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父母》阅读第二天打卡记录

作者:宋威杰

    学前期,用心储蓄亲子关系  从孩子出生到小学,用爱呵护种子发芽。亲子之间,有时候感情冲动,有时候大发雷霆,有时候干点儿傻事都没什么,这是一个互相学习和彼此成长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去做就可以了。

7、对婴儿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母子一体性”“被保护着”的感觉)

    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对于他来说的最最重要的人物,母亲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才能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去成长,去探索他的世界,所谓父母就是孩子的“保护神”。母亲的能量也决定了孩子的能量,母亲好则孩子好,母亲焦虑则孩子焦虑。所以说从这一则中我感悟到了母亲角色的伟大,母亲就是孩子的一片天,母亲没有了,天都会塌下来了。

  8、很讨厌养孩子怎么办?(先找个人,好好地倾诉一下这种心情吧)

    倾听是最好的疗愈方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的情绪有那些不好的思绪,然后慢慢去环节调整自己,同一件事物可以从他的另外角度去思考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书中举出的例子充分说明,那些“妈妈们”非常渴望安抚和聆听,长期被家庭所束缚,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家人和自己,这样的情况下去也会出问题的。

9、为什么我觉得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孩子却觉得我没做什么?(父母太偷懒,没有磨炼自己为人父母的直觉。)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高质量陪伴,父母能走进孩子内心深处,和孩子们能玩在一起是最好的状态,可现实中,父母永远都在为生计或者工作事业而繁忙,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匮乏的。

  10、为什么我总是烦躁不安,总忍不住责骂孩子?(父母太焦虑了,或是对孩子的期待太高。)

    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看待,或者是当成别人家的孩子看待,善于多去发现一些孩子的优点,让她重拾起自信心,孩子才会越来越棒。

  11、总忍不住唠叨孩子“快点”,“不行”,“怎么办”?

    在和孩子有意见不和或者发生争吵时,先让自己冷静五秒,少指着说教,这些问题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解决的。

  12,孩子做的事总是不如我意,是教育方法不对吗?

      因为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不可能尽如父母心意。不论是多么优秀的父母,多么优秀的孩子,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是最好的。

    13,当孩子不听话时,总忍不住想揍他,怎么办?

    重要的是努力避免形成只有母亲与孩子的封闭关系。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大多形成封闭式的带娃,家里的角色大多数是母子关系,导致带孩子的局限性,所以多链接社会,多带娃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感受集体带娃的乐趣多,这样遇到问题就不会在家里纠结了,至少走出来在一群妈妈群里互相吐槽会好很多吧。

    14,孩子经常发呆,我好担心啊,怎么办?

    看起来在发呆的时候,也是孩子的心灵在成长的时候。孩子都是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成长起来的,允许孩子发呆,有对自己的思考,这一点我女儿会经常有,发呆半小时,思考她的人生去了,这样挺好的。

    15,当孩子出现压力信号时,我该怎么办?

    比平时更宽容地对待,默默地关怀孩子就可以了。当孩子出现这样的信号,我们家长们往往都会很焦虑,各种去询问要治疗的方法等,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调整,心态放好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16,孩子特别爱撒娇,以后他能独立吗?

    只要让孩子尽情撒够娇,之后自然会自立的。接纳孩子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内心充足,这样才能促使他未来更好的独立。

  17,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比较好呢?

    不需要特意去说,孩子会自己发觉的。孩子的成长道路每个阶段都需要他自己去探索,发现,成长。父母永远都代替不了的。

  18,该怎么跟孩子谈死亡呢?

    也只能说说自己的想法了。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可以给孩子探讨一下生命教育的话题,父母和孩子一起平等去探讨交流。

  19,学前教育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学前时期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自由自在地玩耍。很多家长让孩子在学前去学习各种培训特长,其实是花钱买一份心安,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学太多反而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探索和求知欲。

    通过自我学习这一章节,让我对带好老二弟弟的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心不再迷茫和焦虑,也不会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并能充分去了解到孩子每个阶段发育的需求点和他内在的想法,给与最好的沟通交流和亲子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前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阅读第二天打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