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湘夫人》(屈原)

        屈原生于湖北秭归,自沉于湖南汨罗,他的精美诗篇和人格精神是两省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期选择了《九歌·湘夫人》作为主题诗,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和分享来体会屈原那雄奇壮丽的浪漫主义诗风,同时进一步了解湘楚文化以及屈原和湖南的密切关系。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百合没有学过楚辞的吟诵,所以附上喜马拉雅听上自己听的吟诵

《楚辞·湘夫人》屈原 朱家溍先生吟诵调 蒋红波吟诵

赏析文本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们因为柳宗元而选择了从广西柳州先来到了永州这座湖南最西南边的城市,并在那里体会了柳宗元《江雪》中“千万孤独”的境界。不过,即使是在湖南还是比较落后蛮荒地域的古代,湖南当然也不止有永州的边远寂寥,还有我们熟知的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湖南之名就是因为这里在洞庭湖之南;在洞庭湖畔还有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湖南还有星城长沙、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南岳衡山和毛主席的故乡韶山……这些都会在我随后几期的分享中呈现,在本期分享中,让我们先聚焦于湖南的简称“湘”。

        说到湖南的简称“湘”,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香辣可口的湘菜?还是因沈从文的作品而闻名遐迩的湘西凤凰古城?亦或是《浏阳河》歌声中唱到的湘潭县?我大约是因为已经做了两年的地理主线的诗词分享,所以首相想到的就是湘江,这条湖南的母亲河正是湖南简称“湘”的由来。湖南省内河网密布,最主要的是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它们都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和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而且由于广西灵渠的存在,使得湘江起到了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作用,因此古称湘水的湘江在这四水中地位最重要,也让湖南人对它的认同度最高,所以湘在这众多水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湖南省的简称。

湘水悠悠

        湘江所孕育的湘楚文化是中华文化色彩斑斓的谱系中风采独具的一支,与荆楚文化、巴楚文化同属于楚文化的重要支脉,因承传了楚文化的主旨并形成于辽阔富饶的三湘大地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从新石器时期到西周这一段历史时期,在湖南境内生活的居民主要是三苗和杨越,荆楚人入湘后,与三苗、杨越相融合,才产生了既受荆人南迁带来的中原商文化的熏染影响,又具有浓厚地方性的湘楚文化。所以湘楚文化是湘文化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它糅合了中原文化与楚蛮文化的芳馨神韵,是延续中原文化的一种承袭与补充。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构成中国璀灿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独树一帜。

        湖南三面环山,四水竞流,丘陵起伏,河谷纵横,气候湿热,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水泽广阔,渔稻均宜,是一片风光秀美、物产丰饶的神奇土地。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当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的时候,楚地仍然有着浓厚的氏族社会遗风,民风强悍,思想活泼奔放,不为礼法所拘。加上楚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风景秀丽多姿,动植物种类繁茂多样,楚人又“信巫鬼,重淫祀”,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雷电风雨等自然崇拜有加,因而有着丰富多彩而光怪陆离的各种神话传说,比如我在上期分享中提到的“湘妃竹”的故事,就是这些传说之一。《初学记》卷二八引晋 张华 《博物志》曰:“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西汉刘向《列女传》中也有内容差不多的记载:“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在神话传说中说的是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祸害百姓,舜于是来到九嶷山惩治恶龙。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因为久久盼不到舜归来,于是跋山涉水渡过洞庭湖沿着湘江来到九嶷山寻找。可当她们来到九嶷山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却得到了舜帝因为斩除九条恶龙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的消息。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这个充满愁怨悲苦的传说是古诗文里特别常见的典故,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长卿的《斑竹》:“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杜牧《斑竹筒簟》:“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写的都是这个凄美的传说。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和毛泽东的《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用的也都是这个典故。因为这个传说故事发生在湘水畔,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和沅湘一带民间流传的祭祀神灵——湘君和湘夫人发生了融合。也因此,后人在解读楚文化的最杰出代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辟了“香草美人”传统的“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这一题材的传世名作《九歌·湘君》和《九歌·湘夫人》时,就出现了深度代入这个传说的种种说法。在本期分享中,我选择了《九歌·湘夫人》作为主题诗,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和分享来体会屈原那雄奇壮丽的浪漫主义诗风,同时进一步了解湘楚文化以及屈原和湖南的密切关系。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在传统文人笔下,湘君和湘夫人是舜的二妃

