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的断头王后

总之,当我们温柔的对待整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只是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断头王后》


之前就一直打算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最为著名的人物传记《断头王后》,这本书太过于经典,出版的时候震惊了整个欧洲,书中的经典语录后来被引用了成千上万次。我一直就想了解一下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洛可可王后,传闻她是欧洲王室中最为美丽和受宠的公主之一,美貌倾城倾国,吸血鬼般勾人的眼睛,娇嫩的嘴唇,她的穿着华丽时尚,在当时很大范围上引领了整个欧洲王室的时尚风格,她的婚外情也同样让人浮想联翩,她挥金如土,生活极度的奢侈无度,据说这位虚荣浮夸的王后每天都会换上不同的昂贵衣服和鞋子,同时她也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送上断头台的王后。据传闻,曾经有巴黎饥民向她讨要面包时,这位“赤字夫人”只留下一句“既然人民没有面包吃,那就让他们吃蛋糕好了”。她是否说过这句话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位传奇的王后确实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后世的剧作的灵感来源。



今天看了索菲亚导演的这部传记片,整体给人一种轻飘和虚幻的感觉,虽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但是场景基本都设置在凡尔赛宫,故事的主线也不是很明显,我觉得导演并没有想要深刻的挖掘一些东西,她只是想描绘一个少女的成长故事。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是华美的服装和宫廷布景,美轮美奂,让人仿佛真正置身于十八世纪纸醉金迷的凡尔赛宫。然而正如同茨威格的书一样,导演只想做一位普通女人的传记。

从她从奥地利国土踏入法国那一步,就标志着她在维也纳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不再是天真烂漫的少女,而是身负政治联姻和生下法国未来王子重任的法国太子妃,她要面对的不只是性格软弱的丈夫(后来的路易十六),还有一群深居宫闱的傲慢的贵族夫人,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里应有尽有,精致的服装,昂贵的中国瓷器,华丽的扇子,成群结队的仆人们,都让她倍感新鲜。



然而新鲜感过后,她开始变得无聊,生性木讷的丈夫对她冷冷淡淡,贵妇人们开始嘲笑她不能为法国生育,路易十五听信情妇的传言也对她很不满,母亲一再告诫她法奥联盟的脆弱。苦闷的她开始用奢侈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点心来麻痹自己,整日流连于化装舞会,在觥筹交错之间,仆人们递上一杯杯的香槟和马卡龙,交相辉映着她精美的帽子下那张苍白无力的脸。




她在化妆舞会上偶遇英俊潇洒的威尔逊伯爵,他的眼神炽热明亮,四目交接的那一瞬间,他们擦出了火花。短暂的肉体愉悦让她放松也让她痛苦,她渴望丢弃一切和他走,却又不得不被禁锢在这看似拥有一切却没有自由的凡尔赛宫。




就是这样一个极度空虚,无比虚荣,拥有烈火烹油般富贵的王后,她承载着人民对她的热爱,却又一次次的辜负着人民对她的热爱,无视于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然而就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愚昧一样,高高在上的她也从来没有见识过底层的样子。她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里,即便母亲数次和她强调她作为未来王后身上的责任,但是她依旧是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克制自己的行为,享受着人间顶点的富贵,用漂亮的鞋子和衣服装饰苍白的灵魂,用彻夜豪赌和一掷千金填补着无处安放的欲望。



或许,如果她可以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巴黎人民暴动的时候,充分听取人民的诉求,给人民活下去的希望,那么她也将成为法国历史上英明的被记载的王后,至少也可以逃脱断头台的命运。因为法国子民是如此的热爱他们的国王和王后,然而,她却积极联合别国贵族来镇压革命群众,最终让巴黎人民怒不可遏,亲手把国王和王后送上了断头台。或许如果她不是生在这个时代,她作为高贵的公主,可以一直享有人间的繁华富贵。或许如果她不是被母亲作为政治联姻的棋子,嫁给一个相爱的人,可以平静的度过这一生。可是,历史没有假设。

从此,她背上了祸国殃民的罪过,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仿佛把一切的错误都推到了这个女人身上,但是她也曾是一个无知天真的少女,无意被卷入这政治和时代的漩涡之中,她的无知,虚荣,浅薄,无疑成为加速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加速了法国的共和制进程。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写到:她是所有漫不经心的人里面最为漫不经心的,她是所有奢侈浪费的人里面最为奢侈浪费的,她是所有风流轻浮的人里面最风流轻浮的,再没有人能比她更好的表现十八世纪的风情,她是十八世纪的象征,也是十八世纪的终结。

如果命运将她安排在一个平凡的社会中,她也许会生活的很幸福,而在这样动荡不安定的时代,她能够做的只是不平凡的死去,来代替坚强勇敢的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尔赛的断头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