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小结

这段时间的写作一直陷在之前的想法中,以为就是要写小论文,以至于写其他的东西总觉得不对劲,一直写写删删,然后留几句话,于是今天又写小论文,希望之后的写作能够摆脱自己思想的束缚。


浅述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特点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蒙古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具备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有“音乐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曲调高亢悠扬,歌曲风格粗犷豪迈、感染力强,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古族民歌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世代相传和积淀,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熠熠生辉。

1蒙古族民歌概述

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的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其与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民歌曲调高亢悠长,旋律流畅优美,内容极其丰富,生动地描绘出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蒙古民歌分为长调与短调两种体裁。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长调民歌体裁。狩猎歌、短歌、叙事歌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于短调民歌体裁。

2长调民歌的特点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在一些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

    长调民歌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长调是抒情歌曲,旋律悠长舒缓、气息宽广、意境开阔并极具装饰性;音调高亢明亮、音域较为宽广;旋律流畅、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节奏自由,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歌词为上下句结构,声多词少,包括赞美辽阔的草原、歌颂爱情和友情、思念家乡亲人、祝酒歌等内容。常用于婚礼、欢迎仪式、摔跤等比赛及“那达慕”大会和其他宗教节庆仪式上。演唱形式丰富,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并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长调民歌有较长大的篇幅,在演唱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延长音中具有连续的颤音,就像骏马嘶鸣,使音乐具有华彩性;二是旋律向下三度或四度轻声下滑,就像马头琴声,与马头琴的伴奏完美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更富有抒情性。同时马头琴的伴奏也为长调民歌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再加上“呼麦”技巧的使用,不仅使长调民歌富有华彩性,而且使其更具有草原气息。代表作有:《辽阔的草原》《牧歌》《诺恩吉雅》等。  

3短调民歌的特点

短调民歌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是蒙古族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流行于半农半牧区。在后来的发展中,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体裁形式的山曲儿。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节奏鲜明整齐,篇幅短小,音域相对长调民歌来说要窄。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线起伏不大,短调民歌的歌词简单灵活,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歌词一般是两行,结构常为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规整。因短调民歌是在蒙古族劳动人民劳动生活中的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与舞蹈和打击乐相配合,因而极具生命力。如《嘎达梅林》《森吉德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等。

结语

   腾格尔说:“如果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源于我蒙古族人的天性。”蒙古族民歌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些民歌中深刻的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豪迈淳朴的性格和赞美草原、热爱生活的精神。蒙古族的音乐始终记录着本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草原上的艺术之花,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点草原上的艺术之花更加灿烂的绽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8.1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