        屈原在我的分享中已经第四次出场了。最早的一次是在我的“二十四节气主题”诗词分享到端午那一期时,讲到了端午节是后人对屈原最深情也是最长情的纪念;去年当武汉正处在新冠疫情的焦点中时,我以屈原最有名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主题,结合当时的疫情进行了一期以了解湖北为主要内容的特别分享,后来又在关于湖北的分享中借屈原的《橘颂》了解了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以及屈原和湖北的密切关系,也初步领略了屈原华美的诗风。之前我通过端午节的诗词以及《离骚》和《橘颂》体会到了屈原对国家民族的涓涓至诚、对理想追求的热烈忠贞以及无论遭逢什么灾厄也绝不妥协和放弃的高洁品格,这次我想通过《九歌·湘夫人》来体会为什么大家都说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他的笔下都有哪些绚烂多姿的神话传说、层出不穷的香草美人意象和令人不能不称奇的华美而丰富的想象。

        屈原生于湖北秭归,自沉于湖南汨罗,他的精美诗篇和人格精神是两省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楚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国势渐趋衰微的时期。他早年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来因遭贵族排挤和诽谤而被流放。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屈原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几经辗转,来到汨罗江北岸的南阳里、玉笥山居住了九年。同柳宗元一样,虽然政治上失意,但文学创作却迎来了一个巅峰。屈原在湖南汨罗江畔创作了《天问》、《离骚》、《九歌》、《哀郢》、《怀沙》等光辉诗篇,这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哀郢》中,他叹息自己“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年月就这样在江湖的漂泊中白白地流逝了,自己振兴楚国的理想眼看着已经没有可能实现。当楚怀王被囚死于秦,顷襄王昏庸无能,郢都终被秦军攻破时,流寓至岳阳的屈原,深感亡国之耻辱,在救国无门的绝望之中,他“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最终自沉于汩罗江。屈原死后,湖南人民最先建祠祭祀他。南北朝时的《拾遗记》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存。”

        如今,在诗人沉江的汨罗江畔,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祭拜。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其他地方的端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汨罗江畔的端午节则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文化性、狂热的参与性和深远的影响。那在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的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2005年以“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的名称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又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屈原对湖南的意义于此可见。

        《湘夫人》是屈原辞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也是屈原艺术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乐章的名称,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就是说当初楚国地处南国,在郢定都,处于沅水和湘水之间,他们的风俗相信鬼神而喜爱祭祀。他们祭祀的时候,一定会作歌舞音乐来娱乐诸神。屈原被流放之后,流落到这一带,心里怀着愁苦和怨毒,心中的愁思沸腾郁结。他看到当地百姓祭祀的礼节和歌舞的音乐非常绚烂华美,但是歌词鄙陋,所以创作了《九歌》组曲,向上陈述对神灵的敬意,向下展现自己的冤屈,把自己对楚王的讽谏也寄托在里面。但朱熹认为是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不过,无论是重新创作还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在《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祀迎神的乐歌这一点上大家是没有异议的。所以这首《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楚国沅湘一带民间祭祀湘夫人时所演唱。女性灵巫饰湘夫人坐于正中受祭听其颂唱,主祭的男巫以湘君的语气在神前歌舞,以表现未能见到湘夫人的憾恨和对湘夫人的爱慕之情。它和祭祀湘君时由女巫所演唱的迎神曲《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李公麟 (款) 九歌图

