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漫漫公益路之2010年

      2020年是我回江西十年,也是益心益意成立十周年。回顾这十年的江西公益之路,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很多风雨与坎坷,尝遍了酸甜苦辣,今天我把这十年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分享给支持与信任我的天使们,来感谢大家~有大量照片首次公开,还有大量故事,请大家慢慢品尝。

决定回来

       事情要从2008年救灾谈起,当时我在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工作,汶川地震后我独自一人负责救灾项目,在救灾过程中,我协助当时云南绿色流域的于晓刚在成都举办了一次灾后重建的培训,培训中遇到了好几个江西籍的公益人,都像我一样在外省做公益,而不是在江西,这种情况让我思考,为什么在公益行业这么久我都没遇到来自江西的组织与公益人,而江西籍的公益人都在外省?我突然意识到江西的公益很薄弱。(当时我就是在这个培训上认识了当志愿者做速记的阿吉,从此一个人进入我的生命)

       2002年我还是一个志愿者,对公益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助学扶贫这块,2005年至2010年在国际行动援助过程中,在国际机构工作打破了我对公益的认知,刷新了我对公益的理解,并建立了现代公益的理论框架与知识结构。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就是公益(NGO)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理论就是公益属于第三部门,与政府和公司共同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与发展框架),公益与每个人的幸福都有关,而不仅仅是贫困人口。

当时的行动援助三怪首次合影
2007年我在广西工作时,从村民口中救下的一条狗

      于是想把在国际机构工作的经验与先进理论带到江西来,来推动江西公益发展。所以从2009年底我就开始着手为回江西做准备,名字在当时就想好了,叫益心益意。

      我着手准备回江西有三个方式:

     1、通过网络来寻找江西的公益机构,争取能入职江西本土机构,这是最完美的。当时我只查到4个机构: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根与芽江西办公室,由南航社工老师周纯义老师成立心航社工和中华义工联江西分会。这四个机构中只有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是注册了的。

     2、通过豆瓣来寻找江西对公益有兴趣的,当时认识一个叫徐犇和施济的人,其中徐犇知道我的事后,给我介绍了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并说可以提供住与吃;

      3、公益圈的江西人,很遗憾,认识的不多,而且也对我回江西没兴趣。

      最终确定了一回江西就到三联学校做志愿者。

2010年回江西

       准备好了,于2010年四月离职。2010年5月9日抵达南昌,并直接在三联学校住下来了。

      因为之前有过沟通,做三联学校的志愿者,三联学校提供食宿,没有其他费用,我觉得很好,先立足下来,解决了吃住,我也没有其他开销,生活上没太大问题。

我在三联学校的宿舍

        这就是当时我在学校坐的地方,很简单,但我非常知足。就是怕天热,天热非常热,我每天晚上都会被热醒,然后起来往房间里,包括床下,泼水,用这样的方式,熬过了漫长的炎夏。

        就这样,一边在三联做志愿者,一边开始拜访江西,主要是南昌的公益组织,通过拜访知道山江湖其实是个政府部门下成立的组织(GONGO),根与芽江西办公室的负责人也接触了,但她希望我先用根与芽江西办的名义做事,做好了再看是否合作,我想如果有这个能耐,我不如自己干。后来,这个组织自然消亡了,可惜了,根与芽在中国总共不过三个地方有办公室,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还有一个在南昌,但因为负责人不懂公益,没做起来。心航是依托了学校的社工系,当时没有政府项目,也没有基金会资金,没有资金开展活动。而当时最活跃的是中华义工联江西分会,跟他们的交流比较多。还有一个是学校社团为主的环保组织,就是现在青赣的前生。

       这就是当时江西的情况,在三联学校当志愿者的时候,认识了不少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其中有一个叫林怛的人,她是我在江西开展公益的一个重要人物。她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知道我回江西是为了推动江西的想法后,她表示支持我的这个梦想,在她的帮助下,我于2010年7月25日举办了来江西的第一次公益分享。

