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聚会》,里面有一段视频:一位年轻女子和一个男的拼酒后不省人事,因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后被送入医院急诊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可悲么?是。
但这种事,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有一种讨厌的“酒文化”,只要饭桌上男人多女人少,女人就会是被灌酒的重点对象。
这些年我很少参加场合,即使参加也坚决不喝酒,我本来也没有酒量,要是被灌上一两杯,非得烂醉如泥洋相百出不可。
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以劝人喝酒为乐,不把人喝趴下心里就不舒服,有人将此类场合称为“中国式饭局”。
我老公有位同学Z就是这样的人,我和他吃过两三次饭,每次都胆战心惊,和他斗智斗勇,侥幸不被灌醉。
他们几个同学有时会小聚,我都嘱咐一句:少喝点酒,喝多了伤身。虽然知道说了也白说,但还是会说。
而每次,他都喝得龇牙咧嘴回家,我一埋怨他就和我急:“谁愿意喝那么多酒啊,没有办法,大家都喝,你自己不喝,这不显着各色吗?”
真的是俗世滔滔,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
去年有一天,老公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外地有一位大学同学来了,晚上再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吃个饭。我问不去不行吗,他说同学这么大老远来了,你最好还是参加,好吗?
下了班,我去酒店,几个人已经到了,怕谁有谁,Z在那说得正起劲呢。我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没办法,遇上他,只好自求多福吧。
吃饭时,气氛很活跃,Z成了主角,他酒量好,和这个一口干和那个一口闷的,一会就喝得进入了状态。
到我这时,他看了看我杯中的饮料,走过来就给倒掉了,说:“嫂子,你这样可不对,大家都喝白酒,你一个人喝饮料,多不礼貌啊,来,换成和我们一样的。”
他边说边给我倒了一杯白酒,趁他转身的空隙,我迅速换了一杯提前准备好的白水。唉,我容易吗?
Z坐下端起酒杯和我碰杯,说我只要把这杯酒干了,他就喝两杯。
我装作一副豁出去的样子,皱着眉头,分了好多次,把一杯酒,啊不,是水给干了。
众人都起哄,让Z赶紧喝两杯,看得出,他也很不情愿,特别费力地喝了两杯酒,舌头就短了,说话开始打嘟噜。
见他这样,大家也觉得差不多了,就说散了吧。有人把Z送回家,据说他吐了人家一车,第二天睡到下午才醒,还好没出什么事,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本来是同学相见欢的场合,最后弄成了这样。
不过,相比那些喝成事故的,这已算好的了。
前年,我们小区有一位邻居酒后醉驾,迷迷糊糊开车闯到了桥下,车毁人亡,才二十九岁的一个小伙子,儿子刚刚半岁。
他父母妻子哭得死去活来,那几个和他一起喝酒的人也害怕,主动帮着料理了后事。可又有什么用?
不到半年,媳妇就改嫁了,把一周岁的孩子扔给老两口看,两个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人,天天在小区里追着哄着孩子跑。
我有时下班回家,看到老太太领着孙子在凉亭那坐着,小孩子不定性,有时挺好,有说有笑,有时哭起来会撕心裂肺,看着就难受。可怜这么小就没有了爸爸,妈妈和没有也差不多。
张爱玲有一句话: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请允许我改动一下:我不会喝酒,不知道喝酒有什么好处,我只见过喝酒多的坏处。
同学的父亲,退休前是某单位的一个科长,虽然职务不高,但有实权,所以请他吃饭喝酒的人很多。平时领导有场合也叫上他,他说自己又不是什么主角,到了场合上也不敢端着,每次都喝一肚子不情愿的酒。这不,生生把自己的肝喝坏了,不得不提前办了病退。
这些年,我见同学最多的就是买药,为了养肝,吃的基本都是中药。
我同学说他父亲吃剩的中药渣子,都能堆成一层楼高了,花钱不说,还受罪。人家别的大爷大妈都去跳广场舞,他天天在家熬中药,能保住命已算万幸了。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吃饭,说起他去某地被盛情款待,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那里怎么有那么多喝酒的规矩,什么这三杯那三杯的,一口菜没吃就喝了九杯,整个人都喝蒙圈了,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是一圈轮流敬酒,简直赶上诸葛亮一人战群儒了。
人家对方还给他讲了这个酒文化的典故:在古代,普通百姓家吃饱饭都是很奢侈的事,用粮食酿的酒就显得特别珍贵,都是来了贵宾才舍得拿出来喝的,所以,让客人畅饮,是最奢华的礼节。
那顿饭,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酒店,在宾馆整整睡了一天两夜才缓过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差点over了。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而多少个夜晚,千千万万盏灯,在等那个酒桌上的人回家。
其实,与朋友喝酒不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吗?但所有美好事都要有一个度,小酌可以助兴,但过了这个度,喝得烂醉,酒气熏天,伤身伤心伤感情,就毫无美感了。
感情不是喝出来的,心若在,天涯咫尺,心若不再,咫尺也天涯。最好的喝酒方式,应该是我自倾杯,君且随意,而不是死乞白赖劝人家可劲喝。
你可以劝人吃菜,可以劝人喝水,但你拼命劝人喝酒的样子,真的很丑。