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拖延症

《共修营返场申请》

7-12,由于单方面原因,导致我和同桌共修营被抱出。

寂兮寥兮,独坐反思:

我能想到一大堆理由,但是通过和肩上的小人对话,去发现理由之间的关系:

归根结底是由多线程工作导致的拖延。

起初我把原因归结为拖延,然后推理发现元凶是多线程工作。


首先,谈谈拖延症:

讲真,这一直是我的典型特征,从读书的时候往往考前临时抱佛脚,到工作时间留到Deadline前最后时刻开始行动。

我对这种临时抱佛脚,一直深恶痛绝,却难以摆脱,这种仿佛全靠运气,没有计划去做事的行为,按理说效果不会比有计划的去做会更好...

曾几何时,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知道在TED上看过组织心理学家Adam Grant 提出一个观点:

那些优秀的「原创者」(比如画家,作者,电影人),其实,大多都是拖延症患者。

这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达·芬奇,这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著名的《蒙拉丽莎的微笑》拖延了一生,还在修改。具体可翻看《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当然我不是这样的大牛人,按照Adam Grant 的研究,

他把拖延症患者分为3类:

1、零拖延者  (总是立刻行动)

2、中度拖延者(先把任务拖一阵,再去行动)

3、重度拖延者(拖到不得不做)

他的结论是:在许多领域的大佬,往往不是零拖延者,而是中度拖延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立即行动的人,总是处于一种匆忙的工作状态中,甚至很多行为都没有进行思考的。

而重拖延患者,则处于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中,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表现。

只有中度拖延者,有足够的时间去检验想法,思考最优解,从而做出更好的作品。

注意了:这里的拖延也是有分类的:

1、「积极拖延」:喜欢在压力下工作,享受那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感觉。

2、「消极拖延」:单纯的焦虑和压力,导致效率造成损害。

当我了解这拖延的本质以后,回头看我,应该属于那种低段位的「积极拖延」患者,

我们不是真正的拖延,而是在知道任务后,把任务放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思路,然后发呆,玩耍,在deadline的时候,去体验「赶工」的感觉。


这是个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那么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多线程工作。

7月到来,逐渐开放的深圳,使得业务和应酬开始活络起来,时不常的出差和应酬,会撕破一整块的时间,由于销售的属性不同,往往甲方爸爸想上天,就得立马询问最接近的火箭发射基地...

工作的繁忙,加之同期有3门课程在进行,顿时发现,即便想「积极拖延」的拖延,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讲过了人类最常犯的错误:你以为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因为,我们大脑平均每天承载4000次的“灵光一现”,但是新的想法从产生到生成注意力转移需要14秒,同时兑现两个想法是不可能的,就如同计算机的后台也是把现在使用的软件切换到最上方的进程中。

所以一旦发生任务的切换,就是有两个想法在兑现,切换想法的时候,就决定了注意力被转移,如下图

切换任务,同时做多件事并不是在节省时间,而是浪费时间。

所以研究人戴维·迈耶表示:“简单任务可能耗费25%左右的时间,复制任务可能耗费100%以上的时间”

然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时间就这么流逝了。


以上是我找到的最终元凶,就是在同时处理多个进程。

正确的办法,也是合理的规划好内容,即便是在deadline前完成,也应该吧不同的内容从时间上错开。

嗯,是时候学习下甘特图了。


每一次跌倒,促使我自检和思考,使得前行更具有力量,此次的意外,促使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所以希望用重新站起的力量,去走完后续的共修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线程&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