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药王”-胡庆余堂

摘要:中华老字号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名牌的半壁江山。

          民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说法。唯一文脉与文相俱在的双国宝。

      胡庆余堂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济世于民”而开始筹建,地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整个建筑形制宛如一只仙鹤,栖居于吴山脚下,寓示"长寿"。建筑恢宏,大厅辉煌,雕刻精湛,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

杭州河坊街胡庆余堂

      庆余堂其名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雪岩原欲取其名为余庆堂,后因母亲告知秦桧用过余庆堂,故改之为庆余堂。但是“胡庆余堂”的店名仍然是秦桧的字拼出来。胡雪岩说“为官不忠不代表字不好”,有点“不因人废言”的意思。

大厅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的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古方、验方、秘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其所产成药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胡庆余堂以童叟无欺的企业文化, 货真价实的制药理念,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因而国内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说法。翻开胡庆余堂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百年老字号能成为迄今全国重点中成药企业,得益于其深邃的经营谋略和严谨的内部管理。一个存续140多年的企业背后,有他自己不一样的商道理念,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存活下来,经久不衰。

文化传承


是乃仁术

      创业伊始,胡雪岩即在营业大厅门楣上镌刻上“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反映了他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开方济世和治病救人的仁义。 “是乃仁术”这四个大字,表明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的初衷即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戒欺店规

    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胡庆余堂所制的虎骨追风膏药效好,十分畅销,修制此药一味主要的原料虎骨却很难买到。负责药材采办的孙永康擅自做主买来豹骨代替,用豹骨做出来的成药,腥味引起了顾客的怀疑。后来被胡雪岩发现后,把这一批豹骨充虎骨的药全部烧毁,同时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立起了“戒欺”的店规。一百四十多年以来,“戒欺”祖训被记在每一个庆余人的心上,而胡庆余堂也已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五千年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是杭州人文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不二价

      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一方面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另一方面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采买药材要真实可靠,不能有丝毫掺假,修制过程要尽心尽力,药效明确。“戒欺”是胡庆余堂能以“江南药王”饮誉140多年的立业之本。

      胡庆余堂大厅内高悬“真不二价”金字匾额,这块匾额的字倒过来读 即为“价二不真”,胡庆余堂在竞争上一向提倡货真价实,要为顾客提供真实可靠,效果实在的产品。同时胡庆余堂在制药上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的药品质量上乘,为百姓所信赖。

历史功绩

      胡雪岩因筹办、运送粮米、军火,协助左宗堂平叛太平军,对大清国有功。又筹备军饷,粮草,军火,药品,帮助左宗堂收复新疆,对江山社稷,对保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完整有盖世功劳。

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被后人称为“红顶商人”。


国家领导人参观考察

    新中国成立之后,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去胡庆余堂考察,是从国家层面对这种历史功绩予以肯定。

        每次浙江省或杭州市对外宣传,胡庆余堂都是一张闪亮的明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