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龙院何氏家族的由来和张氏家族的渊源

在新宁县一渡水镇,三渡水牌楼誉满天下,西村坊李氏家族的古民居也是名闻遐迩。然而,牌楼和古民居与当地另一大家族——何氏家族,却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因为三渡水牌楼就是为何氏族人何文章的女儿而修造的,而何氏家族在本地的影响力,并不低于李氏家族,更是远在李氏家族之前。中龙院古民居的修建历史并不晚于西村坊古民居,而且,西村坊的某些古民居,如颜家老屋等建筑,还仿照了中龙院古民居的风格。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逐鹿天下,大战于江西鄱阳湖。庐州何氏为避战乱,四散逃逸。家族中一个千字辈、排行十五的千十五郎,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一路辗转来到了现在的新宁县一渡水镇中龙院,千十五郎被尊奉为该地何氏的始祖。

千十五郎和妻子一根扁担把一对儿女挑到这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远离了乱世,就把家安顿了下来。却不想儿子一路劳顿染了风寒,这荒无人烟的南蛮之地更没有郎中医治,不久儿子就夭折了。夫妻哭得死去活来,几年后也四十多岁了,妻子没有再生育,千十五郎只好带着女儿一家三口凄凉度日。

在一渡水,有种何、张本一家的说法,至今,何、张二家的神龛上都还并排写着两家的姓一同供奉。

原来,东安有个叫张玉国的,也是从江西庐州逃难过来的,儿子张以衡是个风水先生。这天做生意到了新宁这边,天晚不能回家,只好找人家投宿。打听到何家是江西老乡,就找到千五郎家里。千五郎听说是老乡投宿,很是热情,便好酒好饭招待留宿。

第二天一早起床,张以衡走出户外四望,见何家坐西朝东,虽是茅房草舍,但后龙山玄武高挺,前朱雀笔架山缓立,左边青龙高耸,右边白虎暗伏,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前晚只见一女子在厨下就食,不见其他儿女喧哗,就谨慎询问千五郎:“世兄其他儿女是否外出走亲戚了?”

千五郎回话说:“不瞒世兄,何某膝下凄凉,只有此女鸾飞。”

张以衡头晚已见过鸾飞,见她长得窈窕聘婷,就有意想与千五郎结亲,听千五郎如此说,就趁热打铁地说:“我有两个儿子,想与世兄结为秦晋之好,不知世兄意下如何?”

不想千五郎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金线吊葫芦,只想招婿入门,晚来我们老夫妻也好有个依靠,嫁到东安那么远的地方,万万不可!”

其实张以衡看了这里的地形后,料想此地久后必然发达,心里早就有了让儿子入赘的打算,就随水推舟的说:“这个也使得。我的两个儿子,世兄看上哪个算哪个吧。”

那时候的婚姻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千五郎第二天随张以衡到了东安,见张以衡的两个儿子张思聪和张思明都长得如玉树临风,欢喜得不得了,选不定要哪一个。最后只好自己写了“大”、“小”的签子,抽到哪个算哪个,最后抓到了一个“小”字。因为双方家境都还贫寒,路途又遥远,千五郎和张以衡一商量,就带着张思明回家。妻子看张思明长得一表人才,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心里越欢喜。”更何况是入赘上门的,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高高兴兴地张罗着女婿和女儿何鸾飞成了亲。

第二年,何鸾飞生下了儿子何子进,后来还生下了两个女儿。但那时代男尊女卑,女孩子再多,也是别人家的。何子进长大成婚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何才富、何才贵。

再说张以衡听说外孙孙生下了两个儿子,自家来到东安年代也不久,孙子还没有为自己添上曾孙,门丁不旺,就来到老亲家家里与千五郎商量说希望抱一个回去。千五郎哪里会放人,两老亲就争执起来。最后只好让何才富两兄弟自己选择,何才富说:“我走了,弟弟一个人在这边太孤单,弟弟走了,我一个人在这边也太孤单。等弟弟长大了再说吧。”张以衡觉得曾孙孙说得在理,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时的张以衡已是八十高龄了,从东安到这边有七八十里,又是六七月暑气重的季节,这么一折腾就病倒了。过了几天,竟然一命呜呼死在了老亲家里,何家只好派人到东安张家报丧。考虑到旅途遥远,又是闷热天气,反正自己的儿孙也在这边,就商量着把老太爷放在这边办了丧事就地掩埋了。

不巧的是,过了几年,何鸾飞到东安走亲戚,也病死在那边,双方也就商量着,反正是这边的儿媳妇,也就在东安张家办了丧事就地掩埋了。

从此,张何两家约定,每五年一次,清明节到东安或新宁挂青。举行祭祀活动时,两家的神龛上都写上张何二姓。

何家续上了香火后,到了第五代,人兴丁旺起来,何才富生了何友明、何友德、何友礼三个儿子,何才贵生了何友信、何友庆两个儿子。后来,何友德去了崀山,何友明去了小牌,何友信去了瓯菜,何友庆去了栗山何家,何友礼留在了中龙院,休养生息几百年,形成了现在的何家五个房头。

END

(来源: 红网新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龙院何氏家族的由来和张氏家族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