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证史

一、周代简史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又称宗周,今西安长安区)。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于是周公辅政,他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成周(又称洛邑,今河南洛阳),制礼作乐,奠定了周代八百年的基业。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驱逐周厉王,中国历史上从这一年开始有明确的纪年。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攻入镐[hào]京杀死,周平王迁都成周,是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已经失去权威,诸侯纷纷崛起,最出名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春秋中后期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

公元前476年,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角逐天下:韩赵魏楚燕齐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

二、西周青铜器的代表——周原遗址

西周的青铜器以周原为代表。周原指陕西岐山、扶风之间,是周人的发祥地,周武王定都镐京后,将岐周故地分封给周公,召[shào]公作采邑,周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直到西周末年毁于兵火。

周原历史上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例如何尊,铭文中有最早的“中国”两字。

清道光年间,先后出土了大盂[yú]鼎、天亡簋[guǐ]、毛公鼎等铜器。

1901年,在宝鸡斗鸡台发现了一组精美的铜器,有当时首见的酒禁(用以承载的长方形座),长期被视为周人的代表作,可惜流失国外。

周原遗址还多次出土窖藏,可能是兵凶战危,情况紧急,贵族逃难前临时把青铜器埋到地下,却没有机会再取出。

2012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发掘,出土了大量商末周初的青铜器,尤为重要。

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特点——金文增长

西周早期指周建立到周穆王时期。

此时的青铜器延续了商后期的形制纹饰,不同之处是铭文开始增长。

铭文增长对考古学无疑是一件好事,有长篇的铭文与典籍对照,可以还原历史的真相。例如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guǐ],铭文写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陕西宝鸡眉县出土的天亡簋[guǐ],则记录了武王伐纣成功后举行祭祀大典的事。这两件簋是周代最早的有铭铜器。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罍[léi],铭文见证了周成王册封燕侯的情况。

山西天马曲村文化遗址,1992~2001年发掘了九代晋候墓葬,从第一代晋候燮[xiè]父到护送平王东迁的晋文侯,与《史记》中记载的晋候世系正好可以一一对照,燮[xiè]父墓中出土的晋候鸟尊,见证了晋国的建立。

四、饕餮[tāo tiè]纹二三事

饕餮纹从一开始就是青铜器的主体纹饰,盛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逐渐消失,所以趁机写一下。

1、饕餮[tāo tiè]纹是“饕餮”吗?

现代学者大部分认为不是。

这个纹饰被命名为“饕餮”,是从《吕氏春秋》开始的,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饕餮食人的传说已经失传,吕氏春秋这么说,是想强调善恶有报的思想。但是“饕餮”一词不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最早见于《左传》,很可能产生于春秋末期,又怎么可能是商代纹饰的真正名称?

马承源先生建议用“兽面纹”一词,日渐为人接受。

2、饕餮纹的样式类型

饕餮纹很容易辨识,特征就是“高鼻梁,大眼睛,左右对称”。

饕餮纹是一种想象的动物纹,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一对炯炯有神的巨目,细致的分型可以从目、眉、身考察,变化很多,不赘述了。

3、饕餮纹的起源

李学勤先生认为起源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徽,延续于夏代二里头的镶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盛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

4、饕餮纹的内涵

张光直先生认为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

另一种观点是神灵或者祖先神的象征。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人举行巫术和祭祀,最直接的对象就是祖先神灵,用兽面纹表示先祖神灵,是言之成理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