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班主任教室里的秘密】31.把唠叨变成刻意训练

      我中途接手涅槃班后,几乎每个科任下课之后都会在我耳根子前唠叨:“这个班的孩子啊,品性真的好,就是爱走神,并且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全班都走神,都已经是初三了,还不知道收心,真担心他们明年没书读啊。”我就反问科任:“那你们上课时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呢?”科任们答道:“每节课都要招呼两三次,讲两三次道理,感觉嘴巴都已经挂到学生耳朵上了,可他们不听啊。”

      其实我上课,学生游离课堂的现象也非常之严重。我教的是语文,并且我生性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课上得生动有趣,可就算这样,也有不少孩子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但我没有唠叨,我知道就算我讲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听懂了,也做不到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按照教育心理学上所讲:注意力的发展是3岁左右,注意稳定时间在3—5分钟。在4岁时,注意稳定时间在10分钟。在5—6岁时注意力稳定时间在15分钟,7—8岁注意力稳定时间在20分钟,9—10岁注意力稳定时间在25分钟,11—12岁注意力稳定时间在30分钟。孩子在12岁后基本属于正常成人的状态。

      涅槃班的孩子普遍在14岁,论理,他们的注意力应属于正常成人状态,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可是,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可控制。他们的注意力就像脱缰的野马,任意狂奔。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不吵不闹,不违规,不影响同学,盯着面前的书,貌似认真,实则神思早已游离书本之外。

      这么看来,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再也集中不起来了?他们是没救了?我不相信!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我查阅了不少资料,注意力虽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但也与人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模式等有关系。由此可知,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提高的。

      当我搞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改变孩子的方法立即就生出来了,那就是把唠叨变成刻意的训练。

      首先,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从早到晚,天天坐在教室里,不吵不闹,不违规,不惹事,怎么看,都是乖孩子。为什么一群乖孩子,貌似努力,却难见优异的学习成绩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都疑惑地望着我,不解地摇摇头。

    我说:“据我观察,一节课,十之八九的同学都在走神,并且是反复走神。大家想想啊,一节课才多少时间啊?你把大半的时间拿来走神了,剩下还有多少?课堂低效甚至无效并非是老师讲得不好,而是大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我这一说,学生们马上议论纷纷,互相询问。有个学生还大声说道:“就是啊,我每节课都要走神,要是老师不提醒,我可能一节课都在走神。”

    课下我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于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一事感到很烦恼,但他们又没有办法,所以只好放任自流。

      于是我拍着胸脯说道:“没事!老师可以教你们一些方法,你们按照这些方法刻意练习,一定可以提高你们的注意力的。”学生们听后,都满怀期待地望着我,希望我能“点石成金”。

      我说:“首先,要明确注意力的高低决定你学业成绩的优劣,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告知自己,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你可以采取一些适合你自己的笨办法,比如在书上写着:注意力要集中!或者是手心上写着:集中注意力!再或者请同学提醒你等等,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己去克服,别人只能起一个协助的作用。

      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确立目标,并将目标贴在桌角,随时警醒自己。当自己走神的时候,赶快看看自己的目标,想想自己离目标是越来越远了,还是越来越近了。

    再其次是要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不能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懦夫。

      这些都是心理层面的,靠自己去调整。其实,还有一些行为训练。比如早晨的晨读,从现在开始,咱们就规定,每个人读书的时候,必须眼看书,手拿笔,嘴吧念叨,手上划拉。这个办法虽然笨拙,但有实效。你们看的是教科书,又不是小说,别说你们,就是老师,看久了,都会因为枯燥而走神。所以,动眼、动口、动手是克服走神最有效的办法。总之一句话,你要让自己沉浸在做事中,而不是沉浸在闲游中。一个坐着纹丝不动的人,不胡思乱想他能干什么?

    课间时分,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督促,用“盯点法”来训练自己。怎么做呢?就是盯住教室的某一个物体,看着这个物体,想着这个物体,其他的杂念一概排除,假以时日,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把这些招法教给学生们后,再加上我的不懈监督,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明显好于以前。但由于学生们长期习养成了走神发呆的习惯,所以,他们的表现离我的预期效果差得实在甚远,怎么办呢?

      我还知道有一种训练孩子注意力的好办法,那就是“舒尔特训练法”,具体做法是: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1cm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的共 25 个数字。

      每表按字符顺序,迅速找全所有的字符,平均1个字符用1秒钟成绩为优良,即9格用9秒、16格用16秒、25格用25秒。

    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舒尔特方格”不但可以简单测量注意力水平,而且是很好的训练方法。练习的时间越长,看表所需的时间会越短。随着练习的深入,眼球的末梢视觉能力提高,不仅初学者可以有效地拓展视幅,加快阅读节奏,锻炼眼睛快速认读;而且对于进入提高阶段之后,同时拓展纵横视幅,达到一目十行、一目一页,非常有效。

      如果此方法有家长配合,训练效果更佳,但纯粹依靠家长显然不现实。怎么办呢?班上那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靠我也不现实啊。俗话说“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训练,我完全可以发动孩子们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互相监督,互相训练。于是,我将方格纸发给学生,教他们两人一组,互相用 “舒尔特方格”训练。学生兴趣高昂,一下课就互相训练,接连训练了三周,效果超出预期。

      很多时候,老师们教育学生都喜欢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讲一次没效果,接着继续讲,讲的次数多了,就成了唠叨,学生听着就很容易厌烦。就算有些学生能强忍老师的唠叨按照老师要求去改变自己,但真要着手去改变时,发现那些道理全是空洞玄虚的,根本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于是满腔的雄心壮志化为乌有。我个人的做法历来就是,不唠叨,少讲道理,而是教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刻意训练,效果往往超过预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班主任教室里的秘密】31.把唠叨变成刻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