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阿星的秘密花园》,长期有偿征稿!
最近看完了一本晚清时期的中篇小说——《老残游记》。
该书的主人公老残,本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却淡泊名利,甘愿做一介江湖郎中,靠游走江湖行医为生。
本书则叙述了他游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此向我们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风土人情、江湖轶事,道尽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与民间疾苦。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书中的人物、情节均有原型。作者刘鄂把老残比作自己,并将那个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借助小说的形式向我们一一讲述,直截了当的批判了清官误国误民,其昏庸比贪官更甚。因此,该书也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批判小说之一。
01
本书正文有二十回,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
故事一:玉贤苛政治盗殃及百姓
该故事主人公为曹州府的玉贤。这位玉大人确实是位清官,两袖清风,只是为了政绩采用重典治盗,手段过于狠辣,甚至为强盗当枪使,令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如于家屯的韩财主,他家曾遭强盗抢劫,报案之后官府抓到了两个小罗罗,韩家因此被强盗怀恨在心,想要伺机报复。
之后,这伙强盗又一次在城中实施抢劫,并故意将官兵引到了于家屯。
官兵四处搜索无果,最后在韩家搜到了几把土枪和刀,以及先前失盗人家的衣物,玉贤未曾仔细分析案情与审讯相关人员,仅凭这几样东西便一口咬定强盗藏于韩家,任谁求情都不顶用。
于是韩家父子三人被收押站笼(清朝的一种酷刑),不到几日,父子三人便纷纷站死了,韩家媳妇也跟着自尽。至此,韩家家破人亡!
如此荒唐的案件数之不尽,有的人只是被陷害,有的人只是因不满玉大人的所作所为而酒后“胡言”,一旦犯到玉大人手里,统统都是死路一条。
仅一年时间,站笼而死之人便两千有余。而死者九成是良民,一成是小盗,大盗却不曾抓到半个。
玉贤的下属申东造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听从老残的治盗建议,请刘仁甫出山,仅一月时间,治盗效果立竿见影,竟到了“犬不夜吠”的地步。
故事二:宫保听信谗言胡乱治水
这个故事是经由妓女翠花之口向我们讲述的。
黄河经常发水患,张宫保因误信小人,效仿贾让的《治河策》,认为水患频发是因为河堤过窄,只有放弃民埝退守大堤才能根治水患。
张宫保本想筹钱叫民埝上的十几万人家搬离,又恐他们不肯而耽误了治水,于是狠心放弃这十几万百姓。
等到大雨再来时,河水狂涨,不到几天的功夫,大水就淹没了民埝,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家破人亡,灾情更胜往年。
为了家人得以过活,翠环也由家财万贯的地主家小姐沦落为妓女。
老残和黄人瑞将翠环解救于虎口之后,老残又遭到黄人瑞的“设计”,娶了翠环当小妾。
故事三:老残巧解命案解救无辜
齐东村贾家一家十三口被害了性命,却无中毒迹象。经仵作验证,贾家人吃的月饼里掺了砒霜,而这饼是贾家守寡的大儿媳魏氏家里送来的。
刚弼一接手案子,认为饼里有毒,人定是中毒身亡,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一上来就给魏氏父女上刑,想逼迫其招供。
魏家的管家是个老实糊涂人,因见主人受苦,遂筹款六千两打点,想主人家免遭此难。却被刚弼一口咬定是做贼心虚,否则何须花钱消灾,于是继续严刑拷打,魏氏最终被屈打成招。
老残写信至张宫保,恳请派白太尊来主理此案。白太尊逻辑严密,审问一环扣一环,三言两语就解清了魏氏父女身上的嫌疑。
而老残为了查清事情真相,隐藏身份暗中探访,案情原委逐渐清晰:贾家的女儿同吴二浪子有奸情。因吴二为人不检点,当初被魏氏打破了两人的好事,婚事作罢。于是二人怀恨在心,便设计嫁祸魏氏。
最终,老残用计将真凶绳之以法。
02
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以上几个故事,我的感想颇多……
感想一:清官不一定是好官
书中所提到的官员基本都是清官,如玉贤、张宫保、刚弼等,他们不曾贪污受贿半分,然而却不是一个好官。
他们或是为了政绩,或是因能力不足,治理事务不得其法,使得无辜丧命的人数以万计。
所以我不禁怀疑,历史上所记载的清官好官,真的都如记载那般值得称颂吗?
一来,史官的记载、评论,大约也是根据为官者的功绩。但若如玉贤那般,书中提到他是因治盗有功才被提拔,表面上看这人颇有能耐,然而其治理之法粗暴残厉,搞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如此功绩,若被称颂,恐怕名不副实!
二来,为官者的最终目的是匡扶社稷,造福百姓,评判一个官员得好坏,除了看表面的功绩,或许还应该听听老百姓的心声,才更为中肯公正。
然而民间的声音是否能够被传达出来,上达天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玉贤、刚弼等的所作所为,令苦主们咬牙切齿,想告发他们,却担心官官相护,被秋后算账。于是没人敢冒险再往上一层递状纸,很多民情民怨无法继续向上反馈。
当然,本人不是很了解史书的记载流程,所以不敢轻易评价,仅仅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惑。
感想二: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我所理解的“德”,有两层意思,一是人品道德,二是才能。
为官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于己或于他人,必定有灾难。
历史上的贪官污吏,缺失的则是前者。这些人不仅祸国殃民,自己最后往往都没有好下场,遗臭万年;
而书中所提及的官员,缺失的则是后者。如玉佐臣、刚弼等人,虽都是清官,但是才能不足,断案治世不带脑子,仅凭表面所察便草草定论,并执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根筋做到底。
如此清官,也会祸患无穷啊!
