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记者的那些日子:你的故事,我一直记得

记者、律师,一直是两个同样受到诟病的职业,他们经常“为罪恶者说话”,而得罪过社会上几乎每个群体。

人们习惯于看完新闻报道,然后就开始诟病记者的种种特权。

当然其实我们已经习惯。

  你的故事,有人记得

 你的故事,有人记得。

  今天看到凤凰网视频采访鸿茅药酒的当事人,时隔一年,几乎没人记得,在当下的议程设置中,热点每天变化,很难有人记得一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大事。

记者记得。

他们记得每一件在工作中采访到的触目惊心的事实。

能说或者不能说的,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所有人都忘了。

最开始在微博引起热议的一个新闻当事人是香港一名旅拍达人,每一次上脸书,我都会看一下他的动态,那个稿件使我第一次得到领导在全体会议的公开表扬。

他不知道我的脸书号和真实名字,我也一直躺在粉丝列表中。

大多数时候,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能代表某个行业、领域变动的新闻,关于那些新闻当事人,也只有记者会一直关注。

鸿茅药酒的事情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能说或者不能说的事,还有多少人记得?

记者记得,他们时刻关注,并准备帮你一把。

无论时间过了多久。

因为这个社会,值得变得更好。

   你的话语,有人倾听

你的话语,有人倾听。

无论你是多么无恶不赦,多么违背人伦;无论你如何不被世界理解;无论你在互联网被骂的多么惨;也无论整个社会如何看你。

你说的话,我们在听。

对于记者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或许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只是对记者来说,他们会警惕各种善恶。

如十三本人,之前也曾在采访过程中被“看似弱小的采访对象”给利用过,这个和智商关系不大,和人性关系大一些,所以我们不相信单方说法,即便是整个世界都说你不好,我们也愿意听一听你自己的说法。

看似很优秀的,可能只是公关团队强了一些,看似不好的,可能有着很沉重的历史原因,其实所有人如果面临这样的处境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对于记录者来说,他们需要用冰冷的理性,来客观记录、呈现出现状,记录狂热的粉丝,也记录看似疯狂的反对者。

谁对谁错,不是记者应该评判的。

即便不同的时代,一个观点还会有不同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单方说法,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无论他现在看起来是多么权威,是多么正确,他说的话永远都是单方说法。

  我们或许不良善,但我们努力更客观

“记者是吃人血馒头的。”

的确,记者经常报道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也喜欢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

这也确实为媒体带来了流量,这是无可争议的,十三也认可。

但是其中的程度还是有待商榷,比如让人一直信赖追捧的官方媒体,或许在立场、采访能力还比不上饱受诟病的市场化媒体,那这些让人诟病的“吃人血馒头”的文章,又为什么产生呢?一个有绝世武功的人,为何还要扎马步?

“一切从未发生,如果它们未曾被记录。”

这是知名记者陈向南的微信公众号介绍。(大致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个理由可以化解一部分的戾气,媒体就是要得罪人,所以永远会有人抨击,而且媒体也确实在做着类似“吃人血馒头“的事。

但我们在努力吃得更少一些。

”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这句话十三第一次见到是在媒体人王志安的文章里。

没错,我们或许不良善,但我们努力更客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记者的那些日子:你的故事,我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