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定理
如果你有一家小店,你的每件商品如何定价,有没有定价的原则呢?这可是一门学问。
通常来讲,人们对于价格的认知是:一件产品卖多少钱,取决于生产、销售这件产品各项成本的总和,再加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按照这种逻辑,投入的成本越高,产品的售价就要越高。这就是价格的成本决定论。
长久以来,成本决定价格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如果真是这样,你怎么解释垄断行业的经营者,给出的价格,高出成本好多倍,消费者仍趋之若鹜?你又怎么解释互联网创业者,纷纷融资烧钱补贴用户,用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想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些人是因为不懂成本,所以胡乱定价?
经济学告诉我们,产品有价,不是因为制造产品有成本,而是因为市场对产品有需求。产品能卖出什么价,是由市场上供给对于需求的相对稀缺性来决定的。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当市场上存在某种需求,却得不到充分满足,也就是供不应求的时候,生产者就可以按照“价高者得”的逻辑定价,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当众多的商家看好同一个市场,争相涌入,导致供大于求时,消费者就有了选择权,同等品质条件下,人们自然都偏爱更便宜的商品,价格必然会在竞争中下降。最终,供给和需求倾向于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价格也就稳定在一个均衡点上。
一句话记住供需理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在商业中给定价进行正确的归因,我们可以学会:
1、抓准真实的需求。有真实的用户需求,是你进入某个市场的必要条件。
2、摸清竞争环境。不仅要了解市场的需求,还要了解是否有人在供给产品,并且已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
3、垄断更高利润。当用户存在真实的需求,而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来满足这种需求的时候,你就在市场上有了统治力和定价权。垄断市场就是暴利的代名词。
需求弹性
如果你的公司年底想提升业绩以达成预期,销售额需要大幅度提升,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有人说降价呀,薄利多销就行了,但是销量上去了,销售额不一定上去。如何看待降价呢?
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销量,这种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经济学概念来解释,叫作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就是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所作出的反映程度。
有些商品需求弹性大,一降价销量马上就上去了,有些商品即使降价了销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是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一句话记住需求弹性:弹性小,我涨价,弹性大,我降价。如果企业想多赚钱,就必须考虑商品的需求弹性。
当大家都想用低价策略抢夺市场,行业深陷价格战的时候,你的最优策略可能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效率提升,来优化消费者的体验、提升品牌的附加值,让消费者为你的幼稚品牌或产品买单。
判断你的商品需求弹性是大还是小,主要看:
1、是否是刚需。
2、是否可替代。
3、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比如汽油涨价,短期内很多人会选择继续使用,如果长时间的持续涨价,有部分人就会选择公交出行或骑共享单车了。
凡勃仑商品
二十年前的大哥大,十年前的苹果手机,当时的价格可谓不菲,但是拥有的人都会被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购买一件商品看中的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在使用这件商品的时候,还能显露自己的财富、名望、阶层和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很贵的商品,人们越贵越买,比如一款名表、一幅名画......价格高的不一定东西好,更可能是因为这件东西让你自我感觉良好。
这个现象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提出的,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仑效应。凡勃仑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越贵越买,不是“傻”,而是“壕”。
凡勃仑商品的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看似与我们之前讲的供需定理不一致,但实际上却有着一套背后的逻辑。
经济学家认为商品包含两种价值:一种是功能性价值,另一种是炫耀性价值。而后者的价值恰恰是有市场价格决定的,价格越高,用来炫耀的效果就越好。
打造奢侈品属性,你可以:
1、给品牌造气质。
2、给产品加辨识。
3、给用户贴标签。
边际效用
如果你饿了一天了,回到家里,妈妈做好了热腾腾的馅饼,吃第一个的时候觉得特别香,吃第二个的时候也不错,第三个的时候就觉得可吃可不吃了,第四个时就会觉得撑得慌了,再吃就是难受了。
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欲望被满足的程度。
他说,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那什么叫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指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所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低。
古人有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还有一句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都是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
一句话记住边际效用: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叫做饿。
在应用方法上,可以记住这三点:
第一、如果你是商家,要学会利用消费者的“贪得无厌”;
第二、如果你是管理层,要学会利用员工的“喜新厌旧”;
第三、如果你是单身狗,要学会预见自己的“审美疲劳”。
价格歧视
假设你是某出版社的老板,现在要出版一本书。你打算只出电子版,那么印刷成本相当于没有。我们再假设市场上有两类读者,一类是作者的10万名铁粉,他们愿意支付50元买这本书;还有一类是50万名普通粉,他们最多愿意为这本书支付20元。
此时如果你定价为50元,只有铁粉会买单,销售额为50元乘以10万,等于500万元;而如果定价为20元,所有的60万粉丝,也就是铁粉加普通粉都会买单,销售额为20元乘以60万等于1200万元,比之前的500万多很多。因此,你决定将书定价20¬元,使收益达到最大。
问题是,这样真的是收益最大吗?有10万铁粉,他们明明愿意花50元,却只出了20元,这不可惜吗?如果有一种办法,可以针对这10万铁粉收50元,而对其他的50万普通粉收20元,边际成本没有增加,是不是会多赚很多?
不同的用户对于同一件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支付意愿也就有所不同。如果只设定一个价格,定得高会流失掉不少用户,定得低又会损失掉一些本可以收入囊中的利润。因此,聪明的商家发明了“价格歧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消费场景,给出不同的定价,从而攫取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后一分钱。
乍一听“歧视”这两个字感觉是贬义词。其实在经济学范畴里,“歧视”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强烈的道德色彩。这里的歧视指的是差异,所以价格歧视可以简单理解为价格差异。
价格歧视无处不在:比如“麦当劳冰激凌,第二杯半价”;比如服装反季销售,原本冬天1000元的羽绒服,到了夏天 300元你就能买到;再比如上周你去过的烤鸭店送了一张烤鸭券,本周可以六折再点一只。
一句话记住价格歧视:没有看低你,只想掏空你。
运用价格歧视的策略,我们可以:
第一、划分时间;
第二、区隔地点;
第三、筛选人群。
学会给定价归因,可以让你对商业有更为透彻的了解。
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