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金融学讲义》四 | 资产定价 & 理性预期 & 投资者偏误


第八章 | 资产定价

第一节 - 为风险定价:评估和量化风险

041. “风险三剑客”:方差、偏度、峰度

  • 对风险的厌恶深深刻在人类基因中。我们无法消除风险,但可以通过跨期合约将风险进行分散和重新配置,这也是金融起源,现代金融就是围绕着 “给风险定价” 展开的。
  • 在现代金融学中,方差、偏度、峰度是最常用的风险衡量指标。
    一个正态分布的变量对均值的偏离,即是方差,也就是这个变量的风险。在金融学的一般语境下,我们说 “高风险资产” 的时候,通常就是说这个金融资产价格的方差大。
    衡量对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是偏度。在正太分布中,均值和中间值是相等的,均值比中位数大,说明样本中有很大的数值,这叫 “右偏”,均值比中位数小,说明样本中有很小的数值,这叫 “左偏”
    还有一种测度风险的指标是峰度。发生概率极小,影响很大的极端事件,当尾部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很大时,我们称之为 “肥尾”(fat tail)。
  • 风险厌恶和风险溢价是金融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底层逻辑:波动越大、风险越高的资产,回报率就必须越高,这类资产如果没有非常高的回报率,就会无人问津,价格就会下跌,此时回报率就会上涨,一直涨到有人买为止。

042. 风险资产面面观:股票、债券、房地产

  • 一般中国家庭参与的资产投资最常见的有三:股票、债券、房地产。三者分别受 “行业和经营风险” “违约和周期风险” “增长和衰落风险” 的影响。
  • 股票风险一般来自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个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其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经营不善是另一个风险源,中国股市经营风险相对大,即是一个上行行业,公司质量也呈现很大的方差。
  • 债券风险一般来自违约风险和周期风险
    违约风险就是违背承诺的概率,现代金融市场有专业的评级机构,比如美国的标普、穆迪、惠誉,中国的中债资信等。大的信用机构评级仍是目前违约风险最好的 “代理变量”。
    债券投资面临着经济周期的风险,债券价格往往取决于利率水平,利率增高,货币流动减弱,债券价格降低。判断经济周期的逻辑并不复杂,但要注意宏观经济环境典型的 “整体均衡”。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精准的宏观经济研判需要基于大量动态数据分析和看框架思维,需要长期积累才行。
  • 房地产的风险一般来自经济增长或衰落
    一个国家或城市房价的上涨的最大驱动力就是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有下行趋势,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仍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所以中国房地产仍有上涨空间。中国房地产进入城市分化时代——都市圈崛起,小城镇衰落,是未来主旋律。
  • 这里总结出城市房价八大要素
    1)城市规模:一个城市的规模反应了其资源聚集的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2)人口流入: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入多,房价就高。
    3)人均收入:人均收入高的城市吸引人口流入,形成产业,支撑房价。
    4)土地供应:土地供过于求的城市房价下行风险大,反义亦然。
    5)儿童数量增速:一个城市学龄儿童增加越快,房价就越高,以为一旦孩子要上学,购房就变成了家庭的刚需。
    6)上市公司数量:一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多,基本可以反映出其经济活力强,同样是对房价的支撑。
    7)财政收入:如果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如不熬出,政府很可能大量卖地,对房价形成压力。
    8)服务业占比: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相比,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对抗经济下行压力能力更强。

043. 股市大盘同涨同跌背后的秘密

  • 系统性风险指可以影响全局的风险,也加不可分散风险;个体性风险指可以影响局部或个体的风险,也叫可分散风险。
  • 一个有效市场,个股价格应该充分反映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利润情况和增长潜力。
    如果一个市场上所有股票价格波动都朝向一个方向,更多反映那些宏观系统性风险,意味着市场的定价效率偏低。
  •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估价更多反映个体性风险,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更多反映系统性风险。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和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紧密相关。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法制健全,能较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第二节 - 资产定价理论

