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拿回属于你的生命力

看到“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这句话时,我首先感到震惊,继而陷入了沉思,因为我正身处高压的工作之下,要赶快在明早之前做好一个复杂的方案,这意味着我今晚至少要工作到夜里11点。

这句话的出现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我确实很想快点完成,赶紧逃脱这糟糕的一切,因为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我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带着这样的追问,我燃起想看这本书的信念。

霍金说,希望他的《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作者给120个出版商写信,其中119家都拒绝出版这本书,但经过历时4年的写作,最终这本书却成为了畅销的经典,这样绝地逆袭的经历也给这本书蒙上一层传奇色彩。这两个原因让我更加坚定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有丰富价值的作品。

这并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休闲读物,在读的过程中,你常常需要大量的思考,以跟上讲述者的思维。这是一本指向内在的书,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塑造一个讲述者角色,在旅途的间隙,向读者分享他的想法。斐德洛的经历是作者讲述的一部分,他以讲述者熟识之人的面目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实际上是讲述者患精神疾病前的另一个自己。讲述者以“精神与技术彼此割裂的问题”探寻可以重新融合两者的“良质”,由此引出许多思考的过程。

书中反复提及的“关心”二字是我认为的核心,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讲述者也提及“关心通往良质”。当失去对事物本身的关心,将只看到表象而忽略本质、失去进取心、失去不断探索琢磨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书中“不关心”第一名当属讲述者的同伴约翰同志,这位同志拥有一辆价值不菲的宝马摩托车,却没有基本的维护常识,遇到小小的故障就只能原地烦躁,每当善良的讲述者试图和他聊聊原理的时候,气氛就会降到冰点——他根本不愿意听,不感兴趣不想知道,即使他已经明显在为此受苦。这促使讲述者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是这本书之所以问世的第一动因。

讲述者回想起在约翰家目睹他老婆思薇雅发脾气的情形,水龙头在滴水,她试图大声说话压过滴水的声音,然后就不禁发起脾气来,却似乎刻意忍受不肯承认水龙头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事实上上一次他来就提醒过约翰,但约翰轻描淡写地说换了皮圈还是没修好,然后就不再管了。讲述者认为问题在于他们不能应对科技的产物,他们的逃避和厌恶是一种自欺的行为。

其实这里“科技的产物“可以替换成任何我们搞不定的事情。比如痛苦的工作、不满意的人际关系、解释不清的遭遇,而修理物品,是最直观最具象的事件。当我们搞不定时,我们就会逃避,逃避会生出一些奇怪的论调和现象,比如“大家都这样”、“我怎么知道”、“你不教我我怎么会啊”,比如仇富、无能狂怒、修不好的丢掉、责怪搞不定的人事物。真正受良质指引的人,应该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做?”,而不是逃避。逃避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他们不想做,不关心,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做。有些人会说了,迫于生存、迫于学校、迫于原生家庭,所以没办法做感兴趣的事,这是什么?这种说法还是逃避,如果真想做,应该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做?”,方法乔帮主其实已经告诉过咱们了,“Keep looking,don't settle.”,直接翻译就是,“一直寻找,不要停下。”

我也曾思考为什么很多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但宁愿忍受痛苦每天抱怨也还是愿意留在那里?后来我想清楚了,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家庭、风险对比等原因,更多的是他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内心深处的答案,那就是忍受相对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来的更容易。忍受是被动的,你只需要受着,而追求理想很难,甚至很累,最主要的是得动脑子,真正的动脑子。所以他们像约翰一样,像思薇雅一样,宁愿饱受不懂摩托车的痛苦、不修水龙头的痛苦,也不愿踏出半步。

讲述者想弄清楚的第一个就是他和约翰们的区别,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意识的问题,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做,怎么做并不是一个方法论,而是如何生活的哲学。

我想谈论的“不关心“第二名就和讲述者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有关。

这个第二名就是讲述者的儿子克里斯。克里斯的问题和约翰不同,他的不关心不那么显而易见,反而容易看起来像非常关心,他在一次爬山时,被他老爸狠狠地分析了。

“只为了未来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这句话说的就是”自我的爬山者“,他们只为了远处的山顶而爬,看不见周遭,也失去自己的秩序,到达山顶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快乐,因为山顶变成了”此地“,而他们总认为他们的目标在”远方“。这就是克里斯正在遭受的一切,他们看起来非常投入地在关心事物本身,却根本不是被良质引领,而是远方的奴隶,就像一个拥有成堆的玩具的孩子,却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他们,而望向看不到玩具的远处。

“活在当下”是我们已经听腻了的口号,却鲜少有人明白它真正的意义,他们一边说着自己明白,一边又念叨着过去的得失和未来的焦虑。过去是已完成的现在,未来是还没开始的现在,只有现在是真实的!把目光放在现在就是在书写过去和塑造未来,把目光放在虚幻的过去和将来上,只会让现在沦为更糟糕的过去和将来。

当一个人总把幸福寄托于实现某个目标之后时,代表着他的内心认为自己现在是不快乐的、不幸福的、情况是糟糕的,他就像看不到萃聚在山四面的生命、心中只有山顶的克里斯,会失去自己从容的节奏、失去享受美景的能力、失去体会快乐气味的心力,如泰戈尔所说,他拥有成把成把的珍贵的珠子而不自知。

关于“如何做”的生活的哲学,作者探讨了什么是良质,如何通往良质,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意识到世界在怎么对待我们,以及如何避免一些陷阱。但别指望作者像其他无聊的工具书或者在线课程一样,抓住用户的“速成”心态,把1、2、3给你列出来,甚至再奉上一个流程图,认为整本书都不用看了,到最后发现“懂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认识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能走出属于你的路。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详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思考过程——也就是书中斐德洛的经历,而不是落于俗套的说教、罗列,过程才是本质,是结果的背后。就像光读一篇好文章是学不会写作的,还要问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思考的,写提纲时对材料根据什么做了哪些删改。子曾经曰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不只是人,任何事都要有意识去洞察表象背后的原因。

这是一本艰涩难懂的书,阅读珍藏版的附册《生长的河》有助于了解更多书籍的背景和作者的想法。如果书中谈论的许多问题你都曾经在内心发问过并且良久地思考过,那么你将更容易跟上讲述者的脚步,并且会感受到共鸣和醍醐灌顶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拿回属于你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