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丨涨跌停板能降低市场波动吗?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我想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咱们中国A股市场是有涨跌停板的。那么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问个问题——作为散户,你觉得涨跌停板是保护你,还是伤害你呢?

如果你没有炒过股的话,你可以去问一下你身边的股民朋友,他们觉得涨跌停板是保护自己,还是伤害自己?

还是跟我们平时的原则一样,咱们不要轻易地对一个事给出答案,先听完整个课程,你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涨跌停板

首先我们看一下,到底什么是涨跌停板。

涨跌停板就是一种股市的制度安排,股票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格的基础上,最多允许上涨或者下跌一定的幅度。

比如咱们中国是10%的涨跌停,那么如果一个股票昨天的收盘价是20块的话,那么今天即使有个特别好的消息,价格也最多能涨到22块,就停止交易了。同样地,你碰到一个坏消息的话,股价今天最多也就跌到18块,就停止交易了。

就像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看到那种网红的奶茶店门前,有很多人去排队,然后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去跟着排队一样。一个市场下跌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跟风的交易者继续追进,一些卖家会利用这种市场下跌的趋势做指定性的抛空单,然后让这个价格继续下滑下去。一个股票假如涨得太高的话,也会有很多人受不住诱惑,冲进来,把这个股票推得更高,所以会产生这种市场过度的反应。

为了防止这种市场的跟风行为,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监管部门就设置了“涨跌停板”这么一个规定。

二、涨跌停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

那这种涨跌停板制度,对我们现在的A股市场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我用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件,2015年A股股灾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对那次股灾略有记忆的同学还应该记得,当时市场上有很多杠杆交易者,所谓杠杆交易就是说你只有1万块钱,但是你又借1万块钱,用2万元去投资股市,这样你用了1倍的杠杆来炒股。加杠杆的行为当时在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普遍加杠杆以后,就引起了市场更加疯狂地上涨。到2015年6月上旬的时候,监管层决定清理杠杆,市场开始迅速地下跌。

在这次杠杆撬动的上涨和下跌中,涨跌停板制度其实扮演了两重角色。

第一重角色,它提供了一种事前的虚假的安全感,助长了杠杆炒股的行为。

你想,在一个有涨跌停板制度的市场上,尤其又在我们缺乏投资者教育的情况下,很多人其实是产生了一种错觉的——每天最多跌10%,所以咱们多借点钱没事儿。这样等于变相地鼓励了这种配资和融资的加杠杆行为。其实资深的股民都知道,假设市场下跌的趋势形成,一般一个跌停根本就打不住,经常是连续几个跌停。而几个跌停,其实是会加深市场的恐慌的。

第二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它在事后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枯竭,导致整个市场波动的加大。这个逻辑比较难,所以我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入手。

你看,假设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了股市上,然后通过融资,也就是运用杠杆,买了A和B两只股票。现在股市大跌,这两只股票都跌了10%,所以你账户里的保证金肯定是不够了,你就得补交保证金。如果在没有涨跌停板制度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卖出一只,去缴纳另外一只的保证金,持有另外一只股票就行了。这样一来,总是有一些股票能够保持比较好的流动性。

但是,现在有涨跌停板制度,事情就不一样了。你看,因为触及了10%下跌的这个红线,两只股票同时跌停,也就是都同时停止交易了。也就是说,你手里的股票不能再动了,无法变现。那这意味着什么呢?你手里没有钱再去补交保证金了。所以第二天清晨一开盘,你就被强行停仓,也就是基本亏光了。

那这样的情形会造成什么后果呢?那些手里还握着股票的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会担心自己的股票一旦下跌的话,也被锁死在跌停上,导致自己被爆仓。所以趁着现在还没有跌停,赶紧外逃,那等于就形成了一种“踩踏外逃”的趋势。而这种“踩踏外逃”一定会加深市场的恐慌,使得那些本来没有大问题的股票也纷纷加入跌停的行列,然后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再进一步地产生更大面积的跌停,最后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这就是2015年7月初,咱们A股市场上永远难忘的一幕。6号的时候跌停了上百只股票,所有的投资者都陷入恐慌,开始不停地抛售,能抛的尽量抛,全部割肉;然后第二天7号的时候,大概有几百只跌停,到8号的时候有一千多只股票都跌停了,占整个市场股票的50%以上,市场一片死寂。A股的流动性基本上完全丧失了。

