看就是运动员的身段。
“水是温柔的,也是勇猛的,你若对它温柔,它也对你回报温柔;你若生猛,它对你亦生猛。”
这是在正式训练前,教练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想想的确也是,为何以前就没有领悟到呢?从此,我一定要提醒自己,在水中得温柔点。
教练首先教我漂浮动作,让我熟悉水性。那么如何完全漂浮起来呢?
“放松,再放松,胳膊、腿都是放松的状态,但腹部、臀部需要收紧。”我一边练习,教练一边指导我,这个指导语让我想起了瑜伽。
Vicky担心我掌握不好,亲自示范给我看。教练说,只要不刻意给水加压,就一定能漂浮起来。
“放松”二字,看似轻松,实则比较难。
更难的是腹部腿部收紧。教练说,就像舞蹈演员一样,他们平日走路时身材挺拔,其实就是收腹收臀的结果。
第一节课,Vicky教我漂浮、蹬腿(收翻蹬夹)动作。我不太怕憋气,因此这两个个动作学得快些。
游泳是肌肉记忆,需要长时间来训练,才能做到位。一节课1.5小时,我来来回回游了几十圈。
我蹬腿特别用力,也动作频繁。教练笑言:“别人游三公里的功夫,你估计蹬了五公里的腿。今晚腿会不会疼呀?!”
Vicky强调,收腿时脚心对脚心,翻时迅速点,收翻可以连到一块;蹬腿时用脚后跟,避免脚尖受伤,两腿尽量放开放大,夹时两腿并拢,且用力,腿伸直。
水的阻力较强,我需要刻意为之,才能将腿并拢,水波推着我前进。
Vicky的讲解让我有了“按章行事”的动力。对于成年人的学习来说,明白个中道理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要是不明不白的,行动起来就会打折扣。
第二节课,换气。虽然在水中扑通多年,但对水的敬畏之心一分也没有减少过。换气这个动作,我需要克服心理障碍。
Vicky递给我一个鼻夹,建议我用嘴呼气、吸气。我发觉这个很管用,不再那么怕呛水了,在水里吐泡泡自如了。
每个动作先做好分项练习,然后合并才有可能不乱。教练建议我立在水里,低头练习吐泡泡,然后抬头吸气 ,动作要连贯。
这个道理我以前是懂的,但没有学会,想来是自己缺乏自信。没有信心,往往试了几下后就容易放弃了。
教练说:“对,就这样。”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清楚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后,相信自己拿下“游泳”是迟早的事!
接着我双手撑着浮板,低头吐泡泡抬头吸气。教练叮嘱我,轻轻地托举即可,不要太依赖浮板,相信自己能行的。这样大约练习了一节课,终于熟练。
第三节课,换气加上腿部动作。这个有些难度,一方面担心在水中气不够,那么蹬腿各项动作就会乱来一气;另一方面,总感觉腿在下沉,因此,我时常迫不及待地抬头换气。
Vicky说节奏很重要,不能随意改变节奏。否则“节奏”乱了,心也就乱了。
她鼓励我找准自己的节奏,不着急,慢慢来,这需要自己多加练习。
教练举了个例子,音乐家如果节奏不稳,演奏出来的曲目也不会动听的,那么游泳也一样。这个例子通俗易懂。
为了让我找到感觉,教练在水中抓着我的腿练习。但我害怕配合不当,导致呛水。因此,不得不放弃这个帮扶行动。
教练回到池边,静静地观察着我。当我做得好时,她会给予及时鼓励“对,就是这样”;做得不到位时,偶尔会提醒一下“腿伸直再用力夹”,但不会喋喋不休,不想给我带来压力。
谢谢Vicky教练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允许我慢慢来!一直到第八节课,我均在练习蹬腿加换气。
Vicky似乎天生是个好教练,懂得心法,懂得因材施教。
听邻居们说,有的学员在她那两节课就学会了蛙泳,有的是五节课,而我的换气加蹬腿足足用了八节课时间。但她从来不催促我,真是佩服她的耐心与智慧。
我属于慢热型的,我也是勤奋的一类。教练知道我需要的是“时间”,似乎很懂我。
我的手比较僵硬,平日较少运动,她让我摸摸她的手,她说拿浮板时就要这个样子。
第九次课,教练教我划手,向外划、向下压着收、向前伸,这三个动作需要连贯,速度不能太快,否则换气时间不够。
教练强调,手的动作主要是配合换气,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不用太标准。如果仅是向下压水,头也是能抬起来的。
因此,她让我放轻松些,不用担心换不到气。我横下心一试,果真如此。
于是手部加换气又练习了一节课的时间,算是感受到了水向上托举的力度,让我将头自如地冒出来。
截至目前,我已学习十一节课了,超过了标准课时十节课。教练说,没关系,继续过来,直到熟练为止。
作为游泳教练,我认为Vicky做得挺好。这也让我联想到家庭教育,咱当妈的不也是孩子的教练么?
我们“妈妈教练”是否有做到:
一、若孩子是个慢性子,是否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让他琢磨,适应“水性”?
二、我们是否有找到养育孩子的关键点,适时鼓励与引导改进?
三、平日遇到的难题, 是否有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孩子理解透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与强制执行?
四、不将孩子与人比较,相信她会慢慢长大?
五、引领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
当然,游泳教练跟我的关系,与我和孩子的关系有所不同,我毕竟是教练的客户,但从事的职业都是一样“教练”。
如果我们能够把孩子当客户对待,做好“教练”的本分,那么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很多妈妈会做得更好!
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可:咱不能直接向孩子要高分,犹如我们的父母不向我们直接要高工资一样。
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就知道在哪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