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推荐一本外文书籍?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事实,我们人类做决策有三种依据,分别是:科学论证、专家共识和个人经验。科学论证是指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专家共识是指他人成功经验,个人经验很好理解。中国大多数关于教育的书籍更侧重于专家共识和个人经验,而外文书籍更重视科学结论和专家共识,所以少了很多的趣味性,而且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太顺畅。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制度、教育上的差异,和读者阅读习惯的不同;另一方面是西方书籍所研究的案例和对象,在中国教育上不一定适用,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力,我在读本书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大力气,我也是希望能做到“师夷长技为己用”。

学习和上学的关系就像爱情和婚姻,从有多少人嫁给了爱情,就知道我们有多少学生是在学校里爱上了学习。本书叫“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显得比较绝对,毕竟还是有少数人是喜欢上学的,这些人中很多都成了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也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接触知识时一样的兴奋和狂热,可当我们发现并没有办法,激励那些不怎么喜欢上学的学生时,心中难免充满着沮丧和失望,为什么让学生爱上学校这么难?

要知道学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百年出头的历史,学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愿意学习,但它自始至终都没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学校把重点放在“教”上面,“应该教什么”是教育系统最重视的问题,学习被放在一边以后再谈,密集的学习任务使学校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初衷。谈论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位专家,不论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有自己的长篇大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对学习方式的研究才开始出现,这些研究成果分散在不同领域的出版物中,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全面了解这些研究进展,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往往出现在一些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科学领域,比如教学法、认识论、人工智能,人们很难对这些成果有清晰的认知,因为收集到的信息经常看上去互相矛盾。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比如洋葱数学的课程副总裁金政国老师,就是苹果全球杰出教育工作者。乔布斯生前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惟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现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仍然很粗糙,使用的方法也是非常古老的。如何利用科学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和个人经验的融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决策,是未来每个人应有的基本意识和素养。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威林厄姆教授所著,他通过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原理,比如说“事实性知识先于过程性知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等。本书中的有些观点会让你觉得平淡无奇,比如“重复练习是必要的”,但也有让人觉的匪夷所思的观点,比如“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真正的作用是使你避免思考”。

为什么我要推荐本书?首先,它既是一本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其次,教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营养学、神经系统科学、人类学、语言学或者认知心理学的专业领域成为专家,但学生的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受到太多因素的作用,包括营养、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而威林厄姆研究的认知心理学领域,正好和教师的工作相关;第三,教师需要的是上述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的摘要。经过作者的筛选,这些摘要是对教学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是确凿无疑的科学发现,我们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加以应用。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身体中哪个部位最聪明?”,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就会回答“大脑”,那为什么你会认为大脑最聪明呢?因为是大脑告诉我们的。在近现代科学研究下,头脑中待发掘的秘密正在逐渐减少,按理说,我们对大脑知道的越多,对教育的帮助就越大,说到底,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心智变化的基础上的,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无疑会使教学更轻松和有效。但现实是,教师群体并没有认为,他们能够从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革命”中获益,虽然也能够在纸质、电子传媒中看到关于学习和解题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改变此后的教学活动,老师们依旧茫然。

计算机技术和认知研究成果似乎都不能帮我们改善教学,这中间是一道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易行难”。对于教学来说,认知学家在研究大脑时,往往会为了利于所研究的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智力活动刻意分开,只研究其中少数变量的特征。比如说要研究学习成绩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结论是课堂越专注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这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注意力并不是一个自变量,专注程度还和学生的压力水平、精力状态有关,精力又受到饮食、运动、睡眠、疾病的影响,这样逐层分析拆解之后,老师们不能直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在实践层面,即使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直接应用到课堂上,比如实验表明“重复对学习有帮助”,但任何一个教师都知道,不能让学生重复练习一个算式,直到学生掌握为止。这样的生搬硬套只会缺削弱学生学习的动力,过度重复会导致兴趣丧失,当学生不再尝试,也就无法谈学习了。

作者依次阐述了九项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的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也一样经得起考验,每个原理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持,而非少数几个研究。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都有“课堂启示”,希望在帮大家解答疑惑的同时,也能够提供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