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山前朝阳升

朝阳山

池昌元

一般而言,高原山乡是与贫困二字挂上勾的。翻开平阳地图形域,经济发达乡镇大都座落平原地带,或者毗连江海边缘。明珠彩带,常常用来比喻繁华城镇,而穷乡僻壤,则往往与乡野山村息息相关。但一旦踏上朝阳山,我的心灵不觉猛地一震:原来蓬蓬勃勃的无限生机,也可以滋生于山林深处,高山之巅。

我也尤为喜爱,朝阳山的“朝阳”二字。俯目四看,崭新别致的村舍罗列山间;举头遥望,一轮艳丽的朝阳,抑或万道流光溢彩的霞光,使人有着置身天上人间的迷幻。娑婆世界描绘的景象使得佛门弟子心生向往,我自叹难以体验。但可以这么说,使我心生名副其实的,欣欣向荣的,豁然开朗之感的高原山村,便是朝阳山。

沿着一条刚刚建成的3A景区标准车道蜿蜒前行,驶向朝阳山。山道十八弯么?司机却平坦坦地带我绕上山梁,让我浑然不觉已身处海拔600多米的高山顶端。山谷一角不太显眼的,是卑处一隅的一座钟姓祠堂。乡村的祠堂寻寻常常,它却使我想起,这是一处有着浓郁畬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原乡。五佰多年前的一次闽人入浙,将钟、雷、兰的先民混居于当地汉族村民,融洽而居,绚烂多姿的世俗风情时隐时现。

我时常忆及三十年前的吴垟山之行,是夏季高考后与几位同学散心去的,也因了那里住着一位名叫毛爱菊的女同学。这次朝阳山探访的名叫温春娇的女同学,与我高中语文老师蔡少白先生结为伉俪,已是我的师娘。

刚一见面,师娘劈头问:“茶园去了么?”我笑答:“怎能没去过呢,朝阳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赫赫有名的黄茶之乡呀!”

从高空俯瞰,朝阳山的茶园飘浮起来了。茶园笼罩在一座小山丘上,茶树密密匝匝,挨挨挤挤的,似一条条绿色彩缎环绕山峦。抵近了看,普普通通的茶叶,伴着蜜蜂蝴蝶的声响,悄然无声地散发出叠叠暗香。采茶的农人正忙,细汗顺着脸颊流下来,脸宠的笑靥倒显得朗润。勿庸置疑,辛勤劳动着的身影是美丽的。而他们内心的欣喜,流露在举止轻盈的采撷中。他们深知,大名为“平阳黄汤”的名茶,诞生于他们背篓中一片片飞入的新芽儿。

朝阳山是幸运的。当一茬茬“能人”们纷纷外出创业,一头扎进都市的繁华,还有矢志乡村创新的人士,苦苦寻觅改变故乡落后面貌的良方,其中特别杰出的一位就是“平阳黄汤”的重生催产者,他就是钟维标。

他没有家底深厚的制茶祖传功夫,原本还是一名从事山区教育的教师。但他懂得,既然朝阳山世代仅仅以农为业,要设法改变贫穷落后现状,必须要成为一个农业行家。

他遍访制茶名师巧匠,民间制茶能人。壮丽的、憨实的、雄伟的群山赋予“山里人”的一颗赤诚之心,使他获得高人真心的指点。夜以继日,他阅尽大量制茶古经典籍。朝思暮想了,日积月累了,春锤秋炼了,成功的大门已徐徐向他敞开。当我坐在他身旁听他细细道来,醍醐灌顶,脑海竟然浮现一个智者殚精竭虑的身影。

风雨无阻的行程,千山万水的赴约。世博园的茶叶,洽谈会的商贸,大讲坛的研讨,都已亮闪闪地显现“平阳黄汤”的大名。“平阳黄汤”走出朝阳山,咨意遨游于商海,从北方一马平川的平原再到南方万人攒动的大都市,风雨兼程。走得越遥远,越精神,朝阳山茶叶经济的发展就有着更美好的明天。

青山多壮阔,男儿伟胸襟。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研制“平阳黄汤”长达一十来年,这对于漫长时光而言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而他把洒出汗水结成的甜果,奉献给了养育他和父老乡亲的家园。是的,朝阳山曾贫困过,但她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了。朝阳山之行给了我一个那么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儿不畏母贫,贵为母分忧。

从茶餐厅品茶归来,我应师娘的邀请去探访她从小生活过的老房子。转过一片竹林,下了一个陡坡,山旮旯的僻静处,出现齐齐整整的一幢二层的粉白色楼房。院子外,几位建筑工人正忙着修砌防护墙。一打听,房子主人并不住这,修葺一新的漂亮楼房准备用来接待山外来的旅客。

突然想起早上游览茶园时瞥见的帐篷酒店。这种民宿撒落在山脚低矮处,凌空,倚山,视野极为开阔。早一景,晚一景,身处山中忘自身,帐内点点灯。而天籁之音不绝于耳,最爱是傍晚或月夜时分,徜徉于林间小径,让心灵小憩,已是极美。

我的师娘经营着这爿茶餐厅的日常事务,但并不住在这。在这朝阳山茶旅经济日益发展之时,每天坚持着上下山。

生于此长于此的朝阳山的好儿女,把青春奉献给生生不息的家园,他们是新时代美好乡村的建设者,他们像那一轮,朝阳山前升起的,美轮美奂的朝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阳山前朝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