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KTV是一个奇葩的词。
同一个名字,指代的是两种不同的娱乐场所,给人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
国内的KTV分为两种,一种是量贩式KTV,另一种是商务KTV。
量贩式KTV,就是大部分人经常去的,纯粹是唱唱歌、喝喝酒的地方,比如,好乐迪、银乐迪、钱柜等等。
“量贩”这个名字,来自日本,代表的意思是“平价”“平民化”,平时唱上两三个小时,也就一两百元。
商务KTV,也叫做“娱乐会所”,俗称“夜总会”,通常是用来生意应酬,就是有“陪酒”“陪唱”的地方,装修得金碧辉煌,一夜之间能消费个好几万。
虽然,量贩式KTV和商务KTV,给人的感觉完全两样。
但在有一点上是相同的,都没有供应白酒。
奇怪吧!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情,为什么KTV里有喝洋酒的,却没人喝白酒?
1
快节奏的白酒,慢节奏的洋酒
要怪也怪“白酒”自己,谁让它给人的印象,比较沉重,比较压抑呢!
即便,郑小塔我是教品酒师课程的,偶尔还去白酒公司那里串个场,讲几个小时的酒水品鉴会。
但在我脑子里,一听到“白酒”两字,冒出来的第一印象还是,“干杯”“拼酒”。
更不用说其他人。
白酒在我们中国人心中,代表着一种“干杯”为核心的应酬文化。
而应酬,通常是累的、辛苦的。
一桌人在那里,白酒灌来灌去,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瞧不起人,喝多了就呕吐难受。
最后,整场人都喝个人仰马翻,有些人还发酒疯,胡言乱语、毛手毛脚。
所以,白酒带给人的印象,真的不太好。
但KTV就不同,它意味着快乐、嗨皮。
唱歌,通常是开心才会唱的吧,哪怕是失恋了唱歌,也是想要让自己发泄出来,快点开心起来。
所以,当你把象征着应酬文化的白酒,摆入KTV包厢里时,又有几个人会去碰呢?
而且,KTV,不管是量贩式KTV,还是商务KTV,都是吃完饭才去的,是饭后的娱乐项目。
吃饭时,已经喝过几轮的白酒,到了KTV再喝白酒,谁还喝得动呦?
何况,去KTV的目的,本来就是,饭饱酒足后,去吼一吼、亮亮嗓,顺便消化下肠胃,解解酒气。
更主要的是,白酒象征着快节奏,是“快酒”,而洋酒,代表着慢节奏,是“慢酒”。
因此,我们又可以看出,洋酒与KTV更匹配。
白酒,要拼杯,要喝的快,喝得越快,诚意越足。
酒桌上,谁如果白酒一口一口抿的,要不是全场地位最高的大佬,要么即将成为群起攻之的对象。
所以,在中国人的习惯和风俗里,白酒是整杯整杯喝的,也是快速一口闷的。
但KTV,喝的是轻松,唱得是愉快,图的是慢节奏,这样一来,白酒就没法生存。
洋酒就不同,比如威士忌、白兰地,在KTV就如鱼得水。
洋酒可以纯饮,一口一口地喝,不用急着喝完。
洋酒可以加水加冰,降低酒精量,容易入口,不容易醉。
洋酒可以加其他饮料,冰红茶、绿茶、雪碧,芝华士搭配绿茶,是KTV的经典喝法,还可以调成鸡尾酒,当饮料喝。
虽然,洋酒、白酒,都是蒸馏酒,是谷物发酵后,蒸馏而成的高度酒。
但洋酒可以加水加冰喝,白酒却从没听说过,可以加水加冰喝。
于是,只有大口纯饮的白酒,又没法在KTV立足。
喝得急了,醉得快了,KTV里还怎么玩呢?
风情万种的姑娘们,还等着你玩色子呢!
2
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
KTV是在1990年代,由香港商人和台湾商人引入中国大陆。
最早,KTV的前身卡拉OK,是日本人在1971年发明的。
正因为这样,KTV代表着的,其实是一种西式文化,再往深处,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文化的象征。
洋酒也是如此。
威士忌、白兰地,这些洋酒,还有鸡尾酒,本来就是欧美西方国家的流行饮品,原产于国外。
所以,洋酒跟KTV一脉相承,背后都有相同的文化属性,在中国都属于舶来品和外来文化。
KTV里有洋酒出现,也是理所当然,它们都有洋味儿。
而白酒,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产物。
从中国封建朝代,到现在,它是地地道道中国土生土长的饮品。
所以,白酒难以出现在KTV,背后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就好像,在星巴克喝西湖龙井茶,怎么着,都让人觉得怪怪的。
前些年,我在媒体活动中,遇到白酒行业的几个老前辈,我向他们请教过这个问题。
他们也详细回答了我,其中有一点也让我颇为认同,“郑小塔,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喝白酒是需要下酒菜的。”
是啊!
“下酒菜”这个词,不正是为白酒专门设立的嘛。
在我成长记忆里,家里只要来了喝白酒的客人,我妈都会专门去买几个下酒菜,这些菜跟平日里吃饭的菜,是不一样的。
所以,KTV里确实也没法喝白酒,总不可能让厨房烧几个下酒菜,然后,一边唱歌,一边吃菜,一边喝酒吧。
当然,对于量贩式KTV来说,它们更排斥白酒。
因为量贩式KTV更多光顾的是年轻人,年轻人大多对白酒没有好感。(个中原因,我会另写一篇文章)
于是,量贩式KTV更不会接受白酒的存在。
3
洋酒的利润,白酒的利润
以前,我从事投资基金工作时,我们判断时事政治的依据,是看背后的利益关系。
这个事情,最终谁获利最大。
没想到后来,我成了美食博主、葡萄酒老师,分析吃喝美食时,用的还是这个方法。
获得利益的多少,决定着美酒美食的流行。
为什么KTV里不卖白酒?
