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茨威格《焦灼的心灵》

【文字家园】

《焦灼的心灵》是茨威格生前唯一发表的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茨威格流亡期间。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心被紧紧地抓住,一头扎进这一场故事里,男主霍夫米勒的犹豫不决,与女主艾蒂丝不断以同情为要挟,矛盾冲突不断发生和解决,最后以悲剧收场。

1.故事梗概

年轻而又贫穷的军官霍夫米勒,一次机缘巧合结识了富家千金小姐艾蒂丝,艾蒂丝双腿残疾。

最初霍夫米勒以为陪伴艾蒂丝能让她开心,一次次拜访去她,霍夫米勒被卷入了一场同情编织的漩涡之中。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一开始他确实是很有成就感的。 文中几处写到:

同情是种力量,不仅能鼓舞振奋自己,甚至超越了自己去抚慰别人。

我生平第一次扮演给予的角色,第一次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每一个介入别人命运的人,多少会丧失些许自身的自由。

我再度感觉到了,心中的那个温柔的狂流,那是同情我现在知道了,我心中再度掀起了同情的巨浪。一个年轻人忽然面对别人赋予的使命,而且必须完全靠自己的精神和力量去完成,这样最能增加他的自信心,帮助他塑造出自己的性格来。

艾蒂丝对发现霍夫米勒日久生情,而他却难以回应,于是矛盾激化,心灵的焦灼愈演愈烈。

同情心就如同吗啡,只要一开始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是种药物是种辅助手段。但若不能懂得掌握正确的剂量,不及时停药,摇身一变,就成了杀人的致命毒药。

我生平第一次明白,世上最恶劣的坏事,不是邪恶与残酷造成的,而是应该归罪于软弱。

比起生活幸福、身体健康者,那些招人遗弃、受人侮辱、面目丑陋、年老体衰、憔悴枯萎、受人贬义的人在渴望爱情时,心里的贪婪更加机器更为危险。他们的爱狂热、阴沉、黑暗。

为了不伤害艾蒂丝,他一面在内心激烈地斗争,一面上演着陷入爱河的假戏。 最后,当艾蒂丝把婚戒戴上他的手指。此后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灵魂拷问。至此两人宿命般的悲剧走向了结局。

我通观一切,所有事情清晰的可怕。我知道这个不幸的姑娘永远不可能痊愈!所有人寄希望于我身上的那个奇迹并未发生。我不再是天主,只是个渺小卑微的凡人,因为自身的缺点,卑鄙地伤害别人,因为同情心泛滥,扰乱他人心神,将事情破坏得乱七八糟。我内心清楚,而且是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现在就向她表达忠诚,或者永远不做。

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总是利用同情心捆绑他,让他无法呼吸, 连精神都失去了自由,最后他逃走了,艾蒂丝在绝望中自杀。此后他为了逃离绝望困境而疯狂投入战争。四年之后,他重新回到以前的世界,鼓起勇气,重新开始生活,他竭尽全力努力将自己的罪孽忘得一干二净。

可是终究:

只要良知有之,没有任何罪过罪过能被遗忘。

2.谁又是谁的光?

人心最容易随波逐流了,特别是被赋予看似伟大意义的同情心。可同情真的能拯救了什么?在最后小说达到高潮的时候,霍夫米勒违心地接受了艾蒂丝的爱情,在他们自后一次坐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

我在屋里造了光,在人的心里造了光。

霍夫米勒觉得自己善良的光辉,照亮了米蒂丝父亲饱经沧桑的心,也让米蒂丝光彩动人。他一度在幻觉中认为自己就是天主。

可是这一切这是虚幻的,如梦一场。 他不是天主,只不过是同情泛滥的笨蛋。他谁都拯救不了。

同情心本没有错,善良是每个人的天性,可是就是《马来狂人》里的一句话“帮助别人总要讲个度吧。” 

永远不要把希望的光寄托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就像人类初始,我们的祖先是用钻木取火,自己在黑暗里创造除了光。

谁也不是谁的光。

3.有张力的语言描写

弗洛伊德成这样评价:茨威格驾驭语言的能力至为纯熟。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笔下都变得鲜明生动。

读这样的小说,感觉人物都活了起来,眼前的画面栩栩如生。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心绪的起伏,包括心灵焦灼程度的不断递进,都会深深地抓住读者的心。

小说中艾蒂丝对霍夫米勒的轻叩的手指、爱抚,她又在晚宴上突然用叉子砸向盘子,她病态的张力被茨威格刻画到入木三分。所有的细节描写每一个字都直击读者的心灵,感觉自己好像和霍夫米勒一样被一根绳子紧紧缠绕,越拽越紧。

茨威格被评为“心灵的猎手”,所有细致入微的描写都让人拍手叫绝。

【文字家园】投稿专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茨威格《焦灼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