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好翻到《古文观止》,所以有了这个……系列?
我们的小目标是争取达到三篇……日常进宫的蓝步芦如是说。
郑伯克段于鄢可以拆解为两个故事:
兄弟相残和母子和好。
有请原文上场: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总觉得郑国不是什么大国,然后百度了一下,郑国还是强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虽然看起来国土面积并不大。
另外,和其他很多诸侯国一样,郑国给我们贡献了许多成语谚语俗语,比如本文即将提到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另:总觉得武姜、庄姜什么的都是美女子。
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爱顺产的小儿子,不喜欢难产的大儿子,这事听起来很神奇但想想还是有点道理的。
在古代,生孩子是去一趟鬼门关,难产就更难了。但是秋天生的孩子叫秋生,难产生的孩子叫寤生就有点过分啦,给小孩子起名要慎重诶,寤生可是要名垂千古的人呀(手动捂脸)。
想让小儿子继位的姜氏提出议案,被拥有否决权的武公否决了,武公表示咱还没有老糊涂。
其实我很好奇在俩儿子嫌隙渐生老妈还拉偏架的时候,这爹干嘛去啦……后来一想人家毕竟有个国家要管理。而且在古代,管教孩子基本上被认为是主母的分内活。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京城大叔真的是笑死我啦……
姜氏想为小儿子请封制邑,被拒绝了。庄公表示那地方不(tai)吉(xian)利(yao),其他地方您随便挑!
然后姜氏就挑了最大的那个京邑……
你看这个京,它又大又圆。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雉是个长度单位,一雉等于三丈,一丈大概两米左右(一米九到两米三,周和战国还不一样)。
矜矜业业的大夫祭仲表示:都城不能三百丈,大城市最多一百丈,中等城市一百八十丈,小城市九十九丈。现在京邑不按照规矩来,您怎么办呢?
原文批注:祭仲一梦中人
一句梦中人可以说是很到位了,祭仲你根本不知道自家老板想干嘛……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庄公表示:姜氏像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呢(摊手手),庄公表现得可怜无助弱小。
这里“姜氏”得细品。
可以具体带入你妈连名带姓叫你的时候的感情色彩,然后×2。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姜氏的野心是不可能满足的,不要让她的欲望如野草滋蔓。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原书编者对庄公的形容是“愈毒”,这个毒大概是指坑弟弟显得狠毒了。乍一看觉得有失偏颇,可能是古人对于不教而诛这事很反感。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您的好友共叔段正在扩展领地。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另一个梦中人来啦,这次是激将法:你要想把国家给他,那我就去跟随他啦;你要是不想,那赶紧诛杀了事。
公曰:“无庸,将自及。”
庄公表示:不急不急,他正在作死的路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您的好友共叔段继续扩展领地。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个子封就是上面那个公子吕,子封是字。子封表示可以打啦,不然对面就要得民心啦。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庄公表示: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最终还是要土崩瓦解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您的好友共叔段即将发起进攻。姜氏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带兵来~
公闻其期,曰:“可矣!”
那边还没有打过来,这边庄公已经知道具体日子了……所以京城大叔你真的是个弟弟啊……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从记载来看,就是弟弟各种攒优势,然后被哥哥一波推倒(:з」∠)
最后弟弟跑到了段,所以我们叫他共叔段(再也不是京城大叔了)。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解释了下郑伯克段于鄢的由来,相当辛辣。弟不弟,如人君;兄不兄,无以教。不说奔,是因为本意在诛杀。这里其实还可以写一篇论童年教育和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大雾)。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曾经你对我爱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古代版。
既而悔之。
emmmmm,待会说。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这里划重点,古人特别喜欢这样,有事不先说事,先做点奇怪的事情,就等你问。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愿者上钩。孝顺的颍考叔上线。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庄公:你有麻麻可以孝顺,我却没有。可怜无助弱小的庄公又来啦!
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论装傻的重要性。别人家的糗事吧,你可以知道,但别对当事人说你知道,这时候只需要小小的眼睛写满了大大的疑惑:为什么呀?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庄公把前面的文章删删改改再讲一遍(大雾),然后表示当事人的心理就是后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基建狂魔由来已久啊……挖地三丈,在地道泉水里相见也算是不违背承诺了。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母子相见,其乐融融。这个“母子如初”我很介意啊,这对母子一开始关系就不怎么样啊……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颍考叔有古君子之风,以自己的孝心打动了庄公,让他也萌生了孝心。喜大普奔的结局。
后话:
后来我去查了查,庄公使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于是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这个故事的后半段更像是一场政治做秀。
年轻的时候处心积虑,赶走了弟弟,关起了母亲,权利MAX,声望值-50。
等权利巩固了,坐稳了君位,这时候把母亲接回来,获得成就知错就改,声望值+30。
至于前面所说的梦中人,他们真的活在梦中吗?
我觉得不然。君王可以有别的想法,但作为臣子,必须要做出劝诫,不然要你干嘛|_・)
或者被史官记一笔郑伯与某某谋克段于鄢,难道很好听?
hiahiahia,我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