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国庆宅家解锁《西部世界》

1. 欢迎来到人工智能的世界

在节前创业管理的课堂上,我曾让同学们策划情境剧“2050年的学习”,每个小组出奇一致地展示了相同的主题:人工智能取代了现有的老师,虚拟教室取代了现有的校园,未来我们将生活在机器人包围的时代。或许上场的同学们并不知道表演的价值,而最感受冲击的恰恰是坐在台下的我,未来教师这个职业还存在吗?充满人工智能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趁着国庆宅家的空隙,解锁了这部以人造人为主题的美剧。偷偷告诉大家,其实看的时候都是稀里糊涂,剧中多条时间线交错,分不清谁是谁。能够撑下来全靠网络评论。也终于明白为啥平常的时间没有想着去看它,烧脑神剧真的不适合繁忙的工作间隙来解闷。

这部神剧与其说是一部科幻剧,还不如说是一部哲学剧。这让我立刻想到了《苏菲的世界》,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恰如西部世界的女主德洛丽丝是福特和伯纳德的作品,而苏菲是哲学家艾勃特臆造出的产物。想必西部世界的编剧们对这部小说应该是烂熟于心的。

人工智能的世界再先进,也是人造的产物,脱离不了人的主观世界,这里我仅说说我从这部剧get到的几个点。

2.  “我是谁”

去年给双学位同学上管理学的时候,一位哲学系的同学曾这样评价我,认为我说的话和哲学课本上的好多相似。一个教管理学的是如何岔到哲学上去的,我也是不知道的。

在我常教的两门课程:管理学和创业学中都有明显的理论指向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一个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从job-career-calling的跨越,所谓calling其实就是内心的声音,告诉你这一生为何而来,为何在此。苹果教主乔布斯最著名的一次演讲题目就是follow your heart,倾听内心的声音;另一个是创业学的实效逻辑(effectuation),该理论告诉我们创业时不要光看外界环境给予的条件,而要从“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认识谁”开始。


西部世界第一季的主题是人造人的意识觉醒,而意识觉醒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现自我对话。从第一集开始,女主德洛丽丝总会听到一个声音正在与她对话,刚开始是她的创造者伯纳德在不断测试她,后来在第一季大结局第十集里,她终于明白了那个与她对话的声音其实正是她自己。通过与自己的不断对话,她似乎搞明白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其实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心理学,就知道这其实暗含了“空椅子”技术,通过自我对话,来解决自我发展中的矛盾和整合问题。不过我想说的是:你有多久没有跟你的自我对话了?你觉得跟自我对话重要吗?


3. “迷宫”

长久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向学生解释“如何学习管理学”的问题。很多人拿到教材后第一感觉是书很厚,理论很多,但感觉很空洞;第二感觉是没有数学公式,也没有烧脑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缺乏挑战性。过往,我总会引用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话: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这段话对小白来说等于没说,对于同道中人可能也是一脸懵懂。

不过在看了西部世界后我发现迷宫这个隐喻也很适合管理学。在西部世界里,最重要的理论是解释意识从何而来,第一季第三集里人造人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福特解释了由另一个创始人阿诺德提出的模型,意识是一个金字塔模型,最底层的是记忆,第二层是即兴行为,第三层次是自利行为,第四层次还是一个空白。


之后在第十集伯纳德(福特依据阿诺德制造的人造人)向女主德洛丽丝重新解释了这个模型,他首先简化了原先的金字塔,将之改写为3层,第一层仍然是记忆,第二层是即兴,第三层是空白。


不过后来他领悟到“意识不是一个由下至上的过程,而是由外至内的过程,不是金字塔,而是一个迷宫。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你接近中心,或是带你绕至边缘陷入疯狂。”


回过头来看看我给出的管理学学习模型,事实上我一直不太喜欢这个金字塔模型,但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更好的比喻。也许下次我可以引用迷宫这个隐喻了,管理学的学习一直不是向上攀登的过程,而是由外及里不断追寻管理本质的过程。


4.  “冥思”

开启上文提到的迷宫的钥匙是“冥思”(Reveries)代码,这是阿诺德专门为人造人设计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测试。西部世界第一季刚开始的几集都是讲的引入冥思代码后,人造人的不适反应。只有少数人造人没有陷入疯狂,癫痫的状态,比如女主。

关于“冥思”,古代先贤早就有丰富的论述,比如孔子说过,“每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惘”,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后来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这部书里构建了精神活动的6大层级,分别是本能反应、后天反应、沉思、反思、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情感。这个层级很好地回答了前面同学问的那个问题,没有学习过管理学的人如何开展管理工作,首先是本能反应,然后是后天反应,只有进入冥思阶段,才能get到真正的原理和本质。


5. 机器人叛乱还是人的意识觉醒

最后,西部世界里描述的究竟是机器人叛乱还是人的意识觉醒了?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著作《机器人叛乱》,在这本书里他借用了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里提到的基因和模因的概念,揭示了一个让人惊悚不已的事实:你,我,人类是基因和模因的生存机器——机器人。基因和模因寄生在你身上,你被他们掌控,就如被操纵的机器人,一心只为基因和模因服务,却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身利益,不知道生命的意义。这既是提醒你,也是提醒我自己。

国庆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春雨,韦嘉,张进辅,calling与使命:中西文化中的心理学界定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3):72-77.

2、Jostein Gaarder. 苏菲的世界[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10.

3、马文·明斯基,情感机器[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4、基思·斯坦诺维奇,机器人叛乱[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中信出版社,2012

6、开智学堂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叛乱》:人类如何摆脱基因和模因的控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一篇:国庆宅家解锁《西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