因为老板不想卖!
老板为什么不想卖白酒?
因为卖白酒利润低,不赚钱。
我在杭州已经做了7年的葡萄酒教育,基本上每期学生中,都有一个做白酒生意的。
课间时候,我也经常跟这些卖白酒的学生聊天,他们就会告诉我很多白酒行业的信息,
“郑小塔老师,白酒的价格太透明,KTV就算推了,也赚不到几个钱,于是,KTV老板就没兴趣进货,更不想推荐给客人。”
喏,没好处的事情,谁干?
对吧!
但洋酒不同,嘿嘿,这里面的猫腻大了去了。
KTV,不管是量贩式KTV,还是商务KTV,最喜欢卖的就是,啤酒和洋酒(威士忌、白兰地)。
啤酒,喝的快,不容易醉,跑量多,哪怕一瓶赚个10块钱,一个晚上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利润。
而洋酒,比如威士忌、白兰地,能够“以假乱真”,也就是说,可以“卖假酒”。
当然,我也没说,全部KTV都有这种现象,都会这么做。
毕竟,我有学生,还有看我文章的读者和粉丝,或许是在KTV工作,我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我只能说,部分KTV是存在“卖假洋酒”现象的。
卖假洋酒,利润高,是一些KTV赚钱的重点。
可能你会问,“郑小塔,那客人不会发现吗?”
不会。
第一个,懂洋酒的人毕竟少呀。
你想啊,白酒品牌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超市里卖多少价格,餐厅卖多少价格,批发又是多少价格,很多老酒鬼,或者经常应酬的人,心里是一清二楚。
KTV想卖他们高价格,那不就是直接告诉他们,“我要宰你”。
但洋酒不一样,威士忌、白兰地虽然进入中国也二十几年,但毕竟接触的人少,对价格了解的人也少,对真酒假酒了解的人更少。
这样,不仅真洋酒能卖出高价格,假洋酒也容易蒙混过关。
第二个,KTV的环境里,你不太可能去鉴别洋酒的真假。
KTV里的灯光都是比较昏暗暧昧,洋酒也是服务员在现场开的,酒液全部倒完后,瓶子也是他们直接收走。
他们开酒的时候,你正在唱歌兴头上。
他们开酒的时候,你正在跟旁边姑娘,色子玩得开心。
他们开酒的时候,你正在跟朋友或客户,聊(喝)得开心。
所以,即便给你倒的就是假洋酒,你也不知道,因为你不会去关注他倒酒的情况。
就算喝洋酒多的商务KTV,你想去关注服务员开洋酒、倒洋酒,旁边的“陪酒公主”,也会将你的注意力,引到其他地方。
当然,你也会说,你喝过很多威士忌、白兰地,真酒假酒也是喝的出的。
拜托!
连我这个葡萄酒老师,在KTV里喝红酒,都喝不出什么味道来,更何况,你喝高酒精度的蒸馏酒。
有太多干扰因素在!
旁边姑娘搽了香水吧,喝酒前吃了甜的水果、咸的零食、辣的卤味吧,周围打闹玩色子吵吧,灯光比较灰暗吧。
这还不算周围白花花的大腿和胸脯,若隐若现的,你是男人,你能专心品酒?
所以,KTV卖假洋酒,有太多“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
而这,正是KTV利润的来源。
因此,每次周围朋友说起,某某开KTV短短几年就回本了,我心里一想,估计又是卖假酒了。
4
茅台、江小白与KTV
其实,KTV里也还是有白酒在的。
只是不起眼,没有引起注意。
比如,江小白。
江小白,是一款白酒,但不属于“正儿八经”的白酒。
它酒瓶上的标语,让它在年轻人群中非常受欢迎。
比如,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
最暖不过酒在肚里,你在心里。
明天有明天的烦恼,今天有今天的刚好。
等等。
这些简单的标语,表达出年轻人的心声,引起共鸣,所以,年轻人非常喜欢江小白。
于是,有些量贩式KTV为了讨好年轻人,也将江小白引入KTV,作为销售酒款。
这跟江小白是不是白酒,没有多大关系。
还有一个是贵州茅台酒。
个别商务KTV,也把茅台酒列入销售酒单当中。
因为这两年,茅台酒价格涨得实在是太厉害。
而在商务KTV,有些老板的“作风”就是,现在什么酒流行,就点谁,现在什么酒贵,就点谁。
而这两者都具备的,也只有茅台,所以,个别老板就会点茅台,来招待他的客人。
这个跟茅台是不是白酒,依旧没多大关系。
在社交场合上,有些食品饮品是作为一种诚意、一种等价物,表达给对方看的。
说的简单点,在KTV,有些酒是点给你看的。
比如,我点了这瓶茅台招待你,潜台词就是,“为了表达我对你的尊重,我已经花了将近3000元。”(新年份的茅台价格在2600元~3000元之间,当然,KTV远不止这个价格)
比如,我点了一瓶人头马XO,表达意思是,“为了好好招待你,我花了2000元。”(KTV里的人头马XO,价格通常在3000~4000元)
所以,有些朋友请我去KTV,也让我有些慌兮兮的。
人情,都是要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