感想三:能力比人脉更重要
通篇读下来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这个老残的能耐未免太大了吧!
老残虽然只是一介江湖游医,却交得一众官场好友,被他们推崇备至,甚至想救人时,随手写封信就能搬来救兵。
于是不少人都在感慨,想在江湖上混得开,人脉是第一要素。
但如果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老残的人脉广,得益于他的能力。
因为能力出众,张宫保想举荐他做官,以致于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因为能力出众,所以申东造、黄人瑞等人看重他,遇到难事都来找他,请他帮着出谋划策。
在如今这个社会也是一样,想要立足,人脉是枝叶,能力才是根基。
一个人如果有人脉,确实可以依靠它得到很多机会;但如果能力没过关,就算依靠人脉能够得到一次两次的机会,结果因为能力不足而没把事情办好,别人也不敢和你有更深远的合作。
相反,如果你能力出众,完全可以凭借此得到别人的欣赏,从而促进人脉的拓展。
因此,想在社会上混得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先把能力培养扎实!
03
书中还有一些情节也很有趣,通过这些情节,或是揭露了当时一些社会现象,或是阐述了一些深刻却往往易被忽视的道理。
情节一:申子平与屿姑论道
申子平去请刘仁甫出山治盗时,和屿姑对儒、释、道的有这样一番讨论。
屿姑说儒、释、道相当于三件杂货铺,挂了三个招牌,其实卖的都是杂货。只不过儒的铺子大一些,另外两家小一些,皆是无所不包。
这些道(儒、释、道)总分两层,一个道面子,一个道里子。道面子看上去各不相同,如和尚剃光头,道士挽发髻,一目了然;但道里子其实都一样,最终目的都是教人向善。
以此阐述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教派,大的还是小的,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只要能教人向善、引人处公的,便是真义、正教。
相反,如果披着正道的外衣,却行祸害人间的事情,如几年前的“华藏宗门”事件,如此教派和魔鬼并无二样。
情节二:翠环疑说“才子”题诗
客栈里,老残以冻河题诗时,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翠环说自己常见到文人题诗。诗的内容,要么就是说自己怀才不遇;要么就是作者流连烟花场所时,赞美妓女的样貌以及与妓女之间的情谊。
对于前者,翠环觉得自己总是遇到“有才”的人,如此一来,岂不是遍地都是有才的人?都说物以稀为贵,那岂不是无才的人才是宝贝吗?
对于后者,无论是妓女样貌还是与恩客间的情谊,都不如诗中所描述的那般美好,实属言过其实。
从翠环的话,我们可以得知,这些文人,或是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才识,只是不得赏识;或是自比风流,所及之处群芳盛开。
同时,也揭露了当时一种社会现象,即大多数“文人”作诗都是舞文弄墨,不过是为了题诗而题诗罢了。
情节三:斗姥宫中所见所闻
这是续集里的故事。
在去扬州的路上,老残和老友德惠生偶遇,来到一座尼姑庵——斗姥宫。
这个尼姑庵里的尼姑们,日常生活不再限于青灯古佛,不再清心寡欲,反而荤素皆可食,还能似妓女般陪客,被达官贵人包养。
这种现象在如今看来是不可理喻、伤风败俗的,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明朝就出现了。
那个时代,很多女人生活艰难,受尽压迫。她们想给自己寻求退路,天下之大,却唯有尼姑庵能够给这些可怜的女人提供一个容身之处,于是不少女人都跑去当了尼姑。
虽然做了尼姑,但是她们却不能真正做到清心寡欲,于是尼姑庵不再是佛门净地,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流场所。
不过,尼姑们还是和烟花之地的妓女们稍有不同,她们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陪客,不乏有人到了三十多岁都是处子之身。
同时,她们读书明理,凡事颇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也因为如此,尼姑较妓女更得一些达官贵人的青睐。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靓云,她见识不凡,心境通明,惹得老残和德惠生纷纷称赞,甚至德夫人都想替德惠生纳了她做偏房。
情节四:老残游地狱论口过
这也是续集里的故事。
老残梦中游地狱时,见到了犯口过之人惨遭石磨磨人的酷刑,通过和阎王的一番对话,让我们了解了口过乃是一项重罪,甚至重于杀、盗、淫这些罪过。
口过为什么严重呢?
因大家都不把口过当回事,于是每个人都犯,却往往一句话就能杀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若人人不加以制止,毁人名誉的人渐多,好的能说成坏的,坏的能说成好的,世界就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则好人日少,坏人日多。
由此可见,口过的危害确实不小!
在那个通讯靠书信、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口过”尚且会酿成如此大错;而如今通讯发达,我们又倡导言论自由,如果我们不能约束自己,对自己的每句话都负责的话,恐怕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网络暴力所造成的悲剧,难道还少吗?
04
《老残游记》,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在几百年之后依然能够流传,不是没有道理的。
读书可以明理,好书都值得一读,取精华弃糟糠,让自己的思想与见识不断进步,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读《老残游记》的全部心得,仅属个人见解,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