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7.23:天生德于予行道,宋桓魋其奈我何

述而篇第23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天生仁德给我,桓魋能奈我何?”

【注释】

“德”,儒家之德即仁德。

“予”,同“余”,我。

“桓魋”,即向魋,是宋桓公的后代,故又称桓魋。魋,音“颓”,一种神兽。桓魋是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任宋国司马,掌控宋国兵权,是宋景公的宠臣,为人嚣张跋扈,后因作乱兵败而出逃。

“如……何”,古汉语固定句式,表示“把……怎么样”。

【评析】

公元前1114年的西周初期,商纣王的兄长、“殷末三仁”之一的微子启被周天子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是为孔子的十五世祖。

宋国在宋襄公时曾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后因“泓水之战”受到重创而一蹶不振。因此,当孔子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宋景公便很希望这个与他同族同宗的圣人能留下来辅佐他,使宋国再度强盛。当时孔子门下有很多文武兼备的弟子,如果孔子师徒真能留在宋国做事,必将使宋国实力大增。

当时的宋国司马是同样与孔子同族同宗的桓魋,他生怕孔子师徒到来后会影响自己的权势,于是派兵前去截杀孔子。孔子在率众离开时,有人怕追兵赶到,不断催孔子加快速度。但孔子却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由此可见一斑。孔子之所以处变不惊、淡定从容,皆因孔子已“知天命”。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其时早已过了“五十而知天命”之年。这一“天命”,就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行仁弘道。正因如此,孔子才“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终于成就无上仁德。此德法天象地,不生不灭。而经由孔子等历代古圣先贤的大力传播,更是早已从者如云、火种遍地,岂是桓魋等权欲熏心之辈所能奈何得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7.23:天生德于予行道,宋桓魋其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