044. 金融学大爆炸:投资组合理论

  •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被称为金融学大爆炸理论。视为现代金融学奠基石。
  • 将证券价格波动看做数学随机变量,用数学随机变量描述它的收益和风险,将投资简化成 “在哪个资产上配置多少资金,我们可以获得最大收益,以及最小风险”。
  • 风险收益权衡这种一般性分析框架是金融学研究的基础架构。
  • 证券投资本质上是一个资金配置问题,需要大量分析和计算。投资组合中的 “有效前沿” ,即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证券投资组合,是投资决策的起点。
  • 但要得到 “前沿”,需要收集市场上大量证券的数据(比如波动率、收益、两两证券关联性等)作为输入分析。
  • 投资开始变得像工业生产一样,借助基础理论和信息化计算分析,有了模具和流水线,从而得到大规模复制和推广,证券投资行业开始朝着专业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全球资产配置效率提升一大截。企业融资能力、百姓财富水平也因此受益。
    从这个角度来讲,马科维茨提出的不仅仅是个金融理论,还是一个划时代的开端,使这门学位成为现代科学。

045. 寻找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夏普比率

  • 很多理财产品用高收益做宣传,实际上不考虑风险的收益常常是陷阱。
  • 美国金融学家威廉夏普给出了比较 “风险调整后收益”,比如 “单位风险收益”,即是收益率与风险的比值,称为夏普比率。
    这个比值表示每一个单位风险所收获的风险溢价,比例越高,意味着该产品的风险溢价越高,这个比值常备用来给基金定级。
  • 如果一个金融产品的夏普比例比较高,而 SDR 夏普比率比较低,那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来自市场下行的风险,并不是一个特别安全的产品。所以考察基金业绩时,夏普比率会更有说服力。

046. 寻找金融资产收益中的规律:因子模型

  • 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股票收益率与两个规律密切相关,整体上:
    1)市净率低的股票比市净率高的股票收益高,利用这个规律进行交易的策略我们称其为 “市净率策略”
    2)市值小的公司比市值大的公司的股票收益率高,利用这个规律进行交易的策略我们称其为 “市值策略”
  •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关于风险资产定价有两个定论:
    1)资产定价中的市场组合,代表着系统性风险,是决定资产定价的主要因素,我们称其为 “市场因子” (是最重要的定价因子之一),长期超过市场组合收益的部分叫做超额收益
    2)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一个长期有着超额收益的资产,证明这个资产存在错误定价。
  • 根据这个围绕市场组合的定论,市净率策略和市值策略的存在就是非常奇怪的,但这个现象却持续存在了几十年。市场有效论的提出者尤金法玛提出这种现象证明除了市场风险外,还有一些风险也是系统性风险,应该同样纳入定价因子。
  • 市场、规模、价值都对资产定价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除了市场风险外,规模风险、价值风险也属于系统性风险,需要风险溢价。
  • 这个包含市场风险、规模风险、价值风险三个因子的定价模型,即是 “Fama - French 三因子定价模型”,对基金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因为挑选小盘股或蓝筹股获得高于大盘收益,投资人不应给他们付更高报酬,因为规模风险本身就要求风险溢价。

047. 股票市场里的 “投机因子” 能赚钱吗?

  • 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选择 “别人也会买,因为会涨” 的股票,这种行为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泡沫,这种投机行为在市场上市常态,所以金融资产的价格经常面临长期偏离基本面的风险,所以资产价格中应该包含这些投机行为的风险溢价,即 “投机因子”。
  • 被投机炒作的股票一般会呈现过度交易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用股票的换手率(交易量 / 总股数)作为投机程度的代理变量。
    但换手率经常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上市公司并购一定会引起换手率变化。所以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把这些事件驱动的换手率剔除,最后得到一个 “异常换手率” 的数值。

048. 给资产估值: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 金融市场上最常用的主要是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两种。
  • 绝对估值法即现金流贴现法。这个方法可以对包括股票在内的几乎所有资产进行内在价值估算。
    简单来说,现金流贴现法是计算一个资产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根据合理的贴现率对其进行折现,从而估算这个资产的内在价值。
    如果资产价值高于资产当前价格,则有利可图;如果资产价值低于资产当前价格,则说明价格被高估,需回避或卖空。
  • 和一个人的收入要扣除放贷和各种开销以后的净收入类似,自由现金流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扣除所有开支后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巴菲特将自由现金流称为 “股东盈余”。
  • 这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未来的钱换算到今天,都需要进行折算贴现;
    其二,企业未来经营不确定性的迥异,是否能够实现是未知的。
    所以我们对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采用不同的贴现率进行计算。
  • 现金流贴现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估值准确性取决于自由现金流增长率和贴现率是否准确,而这两个数,其实都是主观性很强的 “预测”。
  • 用同类资产作参照物的相对估值法,是比需要分析和测算的绝对估值法,更简单的方法。
    “市盈率估值理论” 就是市面上最常用的相对估值法。
  • 一个资产的市盈率,就是其单位价格和利润的比率。一般市盈率越低,意味着回本时间越短,投资也就更划算。
  • 市盈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变动速度。盈利增速更快,市场必然给出更高定价,所以会有相对更高的市盈率。所以市盈率除了能看回报时间外,还代表着市场对企业的看好程度。
  • 市场对企业越看好,越是会给出高的市盈率,所以有时候投资市盈率更高的股票,反而是一种更好的决策。
  • 如何用好市盈率
    1)其它条件类似时,尤其是盈利增速相当情况下,往往选择市盈率较低的股票
    2)如果一个企业盈利增长快,市盈率高一点也没什么关系(比如苹果、腾讯的股票)
    3)一个企业如果一直无法实现盈利,高市盈率可能是海市蜃楼,巴菲特也是在苹果的市盈率下降以后开始买入的


