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A Beautiful Mind》让我回到普林斯顿的黎明

图片发自App

世界上有两种体验能够摆脱现有的生活方式,一种是旅游,一种是阅读,鸡汤说: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再后来卢米埃尔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人们便又多了一种渠道。

2002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名不虚传,《美丽心灵》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爱情故事。也许我说约翰·福布斯·纳什你不知道,那说"博弈论"呢?

就算如我一般的文科学渣也听过这三个字,纳什所创造的“嵌入定理”和“均衡点”,我学识尚浅,解释不清,但据说举世瞩目,我猜大概是美国人的《孙子兵法》。

《美丽心灵》便是根据纳什教授的生平改编,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一次现实中的压抑。

故事背景在50年代的美国,到处都是冷战意识下的喧嚣与骚动,处处危机四伏,人人岌岌可危。

北约与华约的阴霾像密不透风的毯子不分伯仲地覆盖在欧美大陆,又同某种利益的黑影用漫无终点的肢体游荡在大街小巷。

普林斯顿大学是诺贝尔的摇篮,吸引着全世界最强的大脑,连一草一木都是智慧的味道。

主人公纳什,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天才学生。

在影片的开头教授说:是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苏联的终极目标是赤化全世界......而你们是美国的未来。

这时,镜头推向近景的纳什,他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双手蹉跎,目光流离,他在思考什么,也许是思考美国的未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欢迎加入普林斯顿的行列。

这只队伍里面有天才,也有欲望。欲望没有错,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如同行尸走肉。

不幸,物极必反,在一个高速旋转的大脑中,当想象太过强大便会分裂,绝对的智慧也许不是一件好事,这个例子就是纳什教授。

纳什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疯子”。影片讲述,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去面对一个比虚拟世界更加疯狂的的宏观世界,尤其是这个宏观世界言之凿凿地标榜自己是“正常”的、“理性”的。

这个标榜真实的世界有嘲笑与赞颂,名利与生活,梦想和自由,那么疯与不疯的界限在哪?约翰•纳什的一生或许能作为这些问题的答案。

曾经的纳什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他狂妄、自大,甚至要求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论文观点,他自以为是,做学生的时候不屑于课本,当讲师的时候敷衍课堂。

20年后的纳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获得了同门每一个人的钢笔(这是普林斯顿的传统,代表着对对方学术领域的最高致敬)。

图片发自App

可是,我并不想强调他的兢兢业业,踏实工作。

相反,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后来规规矩矩的工作生活,而是他20岁左右最年少轻狂时候的博弈论。

所以,当你怀才不遇的时候,那就慢下来好好地生活。living 和 achievement 都叫成功。

原版的片名叫做《A Beautiful Mind 》Mind一词有心灵的意思,也可以翻译成大脑,我不愿意用《美丽心灵》作标题,因为感觉差点东西。

A Beautiful Mind 你既可以翻译成艾西莉亚对于纳什爱情上至死不渝的一颗美丽心灵。

也可以理解为纳什完美的大脑,他在前半生做到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后半生学会了真真切切的生活,这样的大脑思想是美丽的。

所有标榜的人设中,艾西莉娅是真实的,温柔的,在妻子面前纳什没有天才的光环,只是一个聪明绝顶但不会生活的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艾西莉亚和纳什甜蜜的爱情在影片中简短而迅速,更多的是被分裂症所撕碎的婚姻。被哈佛辞退的纳什待在家里断绝了一切经济来源,艾西莉亚照顾着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

当医生问纳什为什么拒绝服药时,他说:因为我无法工作,无法思考,无法照顾我的儿子,无法回应妻子的需求。分裂症对于纳什是残忍的,剥夺了他想正常生活的一切。

可是这么可怕的精神分裂症在艾丽西亚面前也会缴械投降。同事问艾丽西亚,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种义务,有时候会为了有离开他的想法感到内疚,甚至有时候会对纳什和上帝感到愤怒。

