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如何命题?考察学生哪些能力?浅显的思考,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细细琢磨

图片发自App

PIRLS(progress in IntermationalReaing Literacy Study)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一个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的项目。

该项目计划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范围的PIRLS阅读素养评价,以此来监控儿童阅读能力的未来发展。

基于此,今日全天,全校语文老师聚集一堂,针对本年级本学段的学情,就本年级组的阅读理解题的命题意图进行了汇报。在这次教研会上,我学到了很多,现将一点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写如下:

一 、阅读测试框架

PIRLS着重培养学生的五大阅读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形成解释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这种指向明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指向明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能更加明确目标。

实际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展语言的能力。如阅读理解题中“找样子,写一写”“照样子,填一填”“照样子来造句”等题型。

作出评价能力:主要考察对形式的评价和对内容的评价。如“这样的写法妙在何处?”“你对。。。有什么样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就是这类评价的题型。

形成解释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对复杂事件的解释和对具体词语的解释。这类题型中对具体词语的解释考察较多,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这个字在字典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应该选哪一种?”“这个词语包含哪两层含义”“文中的这个词语指的是什么?”等。

整体感知能力:主要考察学生领会文本深层意义和理解文本表层意义的能力。这种题型简单,主要立足文本,答案也都隐藏在文本中。如“短文有几个自然段?第几段是写了这件事情的”“主人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诸如此类问题。

提取信息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明确陈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并能通过简单的推论找出文章中隐含的信息等。这类题型较难,也是失分所在,更是高段学生重点考察的能力 。


图片发自App

二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指标

要想学生理解文本,读懂文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办法灌输吗?虽然没有直达线路,但是可以“曲线救国”。

阅读能否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的朗读,大声朗读。翻开《语文新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的课程目标都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是否会朗读是能否阅读并理解的重要指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朗读呢?1.平时注重学生读的“正确性”,要求注意词序是否读颠倒,有无添字,漏字的现象,是否有度错别字的现象。只要平时加强读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读的标准,我想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就会越来越棒。2.最好是能记录下学生朗读的时间。这样也可以有所把握。因为学生读的不“正确”就会消耗掉时间,整个班级读下来,谁好谁坏,老师心里自然有数的。3.注意小细节,比如读书姿势,站姿是弯腰驼背还是挺拔竖立,都会影响到读的气息。

三 新课标➕教材=支撑点

要想命一份“合适”本年段学生的阅读理解题,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随意“拿来主义”“搬来主义”。利用好新课标,利用好手中使用的教材。这是根本!因此,研读新课标,解读教材,就成了每个语文老师必备的素养。就我来说,颇不好意思,每次暑假应付教师专业能力考试时才拿出来翻翻。殊不知,这是对自己对学生最大的不负责任。

我打算这个周末,对本学期的课本,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我打算这个周末,借阅下学期的课本,先整体翻看,再利用寒假细细琢磨下。

其实,对整学年的教材内容梳理一次,也是对本学年知识的掌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达成什么样的能力和目标?语文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这也是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图片发自App

另外,作为语文老师,在命题时,要仔细斟酌语言,力求题干表述准确。如下段文字:

我抚摸着它()高兴地说()这下()我就可以去买许多书啦()你的功劳真不小啊()

题干要求是:给文段中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请问:这么表述准确吗?

这就跟“你中午吃了什么?”“我吃了水果”异曲同工。乍一看,答的人有些“傻乎乎”。可事实真时如此吗?很显然,问的不够准确,答得自然不够准确。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加标点,但是“没有加标点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它用什么符号表示出来的呢?如果换成“你中午吃了什么菜?”时,回答是不是更加准确了呢?语文讲究的就是准确性!指向的明确性!

关于阅读理解命题的这点思考,是很浅显的。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分析出了命题意图,不管是自己出试卷,还是分析试卷,可以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

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理解如何命题?考察学生哪些能力?浅显的思考,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细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