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奶舅学幼儿习惯养成

我们怀着喜悦迎来新生儿,充斥在内心的是欢喜和洋溢的爱,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养育孩子不再是吃喝玩乐,这时候很多新手妈妈心里就也有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生怕习惯没培养好,不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一千天,我们应该怎样在科学指导下给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孩子的一生早注定:跟奶舅学幼儿习惯养成》,带我们一起关注科学育儿,跟孩子一起培养好习惯。

作者奶舅吴斌,是中科院幼儿成长指导项目专家,他的团队专注于1~3岁幼儿发专追踪,在过去的4年里追踪研究幼儿及家庭近200个,分析幼儿文本案例1000余个,研究成果得到30万养育者,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及领导的关注。

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一生早注定》,跟随奶一起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吧!

我们生活在礼仪之邦,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有礼貌。那么如果强迫一个幼儿和别人打招呼,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吗?如果一个孩子不和别人打招呼,我们通常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其实出不足三岁的幼儿对礼貌行为和语言表达上处在学习和萌芽的状态,并不明白什么是有礼貌的。这个时候我们并不是强迫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而是在进入社交之前帮幼儿建立起社交的意识。比如说到了小区门口,可能会遇到保安。我们可以提前跟幼儿做个预设,你看保安叔叔为我们的安全而努力工作,我们可以跟他打个招呼。

言传身教的作用,有时候更重要。大人可以先主动给保安说问好,然后鼓励幼儿去模仿和主动表达。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表达也没关系,那给孩子十秒钟的等待时间。这十秒钟对于幼儿理解礼貌和早期的语言发展很重要。

这就是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有的父母为了省心,随手递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pad,孩子孩子就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但也不影响父母。电子产品对婴幼儿的感官发育,比如说视觉和听觉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会破坏大脑的奖赏系统。给幼儿在一起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持续的亲子互动,而不是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

婴幼儿最常见的一个行为是哭闹,对于哭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孩子一哭闹,应该立即给予呼应,这是爱的表现。有的人则认为孩子一哭闹,应该不予理睬,否则会养成孩子骄纵的习惯。

哭闹是婴幼儿最早掌握的表达方式,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孩子的哭闹声音千差万别,要学会尝试发现哭闹的规律,发现每种哭闹背后所隐含的婴儿的需求,熟悉了,熟悉了幼儿的成功表达规律和特点以后呢,亲子关系会更加融洽。

孩子哭闹的时候忌滥用甜食哄孩子,大量食用甜食无论是对口腔的健康还是大脑的发育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个父母比较关注的话题,智力水平到底是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后天环境决定的。来就无边在中科院心理所经历了几年的系统科学研究,要用几年亲身实践观察后,对环境和遗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认为不存在天生聪明的幼儿,即使基因特别厉害,如果没有后天科学合理的成长环境,天才也必然会被荒废,最大多数的幼儿说他们并不存在先天缺陷,需要的是科学合理的后天成长环境和及时耐心的培养。

心理层面上的的聪明程度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抽象思维能力,二是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两大基础是建立在是否有足够丰富的环境刺激,是否被专业的人士即使及时指导。如果希望幼儿的语言能力很强,那么就在1到2岁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多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而且要陪伴鼓励主动帮助孩子制造语言表达的需求。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内驱力弱,而有的孩子内驱力就非常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因为受养育环境的影响,有的孩子低欲望、低自尊、兴趣匮乏,害怕失败。其实这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养育者对幼儿没有耐心,乱发脾气而造成的。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而是批评和指责。

最害怕竞争,避免失败的机遇,低欲望、低自尊的幼儿,与幼儿的成长环境,物质极度丰富,接受和被满足成为生活常态有关,因为在它的生长环境中,竞争和奖励在家庭中并不被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感觉什么都应该是他的,所以幼儿无法建立起良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养育婴幼儿的时候要避免造成幼儿欲望低,可以建立起适当的奖励机制。

在幼儿早期成长来说,并不是玩具和绘本越多越好,多余的刺激就会干扰婴幼儿较难专注持续做某些事情。

再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单一养育者。科学合理的环境和陪伴是对幼儿真正的保护,洋芋着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的人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的场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这部《孩子的一生早注定》,通过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解决养育痛点,让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再焦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奶舅学幼儿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