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第三选择》第二章 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 (笔记)

一、协同 "协同"不是妥协,不是强迫合作,不是最后的选择,而是1+1>2的创造性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从自然杰作到人类的创造,随处可见,同时具备改变生活、改变工作乃至改变世界的力量。 同时,协同有正负之分。我们只有不断叠加正向协同的数量,才有力量持续而且稳定地改良一个产品——个人性格、个人习惯和公司产品、社会产品和世界方向。如圣雄甘地在碰到种族歧视时,既没有对抗,也没有逃避,而是创造了第三选择——非暴力,并且用这种协同模式改变了印度近三亿人的命运,成立了独立的国家。 用音乐课教授阅读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协同思维,我觉得太好了,简直不可思议。我的英语课也不是单一存在的,可以融合心理学、历史、地理和人文科技等学科。

二、两种选择思维 普遍存在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我和他很难相处,但是我们得相处;和上司很难相处,但是没有办法,就都是典型两种选择的思维模式,呈现双输或者一方是受害者心态。

三、寻求协同思维模式:另辟蹊径,破局创新——我看到我,也看到你是独立的人,找到你 看待事情的角度,并与你协同,创造一个原本没有的新未来。 不同于两种选择的思维模式:只看到我自己,维护我自己,攻击对方。 第三选择的心理基础是:真诚、尊重、真实、和谐。 第一步是“我看到我自己”,认识我自己的动机、怀疑和偏见,决定与对方坦诚相待。 第二步是“我看到你”。“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方”(By Carl Rogers),是对方为亲密战友、上帝之子,完全的尊重、接受 、关怀、赞赏。 第三步是“我理解你”。共情/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真正理解对方,掌握对方的内心、灵魂和思想。 第四步是“我和你协同,寻找崭新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