        关于湘夫人和湘君的身份,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是认为湘夫人是舜妃,湘君是舜。但我在读诗和看资料的时候总觉得这样的说法和诗意不太相合,因为舜妃有两位,湘夫人显然是一个女神;而且诗中所表现的湘夫人明显是一位未婚的女神,她和湘君之间的相互爱恋更多表现为爱而不得,而舜和他的二妃是感情非常深的夫妻。后来我看到赵逵夫先生对这首《湘夫人》的解读,觉得很有真知灼见,所以我下面的赏析基本上就照搬了赵逵夫先生文章的内容,个别地方会有我自己的一点发挥。

        在沅湘一带的民俗中称帝女为“湘夫人”,因为《湘夫人》是由男巫以湘君的口气表现对湘夫人的爱慕,所以诗中称对方是“佳人”,称欢会之期曰“佳期”;又因为湘夫人相传为帝女,所以又称其为“帝子”“公子”。先秦时代“公子”之称通用于男女,“帝子”也一样。

        在这首《湘夫人》之前的《湘君》最后写到湘夫人“夕弭节兮北渚”,所以这首《湘夫人》开头即说:“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可见两篇在情节上是关联的。《湘夫人》所写情节的开始是在当天下午,即湘夫人已到北渚之后。这时候湘君才鼓起勇气,由徘徊、空想变为急切地寻找了。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致意思是:我深切盼望的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诗的开头说“帝子降兮北渚”,不说“到”而说“降”,因为湘夫人是帝女。湘君正在寻找湘夫人,他听说湘夫人到了北渚,但远远望去,并未看到,因而他陷入忧愁之中。只见微微的秋风吹起来,广阔的洞庭湖上泛起粼粼水波;近处,树叶纷纷落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句简捷传神地刻画出了湘君在思念中凝神远望的情态,是韵味深长的写景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我在给大家分享杜甫的《登高》的时候曾经为大家分享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这篇文章,林先生正是从屈原的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有了这篇文章。文中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而屈原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木叶”这个用法的鼻祖。无论是沈佺期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还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从屈原的这一名句发展而来。

        湘君为什么内心不平静呢?本来“与佳期兮夕张”,佳人与之约好在晚上欢会,但自己未能鼓起勇气按时赴约。他是不是等湘夫人来找他,叫他?不知道,总之时至下午,他听到湘夫人在喊叫、寻找他,他才开始寻找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他在长满白薠的高地上骋目远望,见不到湘夫人,想到湘夫人与之约定要一起张挂帷帐的欢情,感到十分懊悔。“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他抱怨自己当时在江边驰马徘徊,而未能及时赴约,就像鸟要寻食,却落在水草上;布罾要捕鱼,却挂在树上,所行与所想完全是南辕北辙。他呆呆地望着,只见远处一片秋水,不断流去。“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荒忽”是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样子。诗在这里是表现抒情主人公翘首伫立、久久入神之态。

        下面写湘君对前半天自己行为的自责和当下的行动。“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同上段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的意思一样。这一意思的反复出现表现了湘君对自己未能大胆按时赴约的悔恨。“朝驰余马兮江皋”,是对早上应赴约之时自己行为的说明。当时是在江边驰马徘徊,此正所谓“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而“夕济兮西澨”是说眼下的行动——终于鼓起勇气主动去追求的情况:黄昏时候,他渡湖到了洞庭湖的西岸。

        诗的第一段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节令、时间和地点、环境,通过湘君的自白,揭示出他与湘夫人相约而未能见面在主观上的原因,从而初步表现了湘君生性含蓄蕴藉、好幻想、多自责的性格特征。

        第二段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一段诗的大意是: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拥而来像云一样。