但是……

当我注视他的时候,把他想成我的白马王子,渐渐的他就变了,变成我爱的人,变成我深爱的人,这就足够了。

艾西莉亚是上帝送给纳什的美丽心灵,而他,也正是靠这个美丽心灵, 穿越了物理,穿越了形而上学,穿越了幻觉,最后又回来了。

领奖台上,白发苍苍步态踉跄的纳什掏出口袋里的手绢,那是对他无比亲爱的爱人---- 艾西莉亚,最崇高的感谢。这手绢是他们第一次约会共同出席一个酒会的时候,她为不拘小节的他别在上衣口袋里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接着,我想说说纳什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有三个他(她)。

对于挚友的渴望,对于事业的追求,以及从未有过的依赖感,催化成了三个不同形象的虚化人物,他们正好对应上了纳什干枯的内心世界。

查尔斯。纳什想象出来的一个“浪子”室友,他自由散漫,不拘一格,不介意学业,喝酒成瘾,还论证着他的脱水反应原理。

纳什孤独,不善于social,他极度渴望着一个不会破裂的完美友情,于是有了查尔斯的诞生。他们成为挚友,纳什将他视为认可他、理解他、鼓励他的人。

查尔斯的每一句台词都迎合了纳什的内心,因此每一个关键时刻,查尔斯的出现,纳什都会动摇。

图片发自App

帕彻。在病情加重的时候出现,纳什想象供职于美国国防部的官员,要求纳什为国效力,粉碎苏联的原子弹计划。

纳什对于事业的追求,自信到盲目的自负,在对于自身的强压之下,他幻想了一个强制他完成一些超级重量级工作的对象,而他潜意识里对这些工作还存在着排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纳什的虚拟世界中有三个人物,查尔斯,帕彻和一个小女孩,写这篇影评之前,我一直再考虑,为什么纳什会幻想出这个小女孩?

第一遍看《美丽心灵》,我单纯的认为这是编剧给纳什冲破虚幻世界的开口,因为小女孩一直没有长大过,所以,纳什可以分辨出想象和现实。

可是这样的人设似乎过于单薄,我开始思考,孩子在大人心中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赋予这个人物。

是依赖感吗?纳什从小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渴望依赖别人,也渴望被人所依赖,小女孩的形象在三人之中最后出场,这个时候的纳什已经让周围的人感到些许怪异,于是乎,小女孩的辅助技能上线。

图片发自App

我有一个癖好,喜欢剧透的作品,人类一但知道了前应后果,起承转合便会站在上帝视角,有人排斥,有人痴迷,我便是后者。

这个时候,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剧情的本身,而是导演在细微处的代码,我喜欢破解代码,就像喜欢玩密室逃脱,看穿每一个场景道具的意图。

你还记不记得纳什第一次看见帕彻的时候,把他称为是“老大哥(Big Brother)”,这是参照了乔治·奥维尔的小说《1984》,同样的一部虚幻类的小说,导演在致敬奥威尔,也在暗示着帕彻是纳什未来虚化的人物。

还有,纳什和索尔在走廊的一段戏中,纳什被嘲笑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Harvey,这是参照了电影《迷离世界》。同样是主人公和他的隐形好友Harvey(一只六英尺高的兔子)。

致敬经典成了很多影视作品的手法,国产的《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和马里奥,可惜的是国人吹毛求疵,国外的叫致敬,国内的叫抄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情怀。

《美丽心灵》作为经典也在致敬经典,然后成为下一代的经典,久久流传,这就是《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最后,我不愿意写这个结尾,但不可回避。

2015年,现实世界的纳什教授和妻子艾西莉亚因为车祸双双离世,享年86岁。

有人说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可是现实终究给这个天才画上了一个悲情的句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同生共死”,也许这个结局比阴阳两隔要好得多。

结局,上帝带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回到了普林斯顿的黎明,那年,有个英俊少年在窗户上写下他对世界的博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视】《A Beautiful Mind》让我回到普林斯顿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