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的分寸在哪里?

前不久我家小朋友的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小事,有一位同学被选为班级代表之一在全校的例会上发言,结果临上台前,这位小朋友胆怯了,泫然欲泣的,于是老师就豁免了他,让他不必去上台面对全校的师生。这当然只是一桩小事,但我听说了以后,难免会想,如果老师强硬的要求他上台去面对呢? 小朋友当然一定会上台,但结果大概会有两种,一是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二是克服了心中的紧张恐惧感,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形,不会那么害怕了。

但是,结果会是哪一个,我们没有办法事先知道。作为家长师长的我们,都希望是第二种结果,但是都害怕是第一种结果,那么有些父母就倾向于不推,觉得不值得冒第一种结果的险;有些父母就会推一下,因为不冒险就永远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这件事延伸出来的问题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到底是应该推他一把,还是允许他退后一步 ? 这问题又可以这样问:当困难变得多大时,我们就不该再继续推了?

答案是:这因孩子而异。孩子的反应,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推一把。不过这个答案对父母的帮助并不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推的话,是看不到孩子的反应的。那么,对父母而言,推与不推的分寸到底应该掌握在哪里?

快乐育儿 vs. 高压虎妈

乍听之下,这个问题可能只对虎妈那一挂的父母有意义,因为不做虎妈、让孩子随着自己性子自由成长的父母,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不是吗?

近年来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育儿观念,是快乐育儿,即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严厉的、强迫式的教养方式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无益于他们的快乐成长。可是另外一方面,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又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有紧迫感,如果孩子成长的过程过于舒适安逸了,只怕今后无法独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更何况,我们作为成年人,也知道梅花香自苦寒出的道理,成功的背后都是勤奋的汗水,尤其是当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来一定的天份时,多付出一些努力,能够收获的恐怕是成几何倍数的结果。

所以说,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完全放手的父母是凤毛麟角,要么是父母可以真心接受孩子自由发展的结果,再吊车尾也无所谓;要么是命好遇到了传说中的可以自己推自己的超级自律孩子,否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需要在旁给予助力的,有时候是要矫正一下孩子走歪的路线,有时候是要推一下帮孩子迈过一个小小的颠簸。所以,即使我们不是虎妈,我们也需要时不时的推孩子一把。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可是问题是,孩子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推一把,有些孩子就当脚底绊了一下,然后继续高高兴兴往前走;有些孩子却会结结实实的摔一跤,并且带着这个阴影畏畏缩缩的走下去。父母的为难就在于,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不推一下就永远无法真正知道。

不过,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是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情和一贯表现来预测结果的。应该说,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知道孩子是善于应对压力,还是十分敏感容易崩溃的类型。同时,我们一贯的教养方式,也会养成孩子在面临困难时的习惯态度,是迎头而上还是退缩。这些都是亲子之间长期累积的背景知识,有这个背景,父母往往能够对孩子的反应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这样我们也好决定到底是推还是不推。

更何况,推的手法也是可以很灵活的。我们不一定都需要狠狠的推一下,可以先给一点压力,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再施加一点压力。因为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预期孩子有可能会反弹得很厉害,那么在逐步推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到孩子的反应,这样就不容易推得过火。

当然啦,最终我们可能总是要到一个临界点,我们需要决定是不是该停下来了。这个临界点在哪里,实在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没有哪个专家可以提供确切的答案。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爸妈却有一些该做和不该做的,需要特别注意。

该做的:

鼓励孩子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但是,要告诉孩子每种决定的后果会是什么,承担后果需要勇气。

制止危险的行为和决定。

应包容孩子与你不同的地方。当年你学琴时没有这么困难,不代表孩子面临的困难就不是真实且巨大的。

陪着孩子一起经历一段会有很多负面情绪的历程。

充分了解孩子所发出的正面及负面反应的讯息。

不该做的:

不要用金钱或者很多礼物作为让孩子继续下去的交换条件。

不要使用侮辱性的、或是恐吓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

不要不发一枪就撤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鼓励他至少多尝试一次。

不要救援。应让孩子自己承担他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比如说没有写作业而需承担的后果,爸妈不应该为了避免这个后果而去向老师交涉。

你可能感兴趣的:(虎妈的分寸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