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你讲多少,而是击中多少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说了半天,他根本听不进去;给客户提案,我口若悬河,他不为所动;文章写得干货满满,点击量却很少;也许你讲着讲着,自己都觉得啰嗦和无趣,没有信心了……

重要的不是你讲多少,而是能击中多少。

怎样让你的想法和点子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出去?行为设计学给出了答案。

先说一个小实验:老鼠被关在笼子里,其中有个控制杆,老鼠只要一推控制杆,下面就会有食物出来。

实验结果是,把老鼠关进去以后,它一旦发现控制杆的作用,很快就能学会去推控制杆。

人的行为也是这样,设计好激励和奖励措施,他就会听你摆动,这就是行为设计学。

奇普·希斯、丹·希斯兄弟俩所写的这一本《行为设计学》,告诉我们行为设计学是人类行为科学,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的改变工具。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行之有效。尽管还是一个新学科,但践行起来并不难。

讲话中,你讲得很多却没有击中更多,是因为缺乏黏性。

这本书给出了六大黏性法则:简洁、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以爆款文章来举例吧。

爆款文章的简洁,就是要在标题上提炼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在导入的过程中,要有意外能抓住读者和用户的注意力,正文中需要有一个个具体的论点论据让人可信,使人信赖,文章思想在升华的时候需要调用情绪,使人在乎,最后通过故事推动行动、触发行动。这就是整个黏性六原则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六个原则,你需要在文章当中提炼观点、抓住注意力,通过视觉化使人信赖、使人在乎,进而推动行动。

黏性六原则可以让你打破知识的诅咒,打破选择障碍,做到行之有效。

再回到刚刚老鼠的实验,实验者发现,如果每次奖励的食物是一样多的,老鼠慢慢弄明白了,对游戏的激情就会退去,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去推控制杆,于是实验者改变了设计,把老鼠每次推杆控制得到的奖励变成随机的。

有时给一份食物,有时给几份,有时候什么都不给,结果老鼠痴迷了,推杆控制到了上瘾的程度,根本听不下来。

看看行为设计学,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迫不及待赶紧读下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要的不是你讲多少,而是击中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