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更像是生活上的一场灵修,让自己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前几天,我被我妈的一句话给逗笑了,她说:“等到那些东西都发霉了,我就记得它们的存在。”当我听到我妈这样说,其实并不感到意外,就是觉得我妈有点可爱。


话说她在前段时间大扫除的时候,翻出很多的旧物,但是能吃的都发霉,能用的都坏掉,最后她只能万般无奈地统统扔到垃圾桶了。我想那句话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


我妈是名六零后,他们那代人有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般都不太爱扔东西,总认为就算现在没用,将来肯定能继续派上用场。


按照我妈这几十年来收拾屋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只要多买一些能装的柜子(最好是好看,能高到天花板的柜子),把少用或者不用的物品通通放到柜子里,关上柜门,有需要的时候,再把东西翻出来,这样家里就整洁干净,井井有条了。


说实在,家里表面被我妈收拾得挺干净的,但以我对我妈的了解,我相信再一次藏起来的那堆东西,过一段时间她很快就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到了下一次大扫除,再把它们翻出来,又只能万般无奈地扔到垃圾桶。


为了帮助我妈走出这个困惑,我决定再一次翻开《断舍离》这本书。


在我看来,作者山下英子是收纳整理界的鼻祖,她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1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呢?


按照作者归纳,所谓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艺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需要大家采取的行动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弃多余的废物 ,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显然,像我妈那样,根本不是收拾,更不是整理,而是把用不上或者没有用的东西收到柜子里、箱子里,只是改变了一下存放的位置,或者更确切的说,只是把物品翻出来擦一擦,感慨一下再收起来而已,充其量只能说是移动了一下物品的位置。那堆东西在当下发挥不了作用,就这么放着,它们就成了你家中“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要搞清楚,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强迫自己理清与物品的关系,问一下这些东西我现在还需要它吗?强调的时间轴是“现在”,如果现在不需要,就必须跟它告别。反复通过这个过程,发现我们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时此刻正需要,正合适自己的东西。在收拾的同时,我们更了解自己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个比方,我有九盒颜色和质地都几乎一模一样的眼影,而在断舍离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我需要九盒那么多吗?”这样一问,也许你会发现,我在日常妆容上,只需要一盒就够了。


与一般的收纳术相比,断舍离的观点是,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一般的收纳术则是通过加法解决法,不断把增加的东西打包收纳起来,随着物品越来越多,收纳的空间就跟着越来越多,需要不停增设新的收纳空间。正如我妈那样,家里没用的东西越来越多,她只能多定制几个高柜子收纳它们,来制造表面干净整洁的错觉。


想想原本12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因为过多的杂物,居住面积变成了80平方米,最后你通过断舍离的整理原则,把家里收拾得更干净敞亮,没有多余的杂物,活动空间变更大,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这样肯定让你和你家人更爱这个家。


其实断舍离也不是一味地要你去扔东西,而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断舍离的法则来提升自我形象和品味,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生活在最为舒适自在的空间。


2


其次,哪些是“扔不掉东西“的人?


一、逃避现实型

他们通常很忙碌,在家的时间很少,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而且家里乱七八糟,又没时间收拾,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


二、执着过去型

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他们也非得收着不可,统统当作命根子似的保管起来,对每一件物品都怀有各种情怀,各种回忆,留恋过去的幸福时光。


对于这一类型的,我想他们可能在小学时期,把拟人化的比喻学扎实了,感觉物品都是有生命了,从而对旧物产生了依赖,对它们充满各种情怀,导致物品成文物了,也不舍得扔。


三、担忧未来型

他们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的要素,过分囤积着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困扰,焦虑不安。


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容易掉进商场或某宝的促销陷阱里,我曾经也是。


三箱某品牌牛奶现在的售价只需要两箱的价格,实在心动啊,要是错过了,肯定要锤大腿。结果,买回来还没喝完已经过期了。浪费钱还浪费的粮食,重要的是当初买回来需要找地方存放。


在咱们身边属于第二类型和第三类型的人最多吧。


如果你也是扔不掉东西的人,那想想你是属于哪一型?


3


要是家里要是一团糟,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在风水学上,家必须要干净敞亮,否则不利招财和提升运势。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充满怀念的东西本身就会散发出强大的气场,里面的能量寄宿着消极的能量,另外废物、垃圾还有灰尘产生停滞运和腐败运。


除了家居风水,甚至影响着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居家安全隐患。


想想看,把不用的东西都快堆到天花板,在这种卧室睡觉,身心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总会有压迫感,严重的会导致失眠;地板散乱扔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寸步难行,容易绊倒;堆了一大堆东西,满是灰尘,容易滋生霉菌和螨虫。


另外,家里一团糟,人的心情也跟着糟,负能量爆灯。


你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里,经常唉声叹气,那一起住的人也会跟着郁闷不已,即使一个人独居,你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你自己。


所以说,断舍离更像是心灵上的改变,维持好的心情,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


4


最后,大家一起实现“断舍离”吧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能彻底实践断舍离原则的。大部分的蒙古人都削弱了物欲,过着清心寡欲都生活。因为是游牧民族,他们通常只带一些必要的物品,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自然淡薄了。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求我们要向蒙古人看齐,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背负着太多欲望了,一旦欲望过多就成了你内心的垃圾。通过断舍离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刚开始实践并不简单,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一、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先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下手。作者一直强调“舍”的重要性,彻底地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减少物品就等于只要能彻底地收拾,日后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二、整理、收纳不断进行三分法

如果在整理收纳的时候将物品只分三类,我们就能毫不犹豫地行动了,分成两类的话略有不够,要是分成四类的话又可能会记不住,把行动搞乱,最后令自己疲惫不堪。所以,咱们先大致地分成三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以此类推,渐渐越分越细。


三、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空间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解决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接下来就是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如碗柜、餐具架之类)。这些空间从美观上来讲,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需要一成就好了。好看的东西不需要太多,一目了然更能自然而然营造高品位的感觉。


四、打造物品外观心态的两大原则

这两个原则目的是让人方便取出物件和方便选择。


无论取出物品还是收回物品,靠一到两个动作就能完成,花点心思去掉多余动作,人就不会产生不必要到压力,也不会以“好麻烦”为借口。


利用收纳工具把物品都立起来,方便自由选择,这样操作让人心情舒畅,简直让人觉得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控物品。


5

写在最后


张德芬在作序的时候写到:“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幸福、开心、快乐与否都取决于你自己的思想行为模式,这都是很主观的。一旦有过多的执念和过多的欲望都会成为你内心的垃圾,如果你想改变一下心情,追求另一种生活态度,不妨阅读一下《断舍离》,找到一些收纳整理的灵感,尝试一下让环境变得清爽,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还有七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年前一起行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更像是生活上的一场灵修,让自己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