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与想象力 ——《小说课(II):偷故事的人》学习笔记(2)

【齐帆齐微课】

情节: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而死。

让你的故事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情节”。

什么是情节?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里,针对“故事”和“情节”下了一个定义:

故事,就是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

情节,就是按照“因果逻辑”安排的事件。

例如:“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因为它着重的是“时间顺序”。

这句话若改成:“国王死了,然后因为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因为它注重的是“因果逻辑”。

“故事”就像散落一地、未经拼凑的积木,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情节”则像积木的卯和榫,一个凹,一个凸,当凹和凸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具体的东西就会慢慢形成。

要把故事说得好,就必须适度地将事件“情节”化(卯榫化);也就是利用“因为,所以”,把事件一个接着一个紧密联系起来。

如果一个故事你在叙述时前后事件毫无关联,那么读者随时都会离开;相反,如果你叙述的事件前后环环相扣,读者就会被你的“故事”勾住。用“情节”来创作,就是利用“因为,所以”,把一段平凡无奇的叙述逆转成一个动人的故事。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这个只有2000多个字的故事里就用了近十个“因为,所以”,非常适合做范本来学习。

本节作者举例或引用的作品:

1.英国作家S.J.沃森创作的小说《别相信任何人》;

2.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3、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


想象力:一个吻换来一头羊。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每告诉小孩一个答案,就是剥夺一次他的学习机会。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里的不合理交换:马→牛→羊→鹅→鸡→烂苹果→吻→金币。

交换等式:马+I=牛,这里的“I”究竟是什么?居然能让老头子做出违反常理的事。理由可以五花八门:

1.实用性:一般人大都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来推测“I”。

2.心的作用:好心(同情);坏心(欺骗);还有更特别的……

3.超现实:童话故事的特质包含了拟人法、超现实、夸张化……

在童话里,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可能发生。

由此可知,这个交换等式中的“I” 就是想象力(Imagination),它可以把任何不对等的交易都合理化。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这个故事,帮我们打破了现实的框架:原来什么东西都可以交换,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凡是皆有可能,重点在于你能不能说出自己的道理,也就是“自圆其说”。

练习“自圆其说”:以《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的交换为例,假若一开始老头子拥有的不是马,最后得到的也不是金币。第一样东西和最后一样东西,完全由抽签决定。

可以是“吻”和“羊”,读者就必须运用想象力和创意,把一开始的“吻”换成最后的“羊”。

类似的创意写作,只是一个巧思,就会有无穷的变化。

眼泪vs宝藏;火柴vs爱情;饭粒vs王位……

本节作者举例或引用的作品:

1.安徒生的《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齐帆齐微课  第334篇  1121字, 累计511260字  】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节与想象力 ——《小说课(II):偷故事的人》学习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