陈丝雨楚辞系列画之湘夫人

        湘君沿洞庭湖西岸向北的时候,知道了湘夫人在寻找他、召唤他,便兴奋到了极点。他想象要同湘夫人一起驾上车,所以很快跑起来前往欢会之所。这两句充分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感情,表现了他内心所潜藏的无比热忱。这种热忱虽未充分流露出来,却在他的内心剧烈地涌动着,特别是在受到对方传递出的某些信息鼓舞之后。本来湘君是不敢大胆向湘夫人表白内心的,但当他知道湘夫人在寻找召唤他,便产生了一连串的幻想。他首先想到“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要在水中筑起屋室来,并且盖上洁净碧绿的荷叶作为屋顶。以下则为他所想象的美好居室环境:荪壁兮紫坛,播芳菽兮盈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盖,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他想象他们要聚会的新居之种种布置,全是用香草、香木和紫贝、白玉做成。这首先体现了他对湘夫人深沉的爱,表现了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这也是湘君自己美好、纯洁内心世界的写照。这一段特别突出地体现了屈原诗作中层出不穷的香草美人意象和令人不能不称奇的华美而丰富的想象。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房屋、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和装饰的。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馥郁,堪称无与伦比。诗人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美好的植物,来极力表现湘君想象中和湘夫人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屈原用绮丽的想象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出恢弘瑰丽的特征,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憧憬,创造出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湘君还想象九嶷山的众神也纷纷到来,遮天盖地,庆贺他们的美好结合。而这一切的描写,都表现了一个“情”字:湘君对湘夫人的情意之深,以及湘君在爱情上常陷于“思”而怯于“行”,“思多于行”的性格特征。他一面幻想着他们的新居和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一面匆匆赶到北渚。

        第二段主要写了湘君对和湘夫人相会的美好居室和欢乐场面的幻想,接下来的第三段则回到了现实:“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诗的大意是:我把那衣袂抛到湘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抛到澧水岸边。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湘君到了相会之所,未见到湘夫人,因为她已到别处去寻找自己了。湘君同湘夫人一样,以把某种有特殊含义的东西抛到湘水中来表示和心上人永不分离的决心,所以他“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袂”是古人衣袖末端所接素色的布,其下部开着口,有点像现在戏曲服装的水袖,所以它的含义同于有缺口的“玦”。先秦时国君如给被遣放外地的臣子赐环,意为同意其回朝;如赐玦,意为不让再回来。所以,“袂”,后虽读 mèi,古音当与“玦”字一样,读如“决裂” 的“决”,因此也含有决裂之意。这就同很多地方民俗中青年人结婚床上丢一些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含“早生贵子”之义一样。“褋”是从前面正中开襟的单衣。古人的上衣一般是向右掩襟,故一般不见襟口,“褋”则于身前正中有一开口,故当时沅湘间民俗也赋以“决裂”之义。这样,“袂”“褋”和《湘君》篇的“玦”“佩”一样,把它们抛入水中表示永不相背。湘君在意想不到的失望之后,向江中丢下了袂,又赶到澧水之滨,丢下了对襟的单衣。他还到了汀洲上去采集杜若,准备见面时送给湘夫人。采了杜若之后湘君还不肯离开,他想着姑且在汀洲上徘徊,也许可以等到湘夫人的到来,所以诗的结句是“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君同湘夫人当天是不是相会了呢?诗中没有交代。我们可以自己去想象。

        读完全诗,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抒情主人公湘君的形象。

        首先,他在湘夫人面前显得有些胆怯,缺乏大胆追求的勇气,所以他说“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在他的心目中,湘夫人像澧、沅之滨的兰芷一样纯洁、美丽,自己不配去采摘她。他尊重女性的人格,在爱情上表现出平等的态度,甚至把女性看得比自己更高尚、尊贵、神圣。这在整个男权社会中都是少有的。湘君是古代男女情爱中理想化的男性人物形象。从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许仙、《梁祝故事》中的梁山伯到文人小说中的贾宝玉,似乎都带有这样的性格特征。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个诗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对后代的影响。

        其次,湘君的性格属于内向性的。他把情感蕴蓄于心中,行动上反应较迟。他常陷入深思或幻想中。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充分说明他不但知道“爱”,而且对他们欢会的盛大场面产生了十分精彩的想象。他对湘夫人的爱主要体现在他的内心活动上,而不是在行动上。

