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的能重建吗?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几日在看《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作者露易丝·海在书中的个人思想是在她痛苦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她的童年在飘摇与穷困中度过,自幼父母离异,5岁时遭强暴,少年时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她后来逃到纽约,历经坎坷,成为一名时装模特,并和一个富商结婚,但14年后她又被丈夫所遗弃,1970年,露易丝在纽约开始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1976年她的处女作《治愈你的身体》出版,奠定了她在心理治疗领域的专家地位,不久后露易丝却被确诊患有癌症,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思想,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完全康复了。1984年,露易丝的代表作《生命的重建》见世。

在接触这本书前,我是个性格冷漠悲观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合群,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我自幼生活在一个父母整日争吵的家庭里,父母之间没有爱情,只有金钱交易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的相处模式都是争吵、冷漠、势利的,从小我就没感受到父母的爱,没感受过家的温馨,因此我从小就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的信念深深植入自己的内心里,于是在我后面的生活里,爱情的不顺,金钱的匮乏,身体的疾病......全都来到了我的生命里,这让我更加地怨天尤人,更加抱怨父母给我的童年带来那么多创伤,我内心对父母没有感恩,只有怨恨。

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爱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爱自己。他们只是竭尽全力,把他们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依样画葫芦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想更多地理解你的父母,就应该更多地倾听他们童年的生活;如果你抱着同情心去听,你会了解他们的恐惧和严格来自何处。

当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我的内心为之一振,联想到之前上过几个关于与父母和解的课程,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是站在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去看待与父母的关系,我从来没有想过父母的童年经历也会是遍体鳞伤的,我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也是很缺爱的。为此我特意去了解父母各自的童年经历:父亲从小就失去了亲生母亲,后来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再娶了一位新老婆,也就是我现在的奶奶,奶奶对我的父亲非常不好,活脱脱就是童话故事中继母那恶毒的形象,总是没能让父亲吃饱穿暖,一点小错就责打父亲,有一次父亲放学回家因为太饿就到厨房里找了两根番薯来吃,奶奶看见了非常生气,暴跳如雷,抢过父亲手中的番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拖着父亲出了厨房拿起一条鞭子就往父亲身上抽......现在的父亲,性格懦弱木讷,好吃懒做,我曾经多少次因为有这么一个没有本事的父亲而恨得咬牙切齿,但今天回想起他的童年经历,我会问自己:什么样的童年会造就这样的成人?于是,内心的愤恨会被同情和愧疚所代替,如今看着父亲那沧桑的脸,爬满了多少岁月的痕迹,我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而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干了太多风吹日晒的农活,知道了农村的苦,她不愿意找一个农村男人结婚,于是在当时爷爷是当地的小资本家的年代,母亲看上了爷爷的家产,选择了和父亲结婚,但她没料到爷爷的家产在现任奶奶的阻挠下一份都没有给父亲,只留下一间连房契都不是父亲名字的老房子,当初结婚前说好给母亲的商铺,在结婚后也食言了,于是婚后母亲就这样和父亲还有爷爷家闹开了,婚后的父亲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有的本分,不去工作赚钱养家,只由着自己的性子到处晃悠,吃喝玩乐,烟酒赌嫖,母亲看到了自己嫁错郎,犹豫着要离开的同时却阴差阳错地怀上了我,出于一个母亲母爱的本性,她选择了忍辱就是为了成全 一对儿女有个完整的家,但是丈夫常年的不作为让她抑郁成疾,她整日抱怨,跟父亲争吵,逼迫父亲出去赚钱,后来实在是心灰意冷,看着这么一个拮据的家,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出外工作养家,于是,成就了她今日强势勤俭,爱抱怨和抑郁的性格。对母亲的付出,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正因为看见母亲的不易我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赚很多钱让母亲过上富裕的日子,但同时我也抱怨她这么多年来将对父亲的怨恨投射到了我身上,让我不自主地站在她的立场上去对抗我的父亲,因此做了很多伤害父亲的事情。

当我把我的经历,父母各自的经历都暴露在阳光下时,我发现我能理解父母了,我能接受他们了,我不再怨恨他们了,第一次我发自内心地去感恩他们了,按《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中的话来讲就是:

你要获得自由,必须先让你的父母自由。你只有宽恕他们,才能宽恕自己。如果你要求他们完美,你就会要求自己完美,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很悲惨。

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惫?

你是否觉得有无法排遣的压力?

你是否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你是否想摆脱疾病的折磨?

你是否对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

你是否无法化解心底的怨恨?

生命真的可以重建吗?

露易丝·海在书中给我们揭示了我们生命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背后所对应的心理模式,挖掘出我们过往曾受过的创伤并带领我们去疗愈过去的这些伤痛,指导我们重建生命整体健康的思维模式。在我们迷茫时,困惑时,焦虑抑郁时,碰到人生的诸多瓶颈时,这确实是一本能促使我们身心健康的福音书。

关于书中的一些人生哲学,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总能变成现实。

我们还是孩子时,就受到周围大人的影响,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

我们长大成人以后,会重复我们父母的情感模式。

“当下”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许多人内心深处常有这样的念头——“我不够好!”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

所有疾病都是不宽容导致的。

最后借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爱自己,接受自己,找到你生命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真的能重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