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困局

很久很久以前,我对事物的要求是“完美”,并且以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为傲。这种完美不仅是结果上的完美,首先是表现在形式上流程的完整。

比如做卷子,如果一道题暂时想不出,我是不会跳过去做后面题的,一定要做完这题才能安心继续,否则就会一直处于“遗漏了什么”的惴惴不安中,得益于我还算聪明,这种耽误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再比如进家门之后,如果不换家居服,我会一直觉得自己是“薛定谔的猫”,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完成了“回家”这件事情。

完美主义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做事的质量,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办事可靠的人。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完美主义的劣势越来越多的体现了出来。

首要的问题是,完美主义者的容错率实在是太低。在完美主义的人看来,“不完美”就等于“失败”,等于“耻辱”。完美主义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条直线,如果直线歪了,就是不完美的,要想尽一切办法纠正偏差,洗刷“失败”带来的耻辱感。体现在人生规划上也是如此。曾经按照自身的条件规划的人生是考上新疆最好的高中,再凭借自主招生考上北大,大学的时候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家长和老师也觉得这是对我而言很自然的路径。然而初二的时候逆反期觉得自己不必考最好的高中,选择了重点高中里的离家最近的末流学校。意识到错误之后已经为时已晚。在我看来,自己只要不是第一名,那么第二名和最后一名的性质就没有差别,颇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态。为了硬性纠正我人生规划的偏差,第一年高考目标依然是未名湖畔,可是整个高中时期的基础已经坐实,仲永已伤不复,于是选择了不调剂复读,第二年的目标略有所降低,是电视人的大本营,然积重难返,以17分的差距憾别。

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之深远体现在,至今为止,我都很容易将自己的一切努力目标划归为“回到人生的正轨”,而不是“创造最好的未来”。

后来在知乎上看到关于完美主义的讨论,终于发现“完美主义”害死人“最优主义”才是人间正道。相比于“回到正轨”,承认当下的现状并按照眼前的条件做出最好的选择,更有现实意义。

我的确开始尝试将很多事的完成标准从“完美”降低到“完成就比没做好”,这样放弃的可能性确实减小了,心理压力降低了,但副作用也随之而来,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导致我作品的质量逐年降低。

在职业规划上,这个问题就更悖论了,理论上,要通过不断尝试才能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行业和职业,在自己适合的空间里能事半功倍地发展,但问题是,如果我不断尝试的过程需要五年十年,可能会完全失去试错的时间成本,所以最好的可能是,现在就选出自己最适合的行业,然后不更改目标一条道走到黑。可是,不花点时间尝试,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又感兴趣的职业呢?

2017年初的最大困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完美主义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