        《湘夫人》里所塑造的湘君这一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除了塑造出了极具魅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着丰富华美的想象以及斑斓多彩的“香草美人”意象以外,《湘夫人》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诗人将人物活动的背景安排在众水汇集的沅湘之间、洞庭湖畔,一则与湘夫人、湘君的故事切近,二则形成人物相距不远却望而不见、寻而不得的情形,构成双方的渴望、思念和误会等情节。对人物情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缠绵悱恻、怅惘失意的情调。这些都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调动读者的情感,使读者随着诗中人物感情的发展而逐步推进和加深,以至于完全沉浸其中。

        还有,诗中的人物以各种香花、香草、香木以及其他美丽的饰物装饰房屋庭院,似乎与实际生活不符,然而诗人正是用这种香洁而富于色彩的东西来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器具用品,使人们忽略具体的生活细节,而去深刻地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同现实生活的这种距离,促使和引导读者去体味作品的美: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美及作品意境的美。至于这些香花、香草、香木本身给作品带来的迷人色彩,以及对抒情主人公人格的烘托象征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作为“楚辞之祖”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湘夫人》也处处体现着楚文化和“骚体”诗歌的特征。语言上“兮”字的大量运用就是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的运用不但可以调整音节,还加大了语意、语气的转折和跳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另外,屈原的诗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楚地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袂”和“褋”等就都是楚地方言风物。而诗中描写的对象和使用的意象更是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等,或是楚地的自然山水,或是楚地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一土壤上。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和楚地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湘夫人》这种每句几乎都有一个“兮”字、以楚地方言为主,句式兼有五六七言,变化灵活,词采瑰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的“骚体”诗歌,正是继《诗经》后出现的有浓郁楚地风格的新诗体,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屈原还非常擅长通过人物的幻想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把写景同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结合起来,将二者融为一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上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下连“登白薠兮骋望”,看似只是秋日里典型景物描写,实是借写湘君登高远望所见,表现出湘君寻找湘夫人久久不见的失望与茫然心态。“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句一样,也是借写景以写人,借写景以抒情。屈原这种刻画人物情态与心理的手法,为后代开了无限法门。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可以说正是由《湘夫人》中这两句化出来的。第二段由“闻佳人兮召予”引起的那一大段对即将看到、即将经历的美好情景的想象,也启发了后代一些卓越的诗人,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快结束时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就是运用了屈原《湘夫人》一诗通过人物的幻想表现其愿望、情绪和情感的手法。当然,《湘夫人》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从这点来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的一段在艺术表现上与之更为相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的这些奇幻想象,无疑是受到《湘夫人》中“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一段的影响。由此可见,屈原诗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确实在中国古代抒情诗发展史上有着巨大贡献与深远的影响力。

屈原《橘颂》参考反馈题目

1.这首屈原的《湘夫人》对小朋友来说比较难,建议爸爸妈妈给小朋友讲讲端午节的故事,或者读一首跟端午节有关的诗。

2.找一找屈原的这首《湘夫人》里有哪些植物?选几种你喜欢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你了解屈原吗?看过什么跟屈原有关的话剧、戏曲或影视作品吗?你喜欢里面塑造的屈原形象吗?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吧。

4.给大家推荐一个央视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然后聊一聊你们的观后感。

5.你觉得后世有哪些诗人的风格受到了屈原非常深的影响?能举个例子吗?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屈原的诗歌吗?

6.你喜欢屈原的诗吗?读过哪些屈原的诗?选一首你喜欢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7.你对湖南有什么了解?你觉得湖南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中原或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

参考资料:

(汉)司马迁《史记》

(宋)朱熹《楚辞集注》

赵逵夫《湘君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赵逵夫《真挚蕴藉的爱之化身 ——<湘夫人>读赏》

林庚《说“木叶”》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合的《湘夫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