第九章 | 理性预期:市场总是对的吗?

第一节 - 有效市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49. 你理解的有效市场对吗?

  •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效市场假说一直是金融学的主流观点。
    核心观点是:资产价格反映了市场信息,错误定价会很快被套利行为消除,所以想依靠私人信息战胜市场,长期获得额外收益是不可能的。
  • 但有效市场是有其局限性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只要有套利机会,投机者就会蜂拥而至,直至套利机会消失。但这个判断是有前提的:这个市场是完美的、无摩擦的、投资者可以无限制的卖空,市场之间没有分割,交易成本非常非常低。
    但现实世界并不这样运行。
    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套利是有限的,二是投资者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

050. A 股市场是有效市场吗?

  • A 股 IPO 打新套利空间长期存在,实际上是行政化监管的结果。
  • A 股市场定价错误非个别现象,二是系统性定价有偏差,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仍在持续改善中。

051. 涨跌停和熔断

  • 涨跌停是一种制度安排,指每个交易日股票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基础上,最多允许上涨或下跌一定的幅度。
    我国的涨跌停板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外,股票、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价格的涨跌停幅度不能超过 10%。
    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防止价格过度波动。
  • 在 2015 年股灾中,涨跌停板制度扮演了两个重要角色。
    第一重是:涨跌停板设置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助长了杠杆投机的行为。A 股市场大多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散户,容易产生一种每天最多跌 10%,加点杠杆也没关系的错觉。
    第二重是:涨跌停板制度时候会造成一种市场流动性枯竭,进而导致市场波动加大。当市场面临很大下行压力时,很多投资者会担心自己的资金锁死在跌停中,会赶紧外套,造成一种 “践踏外逃” 的趋势。
  • 一般来说经历了一天暴风雨般的下跌,会有人愿意进场,多头情绪会产生,市场会反弹。但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连续下跌几天后,大家的预期是 “明天还会跌”,市场空头情绪会越来越严重。
  • 当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过大时,暂停交易,保证整个市场系统的安全——这样的极致就是股市 “熔断器”,即熔断机制。
  • 美股熔断机制分成 7%、13%、20% 单个阈值。
    纳斯达克官网标注:当标普 500 指数下跌到 7%,触发一级市场熔断,全市场暂停交易 15 分钟;
    如果市场下跌超过 13%,触发二级市场熔断,全市场暂停交易 15 分钟;
    如果市场下跌超过 20%,则触发三级市场熔断,全市场停止交易直至下一个交易日开盘。
  • 当年 A 股引入熔断机制仅 4 天被叫停,其中制度设计和市场环境是最大因素。
    首先中国市场波动远比美国打,却设置了 5% 和 7% 这样低的阈值。相当于在一个高波动市场设定了低熔断阈值。
    此外市场环境方面,美国市场个股和大盘同涨同跌幅度很小,引入熔断机制主要是防止大盘过度波动。而中国市场个股和大盘同涨同跌,而且已经有了涨跌停板制度,再引入熔断并没有实际作用。
  • 熔断机制下,市场的 “磁性效应” 是最需要投资者注意的。
    当有市场熔断机制时,同向投资者会担心熔断,遇到风险抢着卖出,进而加速下一次熔断。反向投资者更倾向于等待市场熔断后的大跌,也会延后交易,推迟入场。
    这种 “同向资金迅速离场,反向资金推迟入场,加速熔断到来的现象” 就是磁吸效应。

