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而发火?

自孩子出生后,育儿的功课没少做,看育儿书,听育儿课,参与育儿群的交流,网上育儿公众号的文章也没少看。微课是听的最多的,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通过实践与学习,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从一个手忙脚乱的新手妈妈,到现在可以算得上是得心应手。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气人的本领也越来越大,花样还不断翻新。最近一直在困惑我的问题是,明知道大吼大叫、打骂,对教育孩子起不到太大作用,但每次面对他挑战行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到底孩子能不能打、能不能吼?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让父母头大火大的两个共性是:第一,拖拉磨蹭,第二,和你对着干。

今天又有幸听到了依莎老师的一堂微课,是关于如何做不发火父母的。这堂课,对我来说,真可谓是场及时雨。听后感触颇多,也受益匪浅。于是,我把听到的内容,大致总结了一下。对于自己,算是听课笔记,以后可以随时翻看;对于有孩子的朋友,也希望能够为你们带来些许帮助。

图片发自App

课程的开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给出两个不同的场景。孩子本来是晚上九点睡觉的,现在已经九点十分,孩子还玩得很嗨,蹦来跳去的。

场景一,你今天心情很好,睡眠也好,老板给你升职加薪了,买彩票中奖了,签了个大单,老公给你买了束花,婆婆给你做了顿好吃的,给妈妈聊天很愉快。

场景二,你已经几天没睡好觉了,压力比较大,老板交代的工作没完成,还挨了批评,跟老公顶嘴了,本来要签的单也泡汤了,跟婆婆也不顺,妈妈又唠叨你了。

如果是第一种场景,你或许会说,孩子嘛,多玩一会儿没关系,不就晚睡十分钟嘛!

如果是第二种场景,你开始可能还会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等说过几遍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火就会蹭地起来了。

其实,我们的情绪真的仅仅是孩子引起的吗?如果孩子乖了,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好了吗?我们这样对孩子发火,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对孩子也不公平。

那我们发火的原因是什么呢?课程里总结出五个原因。

  第一,心智不成熟。

什么是心智不成熟?比如,我今年30岁,而心智可能还没达到30岁,心智不成熟的人,就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在社会中,都是带着面具的,而在孩子面前,我们是最本真的状态。所以就容易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处于情绪链的最底层,是弱者。

  第二,家庭关系。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引起的火,我们往往就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下班回到家很累,看到老公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刷着手机。或者因为和家里的老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同引起的不和谐。

第三,身心俱疲。

工作辛苦,休息不好,睡眠不好,也会导致情绪的低落。

  第四,外界的压力。

比如与别的父母去比较,其他父母能给予孩子什么,也想要给自己的孩子什么,不然,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第五,原生家庭模式。

如果你生长的家庭环境,父母就是以大吼大叫、甚至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你的家庭有可能也会延续这种情况。

看到这些之后,我们就不会把发火的原因都归于孩子了,我们得从自身找问题。

如何避免发火,跟孩子和平共相处呢?

第一,学习科学的育儿观。

第二,陪伴并了解孩子。

第三,开启健康的生活模式。

第四,在小事中觉察反思自己。

再来看看我们对孩子发火的后果。

第一,屈服。对于力量不够大,反抗力不够强的孩子,就会屈服于你。但是这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信,缺乏安全感。

第二,反抗。大多数孩子面对你的发火,会继续跟你对着干。

第三,关闭心门,拒绝交流。

发火了怎么办?依莎老师给出了几个小技巧。

第一,深呼吸。双肩放松,气沉丹田,就像闻花香一样,深吸一口气,把花香吸入体内,反复几次,让自己的情绪有个暂停的机会。

第二,魔法词汇,用“怎么了”,“这样啊”。怎么了,提醒自己,我有情绪了,然后全然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样啊,原来我又生气了。

第三,同频沟通。

1,说事实,客观表达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事实,而不是自己主观的判断。

2,谈感受,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发火,不代表把自己的火压住,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情绪。

3,提请求。

举个例子,你下班到家很累,还需要做饭,而老公却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用同频沟通法,说事实,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有半个小时了。谈感受,我今天很累,现在做饭,看到你在那里玩手机,我很不开心。提请求,我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忙,你能来帮我一下吗?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怎么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不止是说说而已。育儿先育己,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才会有能力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对于很多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都是缺席的。其实,对于一些育儿课,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课程,爸爸们去听一下,也会有好处的。我听过的课,认为好的,可能会逼着我老公去听一下,再或者,我会讲给他听。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共同成长更重要。

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如果你觉得孩子有问题,一定先反过来,在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

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为何而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