在江西的第一次分享,黑衣女性为林怛

       这次分享让我认识了两个老朋友,其中一个叫叶志松,他把我介绍给了刘九龙,我听说南昌还有一个做艾滋病的组织很兴奋,于是和他一起去刘九龙的办公室拜访了刘九龙。

       当时刘九龙正在做疾控的艾滋病项目,通过刘九龙,我们申请到了在江西的第一个项目:2010年江西艾滋病知识普及与反歧视项目,资金量:1.56万元。【说明,因为当时南昌,乃至江西注册的组织极少,所以我们申请项目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挂在与疾控有关的官方组织(GONGO)下】,项目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

        就这样,一边在三联做志愿者,一边认识去拜访南昌与公益有关的人,包括做雷励的孟庆龙、观看了联想青年公益创投并认识了施展,还有南大的施济,杜兴强、吕梦羽,以及当时在团市委做副书记的阎志强。

       阎书记得知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的想法,并邀请我参加了当时仁爱医院办的一个《仁爱玫瑰志愿者》的活动,并担任宣传嘉宾与评委,获得了到南昌后的第一笔收入。        


仁爱玫瑰志愿者活动的评委

在2010年,因为阎书记负责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志愿者这块的工作,书记负责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志愿者这块的工作,正好要成立专门的部门,于是把我招进了志工部。这成为我在南昌的第一个正式工作,总算有了正式工作与收入了,但不得不告别三联特殊教育学校,于2010年11月离开。

从左至右:何校长,我,徐犇和林怛

      在这大概半年的时间里,通过我的工作,三联学校首次没有出现负债。我主要通过下列工作改善三联学校的财务状态:

     1、传播。为三联开通了博客和微博,注重对外传播,整理三联学校及孩子们的故事,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2、做好接待工作。实现来访登记、将三联的报道整理出来,提供给来访者阅读与了解、向来访者详细介绍学校的现状、问题与需求;

     3、 做好捐款与捐物管理工作。除了开捐赠收据、在网上公布上捐赠与资金使用信息;

    4、扭转副校长的观念,敢于向社会提出学校的困难与需求,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社会的捐赠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三联学校得到了越来越多外界关注,同时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更精准,更能满足学校的需求。(有兴趣者,还可以看我当年建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nlianteshujiaoyu)


介绍听障人去印刷厂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残障群体这个议题,特别是听障群体,通过在三联学校这段时间,得以深入了解听障群体的困难与特点,也了解到残障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

        当然并不是都是好的,比如在林怛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一个做印刷厂的老总,想介绍三联学校的听障人通过电脑做客服,接单,结果失败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听障人受教育水平有限;另一个是听障人的语法与我们的语法不同,无法正常交流。

      再比如写项目书,关于三联学校的,一个没有申请到,也很挫折,觉得这群人太难了,一般社会上很难理解与接受。

        这次失败让我思考很多,同时也对听障群体的困难有了更深的认知。后来就萌生了建立听障养老院的想法,因为只有听障人才能有效通过手语进行沟通,一般人很难。而老年人中也有听障人,如果建立这样一个养老院,一方面解决了年轻听障人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也解决了老年听障人的养老问题,同时还减轻了家有听障老人的担忧与负担,但因为缺资金和场地,一直无法实现。但我相信,未来这个想法一定会变成现实的,这是因为这个人群的特性所决定的。

        离开三联学校后,我还是一直关注这个学校,但毕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在,所以学校后来的情况又恶化下去了,而我因为主要目标还是以推动江西公益为主,精力实在有限。

关于家庭

      2010年除了我回到江西,我生命中还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

     一,阿吉离开四川宜宾高中的教书工作(当时收入1万多),跟我来江西打拼;

     二,在阿吉的鼓励下,我于2010年在庐山东林寺皈依;

      三,我父亲于2010年9月27日往生,好就好在在往生前,父亲见过他未来的媳妇,而且家人都很满意。虽然生前不能久病在床的父亲做多少,但每次扫墓我都会在父亲面前说:爸,我没让你失望,你儿子很成功,没做对不起你的事,相反,我会让你自豪与骄傲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希望把我所有做公益的功德回向给你,感谢你和母亲的养育之恩。


儿时与父母的家里的合影

     这三件事都发生在2010年,这一年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之年。


最后是我在阿吉的鼓励下,于2010年在庐山东林寺皈依的照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漫漫公益路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