第二节 - 市场失灵:套利也是有成本的

052. 噪音交易者:散户的悲催别称

  • 我们常说的散户,是市场上存在的大量缺乏信息的交易者,这些交易者的行为一旦被反应到价格上,就会增加资产价格的噪音,他们也被称为 “噪音交易者”。
  • 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往往是熊市更熊,牛市更牛。
  • 理论上,系统性偏差会得到纠偏,会促使价格回到均衡:当市场陷入狂热,资产价格估值过高时,投资者可以选择逃离或者反手做空,从中套利,导致价格下跌后回到均衡。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
  • 当面对泡沫时,很多机构投资者并非不知道其存在,而是选择与其共舞,在金融学里,这个现象叫 smart money effect ,翻译成 “智钱效应”。
    意思是当市场上一个浪潮来袭时,一定会滑行一段时间。所以在这个投资期限里,聪明的钱就应该随波逐流,获得更大的利润。
  • 正是因为噪音投资者的存在,作为理性自私的决策者,基金经理第一反应不是为投资者谋福利,而是选择留住投资者,保住基金业绩。所以当泡沫来临时,基金经理最优选择是不离场,甚至会为了得到超出同行的收益率加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比拼谁在大厦崩塌前最后一个安全撤出的游戏。

053. 基金挤兑:大难临头各自飞

  • 金融市场的一个常见现象就是 “大难临头各自飞”。
    一旦负面冲击发生,投资者就可能蜂拥出逃,从而引发更大面积的下挫,导致市场进一步悲观。基金挤兑就是这样一个效应的产物。
  • 基金挤兑和银行挤兑的逻辑类似:市场大幅下行时,投资者担心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个将钱取出来的人,不约而同地赎回自己的资金,从而导致基金发生流动性危机,只能火线甩卖资产。
    而在下行市场中,一旦基金贱价甩卖自己的资产,相当于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更负面的信号,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基金赎回的行列。
    一旦基金大面积赎回导致清仓,会进一步造成市场恐慌,传到到其它基金上,造成市场连锁反应。
  • 股票型基金的挤兑情形: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变动主要来自股票价格波动。而普通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波动特别敏感,所以一个股票型基金散步比例高,在市场下行时就会面临更大的挤兑压力。
  • 货币型基金的挤兑情形: 货币型基金大多投向银行间市场,央行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变化的情况对货基收益影响很大。机构投资者对这样的变动比较敏感,散户对于这些变化比较陌生。所以在资金面紧张的时候,散户比例高的货基反而面临更小的挤兑压力。
  • 从 2013 年到现在,中国货币基金发生过几次类似挤兑的事件。都是因为货币紧缩政策或者金融去杠杆,导致市面上资金紧张,引发机构投资者大面积赎回。


第十章 | 投资者偏误:听过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第一节 - 认知偏差:人类从不理性

054. 投资是人的行为

  • 纯理性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假设。人的感知和情绪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巴菲特、芒格等投资者也一再强调,市场情绪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

055. 前景理论:为什么我们一错再错

  • 心理学家将参照点、损失厌恶、风险态度非对称性、概率权重四个要素结构化,构建了前景理论,全面分析了行为偏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参照点——投资真在牛市和熊市中、有仓位和没有仓位时,对不同高收益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额,这些感受和倾向会反应在交易中,并通过交易反应在资产价格中。
  • 损失厌恶——人类对损失有天然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比等额收入带来的愉快要多。
  • 风险态度非对称性——在面对损失时我们毒性更强,反正要亏钱,不如赌一把;在面对确定性收益时,我们更保守,希望赶紧落袋为安。
  • 概率权重——人类会因为大额收益,选择性地忽视极小的发生概率。这个概率权重的幻觉常常影响我们的决策。
  • 淡化参照点和沉默成本(损失厌恶)、留意极小概率。总之,投资真的需要纪律!

第二节 - 行为偏误:利用偏误赚钱

056. 内行陷阱和羊群效应

  • 克服内行偏见、家乡偏见这些幻觉并不容易,其中最紧要的一条就是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纪律,还是纪律!
    此外,任何内行意见都只作为决策参考,不作为决策依据。

057. 保守主义和过度自信

  • 保守主义是固执己见的行为陷阱,底层原因是我们对沉默成本的抵制。实际上,沉默成本对未来投资已经毫无意义。
  • 克服保守主义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 归零法,即忘记现在的立场,想象自己的仓位是零,然后问自己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应该卖出还是买入。

058. 框架效应和有限注意力

  • 有限的注意力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投资是一个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和成本的事情,人类的认知注意力有限,自己只能分析、研究、选择少数的富有前景的优秀标的。


《香帅金融学讲义》四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帅金融学讲义》四 | 资产定价 & 理性预期 & 投资者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