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源于哪里


今天看到了王开东的一篇文章《幸福的五个源头》,里面讲到了悲观主义哲学大师叔本华的观点,很有意思。

我其实也是个悲观主义者,总是感慨生活的无奈与无助,悲天悯人。想不到积极向上、成绩卓著的王开东老师也曾经悲观过。悲观的人总感受不到幸福,尤其是长久的幸福。那么叔本华的观点呢?

他认为,幸福有五个来源:

第一是健康。

叔本华认为健康即命运,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个病笃的国王更幸福。身体是心灵的神殿,唯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给心灵一个空间。健康是享受一切美好事物的资本,胜过世间一切。

没有了健康,人就失去了享受的机会。金山银山,大富大贵,爱恨情仇,都没有健康重要。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用健康来换取身外之物!在人生这条路上,健康是1,财富、名声、荣誉等都是1后面的0,只有1存在,后面的0才有价值,否则,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第二是金钱。

叔本华父亲是一个大商人,大资本家,因为妻子红杏出墙,老父亲失足落水而死。这个死有点蹊跷,很可能是他选择了自杀。这种孤僻悲观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叔本华。

父亲死后,17岁的叔本华继承了父亲全部遗产。财富没能给叔本华带来快乐,但却给他带来了财富自由。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由就是最大的快乐。一个人只有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才能在每天早晨说:今天属于我自己。

在叔本华看来,金钱使得我们不受饥寒交迫之苦,而穷困潦倒就像瘟疫一样在人们生活的周围盘旋着,被迫的劳作是自然给以凡夫俗子们的命运,而资财却能从艰难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人一旦步入生活,就需要有足够的资产,使我们能独立起来,不必工作就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这就是金钱的妙处。正如王尔德所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第三是友谊。

也许是对母亲的失望,使得叔本华终身都对婚姻退避三舍。既没有家庭,也没有后代,又缺乏对老母亲的爱,父亲又自杀了,叔本华的字典里缺少了家庭和爱。那么,唯一剩下来慰藉人心的就是朋友的友谊。叔本华呼唤友谊。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叔本华说,真实的友谊有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与我们的朋友感同身受。但人的自我本性却与这种做法格格不入。”

第四是地位。

叔本华在《人生的幸福》一书中写道:“在这世上,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选择了后者,他主动选择与孤独为伴。“如果你拥有伟大的精神,你会发现,你会喜欢独处,因为你不再需要去寻找淹没你的人群,一个人在大自然中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

孤独与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有关。这个位置事实上就是地位。但这个地位不是权力,而是社会地位与学术地位的综合。叔本华曾经与黑格尔为了地位进行争斗。

满怀着这个地位争斗的惨败,叔本华终身没有原谅黑格尔。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世界精神演绎着世界历史。叔本华没有朋友,他终身孤独,但养了一条卷毛狗叫“世界灵魂”,这个名字据说就是讽刺黑格尔的,可见当年叔本华受伤害之深。

第五是名声。

即便叔本华也不例外。他把“利”和“名”看得很重。“利”被叔本华放在健康之后,排在第二;“名”则被他放在第五。

叔本华认为名声和荣誉不同,名声是不朽的,而荣誉则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荣誉,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获得名声。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成就非凡的业绩,或者创作不朽的作品。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金光大道。

当然,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比如黑格尔暴得大名,叔本华就寂寂无名。对此,叔本华显然愤愤不平。

……

摘录这些,没事儿时再品品。还是很有道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来源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