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管理的十个随想记录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今年管理历程中几个想法的阐述 记录并思考……

第一个部分:

做人与做事的有机统一。做人,因为和人打交道,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感性的情感催化为主,做事应该是理性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一个步骤,主要是体现你的逻辑思维,一定要把做事的前前后后的步骤都想清楚想明白,然后从逻辑的角度上进行多次的推演和论证。确保是完全无误的情况下,然后再把需要的人填进去,看一看哪些人能够胜任这件事情,然后和对应的人把对应的事情谈清楚谈明白,包括说考核制度,奖励奖惩制度的标准讲都讲明白,然后推动和监督去做,大概率都可以搞得定。

理性思考,感性推进,可能是当下最合适的管理推进方式,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能够顺势而为拿到结果的人最牛逼!


第二个部分:

管理是激发人性中的善。任何一个人的心目当中都有一个小黑人和一个小白人,其实,小黑人代表一个人的人性当中恶的部分,小白人代表一个人人性当中善的部分。一个人心目当中,善的部分是需要我们去激发,去唤醒的,去调整,需要洗脑洗出来的。一个人心中的小黑人需要我们用制度去压制,用规则去调整,然后用奖惩来去改良,人大部分时间小黑人占主导的。恶的部分是原始的部分,善的部分是改良和进化的部分。所以恶的基因更早更深入骨髓。所以讲人性当中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希望自己生存下来去获得更多的资源,让自己能够活得更好的。所以恶的这个部分的疏导,显得非常重要。真正的进入社会,你必须在心目当中对你身边所有的人先假定,他70%是小黑人,然后学会和这样的人沟通和合作,进而取得好的对大家双方都好的结果,你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


第三个部分:

管理就是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定义就是,通过他人完成组织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那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就是一步一步把所有有可能会影响到目标完成的障碍,全部解决掉,所以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出现问题是常态,解决问题也是常态。把问题解决掉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一定要耐得住烦,一定要沉下心来。把事情思考清楚,把人性恶的那个部分规避掉,为了最终想要的结果,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都解决掉了,那你的管理就到位了,最好的结果和绩效会向你证明这一切。另外呢,在一本书看到的一个,关于小人和好人的定义,小人的特点,就是行动力很强,效率高,自私自利永远见不得别人好。好人的定义就是,品德高尚,谨言慎行,永远成人之美。(这个定义仅做参考,一家之言)


第四个部分:

熵增定律。从宇宙发展的角度来讲,他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从一个有序转移到无序的一个自然规律的发展。如果说你想把你的团队做好,就必须要有一个反熵增的能力,反熵增就是不断地用更多的更好的更有利的规章制度,去推动事情不断往前走,像推着车子往一个上坡路走,只要你使假力气,车子就向下走?


第五个部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人性是不变的,但是人心是流动的。只要人性不变,恶的那部分主导的部分就一直在起作用。你怀疑的不应该是人怎么样,应该不断的怀疑,制度是不是在有效的惩恶扬善。你的制度是否能够解决人性当中恶的部分,偷懒的部分,偷奸耍滑的部分,是否有激励他们的善念发扬光大,如果你的制度不断的在优化和调整,对惩恶扬善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强,你获得好的结果就大概率会成功。


第六个部分:

是一定要多发现问题,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越多,弥补组织或者管理的漏洞的机会就越大。因为本身管理就是解决问题,你能解决的问题越多,代表你这个组织往前走的速度就会越快,多找到问题的能力,本身就代表你的眼界和高度就会越高。把问题找到,定位清楚,就相当于有50%解决掉了。如果问题都发现不出来,那就不可能解决掉。另外就是问题发现了之后,一定要深入挖掘最本质的原因,找到他的底层逻辑,不要很肤浅的只关注现象,釜底抽薪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当然,有些复杂的问题,无法一蹴而就的全部解决掉,需要分阶段分步骤的去推动,前提是,你全面考量了之后的动作,而不是做一步看一步,要有全局规划。


第七个部分:

对于项目运营,业绩(绩效)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因为你如果是想把业绩做出来,肯定就要做非常多的事情,非常多的在推动业绩过程当中的问题困难障碍的解决,如果说你把这些问题障碍全部都解决掉了,本身就代表你自己的能力啊。如果说你只是有很多的想法,结果根本要不到,那你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活在一个空想当中,所以你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空中楼阁,天马行空,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只能换来别人的白眼和唾弃。用实际的数字去管理团队才有可能是最佳的路径。很多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那你的想法最终是否可以落地,是不是能够达成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结果,这样的衡量标准才会比较明确,才是大家最容易达成共识的部分。永远用数字去管理团队才是最高效率的方法。做出来是最大的公平。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其他一切都是幻象罢了!


第八个部分:

人际关系的层次,首先是陌生人,认识的人,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亲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建立,都是需要时间的,是一步一步的,当你们把彼此之间的关系定位清楚,然后再一起做事情才能够真正的找准定位,说对的话,做对的事情,有合理的期许,才不会总是有负面情绪,感觉别人不尊重或者是不理解你,其实只是大家彼此在定位和对方的关系的进度不一样而已,或者立场不同而已。


第九个部分:

人类的进化是从这几个思维层次来进行的,首先是感性思维,进化到理性思维,进化到逻辑思维,进化到哲学思维。能够被逻辑思维,反复验证的行得通的东西,大部分是正确的,反之亦然。当然,我们很清楚成功,不仅仅在于逻辑而在于有保障的落实,就是能否落地执行,生根发芽,获得好的结果。不过首先你的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或者说被逻辑验证的想法,然后再去执行。不要盲目行动,欲速则不达。另外雷军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其实讲的就是你首先都有一个能够经过逻辑严密验证的BP。然后用非常有保障的落实这个BP,最后拿到这个BP想达到的结果,如果前面你的这个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的BP,在实际运用和执行的过程当中,最后也拿不到结果


第十个部分:

思维模型就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套路及方法。首先他体现在是方法论,其次,他提强调了有效性。当然有效性,其实有效性是伪命题。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资源的背景下,他的有效的方法都不一样。那这么讲是不是方法论就变得不可捉摸了,那也不是。过去了30年。什么东西是变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才是最重要的,所有不变的部分就是底层逻辑,当你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底层逻辑,只要他足够正确你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定要总结出足够多的有效的方法,你在实际处理事情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管理一门实践的学问,记录与反思,内求于己,一直在路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管理的十个随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