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一个教育公益自组织的诞生

去年7月,经新南社会发展中心的刘韬介绍,认识了广州游心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张峻伟,游心请新南做了关于一个乡镇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并就此出了一份调研报告,希望借第五届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的平台对行业发布。那时我刚好开始参与第五届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的筹备工作,于是峻伟就与我取得了联系。双年会有一个有关阅读的分论坛,但因报告内容不太契合整体安排,便没有成形。

今年年初,游心联合新南发布了基于这份调研报告的有关中学生阅读的交流活动通知,其中一场是3月31日在上海。没过多久梁老师便和我提及了这个事情,原来她借此契机邀请了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Peer毅恒挚友等12家涉及中学生教育工作的公益组织,在3月30日晚上进行交流研讨,我立刻要求参加!

30日,和梁老师一同赶到上海,期间还经历了今年出差最长的一次延误,4个小时我俩在候机大厅相对而坐,在梁老师身上,看到了沉着是何。

当晚以互相介绍各自的项目情况为主,交流从晚上7点进行到10点半结束,早上5点半起床赶飞机的我已经已经是一团浆糊了……(如果没有笔记,大概我都要不记得当天发生了什么,最近记忆力非常明显的下降)。约定第二天早上9点继续进行第二场会议,讨论后续持续交流及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第二天的讨论并不顺畅,随着各自对后续合作的想法及期待一点点剥开展现,现场不时的陷入30秒沉默,不过等一等总会有推进。短短的2个多小时,像过了一整天,每一个人的发言感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进入我脑袋,真是太紧张而欣喜的过程!

先说结果吧,最后到场的12家组织共同形成了“中学教育公益组织共学网络”,由Peer认领了协调人的角色,负责后续推进。

下面来说说31号上午的2个半小时讨论。

有了前一晚各自介绍的铺垫,31号讨论的开始就非常的直接了。同我们设计项目一样,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如何介入、目标是什么。首先引出来的是需求: 如果有一个关于中学教育的公益组织之间的自组织,那么参会各方的诉求是什么? 讨论主要的几点内容如下:

· 各自的员工的能力提升

· 项目地教师培训等相关资源的共享

· 定期的研讨交流

· 联合项目开发

· 向外影响到其它的机构,共同发声

· 评估等专业支持

· 建立教育公益项目的认可度及内部评价方式

梁老师从中提取出三个目标:

之后,弘慧基金会的理事长张帆补充到 我们要建立基本共识(特别是教育理念),有共同价值观的基础,才能为合作打下基础,即:

 其次,谁是服务对象。

从这个共学网络自组织的角度讲,直接服务对象是参与到其中的各个教育公益组织,而最终服务对象都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目标是让好的教育进入教育主体过程,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并且在这其中产生了一个共识的原则:服务对象是同行者。无论是对于这个自组织还是我们自身的工作。

我将“中学教育公益组织共学网络”的思路整体展现如下(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也请参会的各位小伙伴指出)

接下来,各成员组织将陆续分享出自己今年的主要项目活动,并互相开放参与名额,切实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同时,对希望进一步讨论的话题组织交流活动,详细分享机构经验。

我很期待。




在这次交流中,峻伟分享了他工作中的一个观察,很击中我:在做阅读项目时会统计学生更喜欢哪本书,但不一定是代表我们书选的好,可能是这个学生的过往经历(如生活背景等)导致的结果,让他只对这类书有兴趣。

希望我们都不是沾沾自喜。


对了,桥畔计划项目在招工作伙伴,实习生、项目工作人员都需要,详细可以点击查看。加入我们,围观现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观一个教育公益自组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