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寓教于乐,孩子学有所得!四种养育心态,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当今社会,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越加的重视起来。可是,教育孩子并不是过家家,玩游戏,一个环节出错,可能就需要后期更多的环节去补救。

毕竟,很多家长也是头一次做父母,社会上也没有一个针对于如何做父母的辅导班。所以,很多父母的育儿知识都是“道听途说”,当然也不排除有很多用心的父母看了很多的育儿书籍,或是心灵鸡汤给自己充电。

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而作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如果老师的养育心态出了问题,那么势必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比如有些父母关注“起跑线”,于是给孩子报名了很多的兴趣班。到头来,钱没少花,兴趣班没能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反倒造成了孩子厌学的心理。

还有的父母注重学校教育,为此也是煞费苦心。选学区房,看周围环境等。当然,父母的做法是正确的,毕竟古有孟母三迁为例,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自然是重大的。

可是,家庭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原生家庭不是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那么,孩子的三观势必受到影响。

所以,在育儿路上,我们在摸索前行的同时,也在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小编总结了当下大多数家庭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的四种养育心态,对号入座,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一种心态:孩子还小,学习不着急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现在的社会上,很多补习班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像是“亲子班”、“早教班”等。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很小,话还说不明白呢,就开始学习是不是太早了?

殊不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对应学习的黄金期。

就以语言学习为例子。脑科学家 Kuhl 教授研究发现:0~7 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学习的第二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终生不会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很小时就能在平时的沟通对话中熟练切换语言的原因。

相信看过《爸爸去哪了》的,都会对李小鹏的宝贝女儿奥利印象深刻。不单单就奥利可爱的外表,还有奥利在与爸爸和妈妈沟通时自由切换的语种。

参加节目时奥利虽然很小,很多想法还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但是对于妈妈的英语对话却是毫无压力,在面对爸爸时又轻松的切换到了中文。

这就是孩子语言的黄金期的魅力。

但是,虽然我们主张学习要趁早。也要选对了方向才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结果,反倒是拔苗助长。

第二种心态 超前学习,力求赢在起跑线

自从有了孩子,曾经喜欢炫富的一批人,每天的朋友圈改成晒娃了,晒娃的美照、炫娃的新技能。会读了几个英语单词,认识了多少汉字,背诵了多少古诗词……

收到各种点赞留言后,家长开始沾沾自喜起来,都来看看,我家娃多厉害。

还有一部分老父母,也因此开始苦恼,“攀比”下来,发现自己家的熊孩子每天除了换着花样的造作外,啥也不是。

于是开始给孩子上“小夹板”,每天必须怎么学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一番折腾下来,孩子苦不堪言,家长耐心全无。

比如看身边的一个家长,在孩子4岁时就买回一整套小学生的教材在家教导孩子学习。超纲的数学题,枯燥无味的古诗词,直接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物极必反,一番折腾,孩子兴趣全无。

著名教育家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

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知识,绝不是长久之计。

只有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既赢在一时,也赢在一世。

第三种心态 报个班,全靠老师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可能现在的很多家长,为了家庭的负担,工作的压力,没时间分心去照顾孩子,更没有时间去辅导孩子学习。于是就想着靠老师教课就甩手掌柜。

可是,如果父母只是图个心安给孩子报了学习班,却不能够协助老师,监督孩子学习。那么,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你的孩子,你自己不重视,老师自然更不会在意。到头来,钱花了,知识没学到。可谓是“人财两空”,岂不悲哀。

第四种心态 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学有所成”

错的教育各有各的问题,成功的家庭教育却是“千篇一律”。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

想要孩子自主学习,那么父母首先就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东西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化外力为孩子自身的内驱力,才能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

写在最后的话: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用心的父母。

与其一味的责备孩子,不如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与其攀比人家的孩子,不如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寓教于乐,孩子学有所得!四种养育心态,决定孩子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