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sy故事:她二十年前的愿望实现了


2002年,华顶公司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新民东路搬到了开发区的青岛路。在搬家之前,公司请人拍摄了一段视频,所有员工说了一句话,许多人说的都是祝华顶公司生意兴隆之类的话,而她却这样深情告白:我希望在华顶公司一直干到退休!

那时候她才30岁,离退休仿佛隔着一个汪洋大海,许多人觉得她的话是一个笑话。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她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二十年来她一直牢牢记在心里。26年来,时光从她行云流水般的缝纫机声中悄悄滑过,2022年9月27日,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她叫冯艳梅,是1996年进厂的老员工,几十年过去了,但冯艳梅仍记得当初进厂时的情景。那次总共招了10个人,有100多人来报名考试,考试进行了两轮,先是在四楼的车间里考,后来又在二楼的办公室里考,办公室的套间摆着一台缝纫机。华顶一开始招的都是没结婚的小姑娘,她们那批只招结过婚的女工。

冯艳梅到华顶上班的时候,女儿只有一岁多,放在沭阳老家让外婆带。女儿大一点的时候,冯艳梅就把女儿接过来放在蔬菜队里那些开在民房里的私人幼儿园,后来又送到离厂里不太远的供电局幼儿园。

早上上班前,冯艳梅早早地就把女儿递到幼儿园门口,让女儿一个人站在大铁门外苦等。幼儿园上学迟,冯艳梅放心不下女儿一个人在那里等,每天总是捱到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才急匆匆地跳上自行车往厂里赶,女儿在后面眼巴巴地目送着她远去。

晚上四点半,厂里有半小时吃饭时间,冯艳梅就趁着这时间又骑车狂奔到幼儿园,把女儿接到大门口的保安室里,请大门口的保安师傅照看一下,然后等她爸爸下班了再把她接走。

一年级下学期,女儿就开始坐公交车上学,冯艳梅称女儿是脖子里挂着钥匙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后来厂搬到青岛路时,冯艳梅特地买了微波炉,早上把菜都炒好了,中午让孩子回来“打”一下,现在回忆起来,冯艳梅愧疚地说,小孩那时受了多少罪,没有人帮你带。

但即使这样,也没动摇过她好好在华顶上班的决心。作为从农村进入城里的那一代人,正处于人生中的拼搏阶段,如果躺平,在城里连安身之处都没有。冯艳梅也是一样,心里只想着好好上班,有收入了才有了生活的基础,才有其它的一切。

记得第一年上班,冯艳梅是6月份进厂的,只上了半年班,到了年底,冯艳梅拿到了700元奖金,春节回到家里,她把装有奖金的信封拿出来,和教书的父亲开玩笑说,我拿的年终奖比你工资还高呢。那天,父亲很高兴,喝酒喝得脸和对联一样红,他叮嘱冯艳梅,在哪里做事都要踏踏实实的,安安稳稳的。父亲的指引让她的心里更亮敞了。

在华顶经历的多次旅游就像锚一样,把她的心拴在了这个地方。让冯艳梅印象最深刻的旅游就是那次几百号人浩浩荡荡坐火车去北京。北京是每个中囯人心中向往的圣地,能够到北京去看看是人生之幸事。

更让冯艳梅兴奋的是,旅游的第二天就是冯艳梅的生日,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还有另外一位好姐妹王尊兰。按照计划,第二天早上将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冯艳梅对王尊兰说,王师傅,明天是我们俩的生日,在天安门广场合影时,我们也请先生给我们照两张。

无奈,一场早到的大雪覆盖了她们的希望,那场雪真是大啊,鹅毛般的大雪硬是把华顶几百人的旅游队伍打散了,勉强能凑合到一起的人在天空门广场上留下了一张灰蒙蒙的模糊不清的合影。冯艳梅心心念的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的愿望落空了,但她没有放弃,她一路打听:看没看到王尊兰啊?终于,她在颐和园里逮着了王尊兰,留下了两个人终生难忘的合影。

提到旅游,冯艳梅动情地说,说真心话,真的要感谢华顶这个大家庭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要是我们自己上哪去哦,说不定到现在哪里也去不了。我是个路痴,到哪里就转相,自己哪里都去不了。可是我们华项无论到哪里旅游,就像包场一样,到处看到的都是熟人,就像是把景区搬到了家门口,出去旅游,跟着“大部队”走,永远不用担心会走丢了,非常安心。

在华顶公司,由于收入稳定,冯艳梅和其它华顶兄弟姐妹一样在城里买了房子,在城里安居乐业,收入不错,厂里从来没有拖欠过工资,现在退休了还有劳保,这是作为一名从农村进城的打工妹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没有这个厂,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所以真的从心里感恩华顶,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想过跳槽,心里直想好好干一直到退休,如今,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Pansy故事:她二十年前的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