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源起朱红的记忆

今天二十四节气之始,“立春”。我慢慢翻开手机相册,找到这张照片,这是前年春节回家,漫步到早已荒废的老宅子拍的这张照片。墙上的字大概有二十多年了,不知为何字迹还是这样清晰,也是我很小时的记忆。

我忘了是不是我写上去的,按说那时的身高是够不着这么高的地方,模糊的记忆里,祖父在长长的夹道中告诉刚上学识字的孙女,让我拿着树枝蘸着朱红的颜料,(那时,村里很少有毛笔),在院子多处地方写下“立春”两个字,磨盘、石阶、门板,我似乎只记得当时懵懂而好奇的感觉。祖父从没说过为什么这么写,小小的我便有了立春“习俗”的概念,直觉告诉我,这是用朱红的字告诉身边的日常万物,春天来了。

自此,一到“立春”,我便有一展“书法”的冲动。现在想来,估计毛笔字的情缘就是从祖父让我写“立春”两个字而起吧。记得村里小学三年级课程有毛笔字,我爸花五毛钱给我买了第一根毛笔,在院子水池边,用不专业的笔法写了一个“大”字,(父亲不会毛笔字)。我接过来,一直写,刚抹的水泥地面,墙上,门上,写到大雪纷飞的时节,在雪地里用树枝绕着院外写。


门板上的写字痕迹依然在

就这样喜欢着自由随意的书写着,一次交毛笔字作业,语文老师问我“这是你自己写的?”我说是,老师倒是很不相信。因为当时村里的小学包括老师也好都没有毛笔字基础。所谓的课程作业,也就是应付上面检查任务。那时村里的小学,所谓的老师,都是一人教全能,一个人教所有的课程,没有上课下课一说,语文学累了,换数学,数学算烦了那就改画画。想上厕所自己举手,腼腆不敢举手就憋着,上完厕所回来接着上课。总之,老师不信是我自己写的毛笔字给我了我很大的鼓励,以后寒暑假我就在旧书上一直写着。院里的水泥地写满了,等几次大雨过后冲洗了地面再接着写。

已是而立之年的我,一直坚持“写字”,(我不敢用“书法”,或者练字,来说自己,因为从来没有按章法学过,)周围的朋友很难理解,给人错觉诗情画意似的。

与毛笔字的情缘,源起祖父传的朱笔“立春”习俗,只是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个习俗准确的意义,慢慢这个风俗也没有了,老家也没有要吃春饼之类的习俗。

现在春节回家赶上“立春”,父亲拽着我,到地垄麦田里去踩土,说是踩春,别冻着脚。站在山丘层峦的田埂上,踩着脚下的黄土地,和父亲一直散步,一边散步一边少有的慢慢聊天。这样的“立春”,我相信是父亲说的确实有这习俗,“踩春,别冻着脚”。望着已劳累的白发苍颜的父亲,和这片亲切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图片发自App

“立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人们心中都有对春天的期待,节气是时间的坐标,看书中说立春在《易经》中属于屯卦,“始生之难”,告诫人们万事开头难,但要坚持。小草要冒头,百花待放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春寒料峭。所以,立春时节,对生活有期待不奢望吧。

用一段喜欢的文字结尾“立春”引来的这段文字,源自余世存的《时间之书》:“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春——源起朱红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