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破碎的世界

图片发自App



                  —干国祥、魏智渊校长做客西安“知无知”演讲沙龙听者有感

赫赫就读于运城国际学校后,通过了解课程设计、教学理念以及校长、老师的,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才发现在过去的日子里自己做得并不好,或者说曾经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好,最近听了演讲沙龙的视频(视频时长2小时30分,听了一遍不过瘾,又听了一遍,但因信息量实在太大,有些还需要慢慢消化和理解),仅将一些之前认知上的错误以及干货整理出来,将此文送给赫赫,告诉他教育的终极目标——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破碎的世界。

一、孩子三年级之前心理的培养,或者说塑造。婴幼儿是用身体学习的,因此在婴幼儿时期不应该从抽象知识开始,而是需要故事来丰富孩子的大脑,尤其是需要妈妈的故事(也可以是爸爸),在这个时期母亲最好的教育就是讲故事。要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一种能量),并通过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

赫赫在小学阶段时,我感觉他学知识仅仅是知识本身,没有自发的贯穿,到了初中后,他能自发地将各科知识贯穿起来,有时候表象上是历史,但思维已穿越到语文课程。

懂得爱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会让孩子们在人生道路的抉择面前获得正的力量,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比如在小学阶段,经常有孩子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不喜欢听她的课,有的因受过某个老师很重的责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孩子懂得如何爱自己,那就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也可能一时没有好好选择,但在经历过迷茫之后,会做出爱自己的选择。

很多专家说婴幼儿时期就一定要进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话听上去没错,但是这种培养绝不是抽象的,不具体的,甚至是某种口号,而是蕴含在一个个故事里,通过好故事去感染孩子,触动孩子。如果这个年纪的孩子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那么应该把这当做一种心理问题来处理来关注,不要轻易断言一个孩子丧失道德。

而“自我实现”,是一件非常强大的事情,通过自我实现,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实现,都可以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为你的再一次出发助力。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其实就是一次次小小的自我实现。

二、如何看待艺术教育?看了这一段视频后,我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之前理解的太狭隘了。我之前理解的艺术教育是考级、装门面、甚至是兼职谋生。

两位校长对艺术教育的看法并不相同,但我认为反而是这种碰撞能让人陷入反思。每个人天赋、基因、家庭教育水平等等因素都是不相同的,因此,个体差异既然存在,就不能一概而论。

先说干校长的理念。他认为小学中低端进行艺术教育极端重要,听听,极端。4、5岁到10来岁这段时间应该让孩子无限接触艺术,继而发现天赋所在。南明教育的全人之美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有口风琴、葫芦丝、巴乌、尤克里里、吉他这些艺术课的设置,不是特长班,是全体学生要一起学习。艺术课程到初中就没有了,只是作为社团存在。

干校长是一个艺术感十足的人,他崇尚服从热爱、服从自由,他认为热爱了就去做,不热爱就不做。年轻时他就组建过吉他乐队,后来觉得不热爱了,就放弃了吉他,到现在已经不会弹了。

与他的经历相反的是魏校长。魏校长小时候是学霸,从来考不了第二。他小时候没有接触过艺术,学霸经历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支撑到他成年后。后来他发现没有艺术感的人在思维方法和生活品质上都缺乏审美,于是他向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进行了宣战,跳健美操和弹吉他,网上有很多他跳健美操的视频,从舞姿可以看出来他毫无舞蹈天赋,只是刻意训练的结果。他在修炼艺术时,并不是源于热爱,他只是想通过训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获得成功。这个过程他一点都不享受,甚至是变态的感觉。但从中他体会到了一个“差生”坐在教室的感觉,他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并达到一定的目标,比如不爱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魏校长的经历更有教育意义,源于热爱而奋不顾身的事例貌似不太多,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目标所在,强迫自己去坚持。

那么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很认同干校长的说法:是成为一个会审美,并创造美好的人。我跟孩子也交流过这个事情,比如你需要做PPT,需要拿出一个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一次推介,你的艺术感会让你的作品更美,更有可看性。甚至于你给同学给女生选择礼物,都要有审美和情趣。审美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现场有一个人提问,有个孩子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希特勒,问干校长如果问到的是他,他如何作答。干校长的答案让人豁然开朗,其实孩子在低龄阶段会问出很多这样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及老师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干校长说他会与这个孩子继续对话,追问下去,去理解这个孩子的想法。到底喜欢希特勒什么?白皮肤、小胡子、感染力、民族英雄又或者是别的特质,等听到具体的答案,他会利用这些答案再去引导孩子。白皮肤是不可能了,小胡子的话可以留,感染力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锻炼提升等等,但如果这个孩子喜欢的是希特勒播种仇恨,制造阴暗结果的这一面,那么干校长会说这个目标太低级了,做希特勒对孩子自己是一种严重的低估,他会鼓励这个孩子去超越希特勒。

四、如何面对生命(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又恰恰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第一,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战战兢兢的心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要去聆听孩子,跟自己的感悟相结合。面对孩子的缺点,比如说字写的不好,办事拖拉等,要点到为止,不要总是刻意强调,而应该摸索出适合他的方法去改进,这里面就涉及到日复一日坚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生长,家长也要进行自我进化,根孩子互动,跟世界互动,不能总是陈词滥调,要陪伴他坚持,让孩子看到通过努力达成的自我实现。

第二,当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家长怎么处理。干校长举了个自己孩子的事例。他亲眼看到孩子两次被罚站,回到家后他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被罚站的事情,他告诉孩子罚站这个事情是基因的原因。这是他强调的在孩子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时,家长要负责“解释”这种不公平,让孩子明白因果,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更好的进行选择。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就是“守护者”。且不去论谁对谁错,

第三,关于自由。每个人都向往自由,但自由绝对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换句话说,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取信这个世界,让世界给我们自由。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实中的你我他,大多数都是在某种体制中,如果你没有勇气,没有实力脱离体制,那你就必须带着镣铐跳舞,不抱怨,还要舞好。你不能抱怨因为你戴着镣铐,所以跳不好,你要做到的是纵然带着镣铐,我还能跳好。

我们不要总在外在的事情上、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上过于焦虑,而要在内在事情上下功夫,这个内在,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是提升自己。靠着别人的庇护或许能获取一时的“自由”和“利益”,但终究会是过眼云烟,说散就散。靠着别人庇护而得到的“自由”只是一种最低级的自由,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自由自来。

永远不会有完美的世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路,道路。路需要自己的双脚走出来。

第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命,要有平常心。听上去有点迷信,但有一个事实是,大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只是少数,这些不能坚持,不能努力的大多数的命运是自己注定的,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家长除了平常心,再抱怨也无济于事。所以某种时候,必须得认命。

第五,每个父母都要相信孩子的生命是个奇迹,要有足够高的期待、等待来等候这场奇迹,这是一种力量。孩子可以有崇高的追求,但同时又安于做个凡人。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百感交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没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会着急,会干涉。很多时候,我们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却忘记了安于做个凡人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干校长的结束语:如果孩子不能如我们所愿,要用我们的语言、心态告诉孩子,即便这样,你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自己要有力量:承受力和解释力,不要抱怨、不要抨击,要成为一个帮助者。
我们在生活中会遭遇许多事,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承受力一定可以影响到孩子,我们也会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如何解释这些事,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条件下,我们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都对孩子有影响。

    而教育说到底,是什么,就是恢复完整性,创造自我,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敏感,面对破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破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