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个小时怎么过?——《见识》二

10000个小时怎么过?拿出纸笔,还有计时器,每学完五个小时,写一个“正”字,写满2000个“正”,成master了,这是单从字面上理解的信息后得出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吴军老师思考的更深入一步,10000个小时需要避开的误区有四个:

误区一: 简单重复

昨天我们举例的“伪工作者”,即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这类人即便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满5年(5年正常上班时间有10500小时),将来也成不了大师。例如,现在的外卖人员,市政服务中心内的某些办证窗口的人员,做的都是简单、重复性的活动。 经验5年,也是一个经验用了5年,市场不会给出更高的估值。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简单的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

这类人有一些共同点: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脸皮薄,也不好意思请教,因此被自己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固步自封。

误区三:狗熊掰棒子

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用来形容人比较笨,前面刚学完,转头就忘了。10000个小时是积累的效应,复利的结果,如果后面的付出不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精进,那无论如何是进阶不到master的。

误区四:“沉迷自我”的困境

吴军老师原文是“林黛玉式的困境”,形容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的一种状态。比如,发明晶体管的夏克利(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他对自己研究的晶体管越熟悉,就对其他技术越来越不能接受,最后无法和工业界和学术届的同行交流。

生活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人。

那我们如何避免落入这四个误区,走上精进之路呢?

三板斧:

一是要有好目标。心中有目标,如同行船知道灯塔,知道目的地,才不会焦虑、迷惘。但是目标有好坏之分,比如如果一个人5年内的目标是不断写javascrip,以便将来写的更快、更熟,那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这是低水平的重复。或者,一个人想学英语翻译,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10年后大部分的翻译会失业。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这个就很好。

二是在对话中,即使再不中听,也要尝试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或者说,学会看到对方的“好”。

凡事习惯回过头来三思,如过某个人和你讲一件事,你第一感觉可能是他完全在胡说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错了,他对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如果第二遍后,还是自我感觉对,对方错,那就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之所以要想第三遍,是因为任何想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来往,好比下棋,如果整天和菜鸟下,只能是越下越退步。而和强者打交道,第三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这时候不妨进一步深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只要这么做,才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三是凡事做记录,避免“狗熊掰棒子”的遗憾。

做任何职业,比如工程师、会计师、律师,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进步了。而记录下问题的时间、解决之道就很有必要,这样方便后续的追溯。但是发现身边同事很少有这种习惯,也许他们记忆力好吧。去年开始,记录日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时间、人物、前因后果都在excel里面保存着,这样同一个问题如果出现,自个就容易查询到并迅速解决了。如果时间能重来一次,我会工作伊始就养成记录的习惯,这是时间的宝藏。比如今天一个质检的同事问讯零件的一些倒圆角的要求,通过查询相应规范和文件,解决了对方的疑问,今天我记录了,下次再有同事问起,就可以快速检索到并解决了。

综上,10000个小时刻意练习需要避开简单重复、习惯性失败、狗熊掰棒子、沉迷自我的困境这四个误区,而应对这四个误区,我们有三板斧来解决,分别是找目标、学会看到对方的“好”以及凡事做记录。


10000 hours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00个小时怎么过?——《见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