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书评

一,内容简介

本书《讲理》是作者王鼎钧在《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合称的“作文三书”之后写的的第四本书。本书主要针对的是议论文该如何写的问题。作者通过创作了一个个小故事,教国文的杨老师和班里的口吃吴强为代表的学生等展开的讲授议论文该如何写,杨老师循循善诱,在当班里的学生顺利毕业时,整个教授议论文的课程也就此结束。

班里的学生吴强因为口吃而被其他同学嘲笑,杨老师遂以此为锲机,尤其对吴强格外关注。杨老师在课程上拿出一个橘子,让学生们猜猜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锁定,最终确定是一个能吃的水果橘子。这就是“讲理”,否则是岂有此理。我们在批评某个人行为不对,常说他不讲理;有了纷争,请第三者来评评理。而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议论文来训练我们的讲理能力,也就是说它能使我们明理。杨老师看了吴强的作业,觉得不是议论文的口吻、笔调,又看了龚枚的《论升学》,整体偏重写了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写出自己的“意见”。而论说文是讲理,是发表意见。那怎么才能发表意见呢?可以通过写“是非”问题的句子。作为的句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是非问题的句子,还有一类是不含有是非问题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正是那种含有是非问题的句子,这种句子是在表示一种判断,其中包含对或错,赞成或反对。

杨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吵架记》作文,可很多同学都写成了《骂架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是因为学生不会讲理,有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呈现在文字上就是不知该如何表达。因为没有证据,人家不相信。这种证据需要有力量,需要是所谓有力的证据。所以需要用事实做证据,事实是可靠的,人家会觉得你的意见也可靠,事实是真的,人家会觉得你的道理也真。所以,我们要给出证据,给一个证据是孤证,力量还太小,可以给两到三个。

写一篇议论文时,我们要有骨架,有肌肉。而肌肉就是解释清楚作为我们的骨架的那句话。我们可以用“故事”来解释,因为故事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能吸引我们的注意,给我们趣味,能启发我们的思想。因为故事都有含义,它引起了我们的情感活动,听完了故事,我们开始理智活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想就找到了它的含义。

当然,我们也可以“诗歌”,诗的长处是使人感动,使人沉醉,使人的心灵融化。到了说理者手里是的,这种性能可以用来化除对方心理上的抵抗,诗可以把对方的壁垒加一破坏,是所说之理有隙可成。诗与论文相反,这时却能相成。

为了让自己讲的理更明白,让读者感觉到我们所说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使用“描写”。描写既是主观用事,所以他不希望读者相信,而希望读者感觉到。单纯的论说总不免在比较高的抽象层次上兜圈子,用抽象来打动人心比较困难。但,通过描写,我们让图画来支持我们的理由就容易多了。

最后,我们也可以用比喻,用反问的方法来论说。如果我们不能明面上说或者为了幽默感,可以用喝倒彩的方法。

二,我的感触

1.写作就像一门工艺,而写出的文章就是工艺品。

既然文章是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一定经过有益的安排,这种安排,可以重复使用,互相观摩。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方法,来自己创作。这很像On Writing Well一书中作者的观点。

2.故事能增加趣味,启发思考。

3.诗既可以“衡情”,还可以用来做象征,做比喻,还可以简化文章内容。

人在下判断以前要先做一番考虑,考虑时,一面“衡情”,一面“夺理”。论说文引诗,主要的是为了行情,除了借重诗“情”以外,说理者又常常拿诗句来做象征、比喻。

诗,可以使别人对他所要证明的事例有个具体的鲜明的形象,而制造鲜明具体的形象在诗人轻而易举。

论说文在提主张、下判断以前,难免要选择一些事实加以叙述,帮助得到后面的结论。这种叙述,照例不能太长,太长使文章臃肿。说理者固然可以从所要叙述的事实里提炼出一种极简单的说明来,可是有什么时候,他宁愿借用诗人的语言。

三,我的看法

这本书不仅适用高中阶段,而且适合语文老师拿来看看,更适合所有人,因为语文能启发人的思考,以及让人明白事理,而这本书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语文能让人思考和明白事理。

四,本书特色

故事趣味性很强。

议论文写作的入门书籍。

作者深入浅出,把一些写作方法原理都明白清楚的讲解了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