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的人性

最近重温了《八佰》,说说一年后再看的感想。

每次看爱国情怀的电影总有点儿热血澎湃,但和吴京的《战狼》系列不一样,和抗日神剧更不一样,《八佰》的经典在于“真实”二字:软弱怕死苟活求财的是国军、被打到绝境悲痛无奈愤怒奋死抗争的也是国军;训练有素残酷作战的是日军、被捕后害怕求救的也是日军;为了生计混黑道的是江湖兄弟、冒死接通两岸的也是江湖兄弟……短短2小时的电影,好像每个人都是主角,又好像每个人都不是主角,将人性的真实、矛盾展现的淋漓紧致。此文就将电影中展现的人性进行一番盘点,回味一下这部经典之作。

起初的端午是软弱的,被迫入局的他一心想着回家,认为战争与其无关,第一次杀人以枪杀日本俘虏作为开端,杀人者与被杀者发出同样的哀号,某种程度而言,端午杀死心中一部分善良软弱的自己,但日日的惊吓令其浑身发抖,心中还存留着的备受威胁的善良软弱开始反抗,想各种办法试图逃跑,那时水道的出口是光明的,奈何日军偷袭阻拦了端午的出逃,不仅如此,出逃时是三个人,回来时仅剩两人,可以说是端午与老算盘杀死了川军,软弱与善良又死了一部分。之后的战争越来越残酷,端午眼看着身边的人倒下,子弹到处飞撒,外面的攻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炮声、队友的呼救呻吟、耳朵的蜂鸣声,一切的一切逼迫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飞速成长,他拿起枪杆,发出悲愤的吼叫向敌人一顿狂扫。此时此刻,端午心中只剩下勇敢、坚强、愤怒的自己。最后的他死在敌军的飞机扫射中,但守护了国旗、打中了日军飞行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日军的训练是严苛的,所以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他们训练有素短小精悍,有精细的作战计划和视死如归的作战精神,在战争方面客观来说他们很优秀,然而优秀过了头就变成了残暴与骄傲——他们看不起中华民族与中国人,大肆侵略进攻,视中国人如草芥,多少手无寸铁的民众死于他们引以为傲的武士剑下,国人死伤悲痛欲绝,他们胜利发出逐渐扭曲的欢呼与大笑,在中国他们人性邪恶的一面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展现,作为胜者不用有所顾及尽情“狂欢”,此时此刻在他们心中,自己是“神”,审判主宰中国大地;当几个日本俘虏准备被国军处死时,他们恍然回到现实,回到人间,他们又变成了人,有血有肉的人,死亡的濒临唤醒了他们柔软的内心,他们也怕死,他们在海的另一边也有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同样怕到颤抖哭泣,绝望到大声求救。更想不到,100年后的今天,日本民众以高素质、有礼貌、干净卫生、工匠精神的正能量形象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这其中的矛盾与复杂又岂是语言能说明白的。

租界里的民众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缩影,外国人对方记者的一句“你这个人很有意思,好像这场战争和你没关系一样”深深刺痛了方记者与观影人的心。中国人很聪明,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一场战争的爆发在中国人眼里早已见怪不怪,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少分分合合战乱的炮火,所以在百姓眼中,战争是政治统治者们的事情,作为百姓他们要找安全地带,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致于谁统治无所谓,因为终究还是中国。可这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与以往不同,起初百姓们还是与之前相同的想法,可越到后来越发现不对劲,敌方的胜利并没有带给他们安定、利益,反而是无尽的杀戮、奴役。最早建立的伪满统治区更是悲惨,民众们发现这不再是中国,他们被迫要求学日语,和日本人一样同样是人却成为最低级最没有尊严的生物。所以刚开始每个人都还打着自己的算盘,维持着生活现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逐渐发现自己习惯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变,中国这个国家好像在慢慢消失着,而自己好像慢慢不再是人,而是日本人的奴隶。觉醒的中国人终于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与个人利益,他们开始奋起,尽自己所能进入战争中心,即便上不了战场各家各户支持钱财后勤物品,开始关心战局痛骂日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国军,为此哪怕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刀子便是这一类人物的典型象征。在和平年代,他们可能是混黑道的混子,靠杀人打架威胁勒索赚取钱财;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们是舍生取义的英雄好汉。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又在某些时刻并不普通,最后时刻,戏台上唱起了浩气长存,何香凝发出了“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感”的咬牙切齿肺腑之言,教授拿出家中私藏的枪支弹药超着远处的日军据点开枪,民众不顾英国警察的阻拦,冲到护栏网上给国军加油,他们伸出双手,大声欢呼,那一刻,中日之战不再只是八百壮士与日军军队之间的较量,更是四万万同胞们的觉醒与抗争,是中华民族的反抗与呼喊!

人性从来离不开矛盾二字,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但一个人存在的前提是他的国家,国之不存,何谈生存与尊严,望吾辈自强不息,追忆先辈英勇事迹,创造今后国之辉煌!不枉中华儿女走这一遭!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佰》中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