如果我们的同学经历过那次惨烈的下跌,而且当时手里持有着股票的话,我估计你应该还记得那几天,每天早上开盘及全部跌停时,那种世界末日的心慌感。

所以涨跌停板制度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催化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历史总是有迹可循的。咱们中国2015年的这次股灾,其实和美国1987年10月的股灾颇有类似之处,也是突然一下子刹车,然后股价大跌。1987年10月24号,美国股市当天就下跌了27%,在美国股票市场上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有的人特别地害怕这种暴风骤雨式的下跌。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咱们一天锁定在10%,看上去这一天就跌了10%,你可以松口气,但是因为市场的压力没有释放出来,第二天还会接着跌,而这种连续下跌带来的市场情绪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一天的狂跌之后,一定会有人想进场,市场多头的情绪会略微地起来,市场就会跟着略微反弹,然后市场的多头气氛就会一点一点地试探着地累积起来了。

既然有了多头,市场慢慢地就会恢复均衡。而连续跌三天,即使累计的跌幅和狂跌一天的幅度差不多,但是造成大家对市场的信念是不一样的。连续下跌会加深市场下行的信念,大家会预期“明天会不会还在跌呢”?没有人会愿意坐在滑梯滑下去,所以没有人再愿意进场。而空头的情绪会越来越严重。

你看,在上周的市场有效理论里面,我们提到过,市场是人的市场,人是被情绪控制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在连续下跌的这种氛围中,市场会形成一个非常同质化的信念——市场要垮了,“世界的末日”要到了。这样一来,会加深下跌的趋势,造成更多的跌停。

最后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流动性枯竭,就像水龙头被彻底地关掉一样。

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在有杠杆交易的市场上,涨跌停板制度特别容易强化下跌的信念,造成恐慌式的出逃,最后形成流动性枯竭,导致流动性危机。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在A股市场,涨跌停板制度事先提供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助长了杠杆炒股的行为,事后又强化了下跌的信念,助推了流动性枯竭。因此,一个本来意图是限制波动的政策,最后却加大了市场的波动。

三、股灾后的启示

我刚才说的这些结论,并不是说空穴来风、我个人的臆断,这是三位非常顶尖的青年金融学者的研究,何治国、于剑峰和王健,他们分别来自全球最顶尖的大学和机构,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美联储,这些论证是他们在我们股灾之后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他们还提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的A股市场应该有一些应急的措施。

比如说应该在市场流动性开始变得稀薄的时候,适当地放开涨跌停板,释放这种市场的压力。

好,最后我想跟你强调两点。

第一,昨天我跟你说到,市场不是完美的,而是有摩擦的。像涨跌停板制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市场的摩擦。

在一个有摩擦的市场上,套利行为不一定会像理论告诉你的一样,能够迅速消除这种错误的定价。所以说,制度和市场的演进也是一个动态博弈,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完美的市场,也没有完美的制度。

第二,我想提醒一句,就是对于我们散户的投资决策来说,在整个市场制度还没有做重大改进的情况下,不建议散户用过度的杠杆炒股票。高杠杆加上涨跌停板制度,就像一个湍急的河流遇见拦河的大坝,它更容易引起灾害,最好保护自己的策略,就是多加谨慎,尽量避免使用高杠杆来炒股。

今日概要:


香帅

好,今天的课后的思考题其实就是我在课程的开始提出的问题,作为散户,你觉得涨跌停板制度是保护了你,还是伤害了你?

可能听完今天的课程以后,你感觉到:原来涨跌停板制度在股灾中扮演了这么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但实际上涨跌停板是在90年代引入我们国家股市的,很多其它的市场也曾经有过这个制度,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它确确实实起到过抑制市场过度波动的作用。

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资深的老股民,甚至经历过90年代中国A股市场的那些波动。我想请你根据自己的炒股的经历,判断一下中国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到底对我们散户是“利”还是“弊”,在什么情形下有利,在什么情形下不利?

好了,欢迎你把你的思考和经验放在留言区跟我们一块儿分享。期待着你的精彩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137丨涨跌停板能降低市场波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